- 註冊時間
- 2015-6-2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6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04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如何做到人間真修行
談及修行,我們不難看出,作為人,我們應該在世間不斷追求自我提升。歷史上,許多聖賢和祖師為了幫助人們成為有修養的人,撰寫了大量的經籍來規範行為、提升精神品質。
修行的核心在於不斷完善自己的品德和行為。修之於內,行之於外,行是修的實踐和驗證。今天我們主要談論的是道門修行。
作為普通人,我們需要安心、安身地追求道和修行。要做好修行並不容易,需要信仰、尋找門徑、入門並皈依“道、經、師”三寶,即皈依太上無極大道、三十六部尊經和玄中大法師。
一、什麼是真皈依、心皈依、神皈依
修道的核心在於清靜,《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中指出,“清靜”二字直指人心。人心被貪、嗔、癡等障迷,使心生煩惱,情隨事遷。因此,我們要好好領悟“清靜”的深刻含義。
修道之人應以清靜為妙,以無心為要。常清常靜,萬念頓息,心念安穩如泰山崩於前而不懼驚;諸念不起,水乳交融,不起波瀾。正陽帝君詩曰:“可歎蒼生錯認心,常將血肉當黃庭。三途墮落無春夏,九界升遷少信音。便向仙街萬罪籍,遂從道路脫寒陰。吉凶兩岸無差錯,善士高升惡士沉。”告誡後人去凡心、守道心。
二、什麼是道心
道心無情無欲,無形無象。唯有除去凡心,存道心,才能摒除七情六欲。《靈寶五經提綱》中說:“慧劍威神力,跳出輪回五苦門。”因此,我們要常佩慧劍,除去心魔,走得更深更遠。
《清靜經》曰:“人心好靜,而欲牽之。”人心好靜,但時常被外物牽纏,像頑劣的猿猴和脫韁的野馬一樣,難以控制。凡心紊亂,干擾人的元神,使人如行屍走肉,墮入輪回輾轉之中。只有將元神合於元氣、元氣存於元精,才能與道合真、與德合其行。
《朝真發願懺悔文》:“遂至報對,升沉輪回;輾轉受諸苦惱,無有休停,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妄認六塵之幻,沉溺愛河。”
修行到一定層次後,要持之以恆,行常人不能行之事,吃常人不能吃之苦。放下心中執念,捨棄假我,煉就真我,使真我不生不滅、不去不來。萬不可認假為真,而把真我丟失。祖師慈悲垂憫後輩我等,早時醒悟、早覺人生、早活道心,免遭三塗五苦之罪,跳出輪回五苦之門。
三、如何修得真我
真我即人之本性,自然清靜無為。心靈如倉庫,積善藏污穢。蒙蔽心靈的執障會污染心地,使真性難以尋覓。
人生如一面鏡子,初生時光靈無相。後天添加花草魚蟲、技巧詭術等蒙蔽物,只有洗淨心靈才能回歸光明,照見真性。
出家人有出家人的覺悟,在家修行人有在家修行人的本分。清心寡欲、尊道貴德、齋戒為津梁、善德為舟車,端正收斂心地,挽回心靈,引發自性的“清淨光明”。
《生天得道真經》中說:“外想不入,內想不出,於正念中”,是在教我們如何修行。齋戒是戒律和戒心的結合,道協推動一系列活動弘揚道家思想,培養人才。戒律即是道,守住心地護持真性,明心見性,真性常在,真我常存。
四、說完修,再談一點行
行是實證實修,包括行為、行動、德行操守等。不僅要學修並進,更要率先垂範,行不言之教,才能感動教化他人。
祖師們已經總結出精闢全面的道法理論、教理教義,為後輩指明了修行方向和道路。有了信仰和功德基礎,就要身體力行,把信仰體現在現實生活中。
道無處不在,修行人要自覺自悟、講經說法、治病救人、弘法印經等等。功德無大小,起心動念皆由心造。
以歷代祖師為榜樣,以戒為師,以律為範。關鍵在於行,奉之、敬之、效之、學之、修之、行之、持之、恒之。天道酬勤!
大道無為心亦空,不著執念氣相融。
清靜忘我得自在,逍遙脫俗妙無窮。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