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德經與道教之間有什麼關係?
老子本人是不信鬼神的,但其所著《道德經》本身,卻有不少可供道教利用的思想。《道德經》即《老子五千文》,又稱《老子》、《道德真經》本為先秦道家重要著作,道教拿來奉為主要經典。從最初的五斗米道開始,「主以《老子》五於文使都習」,即將《老子五千文》作為道教經典來誦習。舊題西漢可上公作《老子章句》,共分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德經》,後四十四章為《道經》,故曰《道德經》。
《道德經》的中心思想是「道」,而道教的信仰核心亦是「道」。道教的教義和神仙方術,均由此生發出來。老聘提出「道」這一哲學範疇,是打算探討和解答宇宙本源這一問題的。不過這個題目太大了,要讓遠在2500年前的老子,來解答這一問題,確實太不容易了。所以,老瞞對「道」的解釋就顯得十分玄妙,所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第一章)
《道德經》開篇明義,全書第一句就說:「道,可道,非恆道。」什麼意思呢?是說:「道」要是能夠說得出的,就不是永恆的「道」。換句話說,真正高級的「道」,是不可表達的,只能意會。這就使人感到有一種神秘主義的氣氛籠罩著「道」。《道德經》中對「道」有種種闡述:
「道之為物,惟恍惟憾。」(《老子》第二十一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老子》第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第四十二章)這個玄妙的「道」,到底是指什麼?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兩千多年一直爭論不休。其實,「道」這一概念,在《老子》沖並非絕對一致,有時指精神,有時又指物質。關於老子之「道」的爭論還將繼續下去,怕是永遠也不會統一起來,這不能不讓人欽佩老子的智慧和高明:「道,可道.非恆道」!所以日本學者塞德忠翻譯這個「道」,也大傷腦筋,實在沒有什麼十分恰當的詞彙可以準確代替、只好譯成WAY(道路)或A(GOD(上帝),雖不是很準確,但總等沒離大譜。」
正是《老子》中這種玄之又麼、不可提摸的「道」,被道教吸收、利用和改造,組成道教理論的核心和基礎。《正子•大宗師》進一步發揮了「道」,並大談一些傳說人物得道成仙,長生不死,位列星宿。這些成為道徒們追求的最高日標。東漢王阜作《老了聖母碑》,將老子與道合而為一,稱「老子者,道也」。張道陵所作《老子想爾注》者天(一說張魯作)中,亦將老子作為「道」的化身:「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老子成為道徒們崇拜的神明。道教理論家又造出「一氣化三清」的說法,於是產生了三清尊神,以後逐漸網羅一大批天神、地抵、人鬼,編織成極其龐大眾多的道教神團。
除了「道」的理論之外,《老子》中的清靜、無欲,抱一守朴,也被道教吸收,用作修煉的指導思想,特別是《老子》沖「穀神不死,是謂玄批:玄化之門,是謂天地根」(第六章),「深根、回抵、長生、久視之道」(第五十九章),「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第五十九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第一章)等神秘語言,也成為道教長生不死的基本信仰。《老子》被道教改造為宗教神學並尊為經典,稱作《道德真經》。
當然,道教的理論和方術等並非完全源於老子《道德經》,比如《莊子》中的神仙思想和修煉內容,亦為道教思想來源之一。老子《道德經》在國際上有很高聲譽,頻受各國思想界的重視。報載,1988年,《道德經》英文譯本版權,經美國八家出版公司激烈競爭,最後美國哈潑出版公司以13萬美元的高價購下,即26美元一字!創下了美國版權費的高紀錄。
(憶回青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