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用直覺判斷一個人,真的準確嗎?
在第一印象下試圖解釋某個人的個性,都是根據你自身的假設性直覺推論
你認為你是誰?你的母親、你的伴侶,或餐廳裡坐在你對面的那位陌生人又是誰?為什麼你會對自己和其他人有這樣的想法?
或許你曾做過某種人格測驗,將你歸為「某一類」,但是你懷疑,自己和其他你關心的人其實並非如此單純。或許你曾聽說過,你所處的情境比所屬的人格類型更能夠決定你的行為,而你懷疑這是不是真的。
但是,那些類型似乎太簡化,情境也太缺乏感情,無法滿足你對人格的好奇心,你想要一種思考自己與他人的新方式。
讓我們先仔細檢視你看待自己與他人的典型方式,看看人格心理學家所說你的「個人構念」(personal constructs)是什麼。我們會發現,你建構他人的方式所透露出關於他人的訊息,其實也透露出同樣多關於你的訊息。
你的個人構念會對你的幸福與日常生活的感覺與行為造成重大的影響。
個人構念具有架構與牢籠的雙重作用,它們能在人生這個複雜的過程裡提供一些可預測的途徑,但也會將你鎖在一個僵化觀點裡來看待自己與他人。
改變個人構念是可能的,這替我們帶來希望,但是,有時要擺脫卻也相對困難。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你認為你是誰?讓我們來看看是怎樣一個重要的概念,形成了「你就是你」的個人構念。
陌生人與你
想像你坐在餐廳裡,觀察著周圍的人。你注意到隔壁桌兩名男子,當中較年輕的、打扮出眾的那位,將他的牛排退回了三次。根據你對這一連串行為的觀察,你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什麼?你援用了什麼樣的個人構念呢?
你有三種探究方式。
首先,你可能會認為他擁有某種特定的人格特質(trait)——也許是自信或外向的性格,較不慈悲、惹人討厭。
第二,藉由觀察他與同桌年紀較長、頭髮較灰白那位男子的互動,你可能會推斷他退回牛排的行為有某種動機(agenda)或目的,不在於真的想要吃到偏好的牛排熟度:他可能正籌劃一項與一起用晚餐的同伴有關的個人計劃(personal project)。該計劃也許是「在老闆面前力求表現」或「表現出未得到我應得的,絕不善罷甘休」。
第三,你可能會編撰一個故事來解釋他的行為。這個可憐的傢伙今晚之所以會如此難搞,是因為他在工作上經歷了一次大挫敗,他在對服務生發洩,那個服務生顯然不知道五分熟的牛排就是一定要「剛剛好五分熟」。你甚至可能或多或少同時採取了這三種解讀方式:隔壁桌這傢伙是個愛現又難搞的混蛋,顯然是跟某個人有了不愉快。透過這個過程,你其實更了解了自己與自己評估人格的方式,甚於了解這個依然飢腸轆轆的傢伙。
如同我們假設的,你和吃牛排的客人是陌生人,那麼他的特質、計劃或故事的歸因(attirbutions)方式則是不可信的。在一個關於歸因方式的研究裡,有個證據充分的發現:我們常會認為他人就是有某些特質,但解釋自己的行為時卻會歸咎於所處的情境。
你只在單一情境裡見過他,他的行為舉止可能非一貫作風,因此賦予他一個類似「難相處的人」這種固定特質是很不公平的,你當然也缺乏可靠的資料來正確評估他是否試圖在老闆面前力求表現,或評估他是否覺得挫敗、過度敏感,以及為何如此。這些都是在第一印象下試圖解釋某個人之所以引起你注意的方式,他們都是根據你的個人構念所獲得的假設性直覺推論。
這樣的直覺處處可見。如同史丹利.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的觀察所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根據極少的資訊就對陌生人做出推論並編造故事。
當你忙著編撰、修改你對這些人所建構的故事時,他們也在對你做同樣的事。你們彼此都會賦予對方特質、推論對方的計劃並編造故事。這些透過個人特質、計劃與故事等來評估他人的種種方式,幫助了我們了解人格與幸福。除了幫助我們了解彼此之外,同時也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
建構他人的方式對你的幸福也同時具有影響力。一般而言,你用以理解世界的濾鏡或架構愈多則愈適當,太少或欠缺證明的構念可能會產生問題,尤其在生活步調快速,而你又努力想要了解生活的時候更是如此。你的構念可能會將你打入牢籠,讓生活因而變得窒礙難行。
《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