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51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如何建設人間淨土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1-23 00:56: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如何建設人間淨土

請問:「你住在哪裡?」

當然,大部分的人住在家庭裡。家庭中的成員很多,雖然都是父母、兄弟姊妹等親人,但思想、見解與生活習性,還是會有差異,有時難免不調和。除了家庭,其餘的時間大部分都在機關、公司或工廠上班,與其他的人在一起共事。為了工作上的分工合作等協調,偶爾發生磨擦也是在所難免。再問大家住在哪裡?進一步深思,可能會說住在金錢裡,因為處處都要花錢,時時都想要錢,金錢讓我們患得患失,身心不安。還有,也住在感情、愛情裡,感情固然溫馨甜美,但是帶來的是非、煩惱、痛苦更多。可以說,每天居住的地方都不是很安全、很美好、很愉快,因此許多人才說要住在淨土裡。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每一尊佛有每一尊佛的淨土。釋迦牟尼佛以三劫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來完成他的淨土;阿彌陀佛以四十八大願,來實現他的極樂淨土;東方藥師琉璃佛以他的十二大願,來成就東方琉璃淨土。一切諸佛如來及聖賢,都以他們的慈悲願力,來完成他們的淨土。

那麼,我們要如何建設自己的淨土呢?

(一)實踐眼耳鼻舌的淨土

當我們眼睛看到世間種種不慣的事情,就想「眼不見為淨」,但是,實際上心裡卻無法清淨。我們不是聾子,對於刺耳之音、逆耳之言,不得不聽。所以我們要實踐人間淨土,首先要把眼、耳、鼻、舌的淨土莊嚴起來。

經常以慈悲的眼睛視眾生,予人關注、給人溫馨、對人瞻仰。要常說良言美語使人歡喜,說幫助慰勉的話,說有建設性的話,說鼓勵讚美的話。時常面帶微笑,流露慈悲,布施祥和。佛教有首偈說:「面上無瞋是供養,口裡無瞋出妙香;心上無瞋無價寶,不斷不滅是真常。」如此,人人都具有慈悲的眼睛,溫暖的微笑,以及善良的心地,不就是人間的淨土嗎?

(二)實踐行住坐臥的淨土

如果我們的行人車輛,都能遵守交通規則,不爭先恐後,不違規犯法,一切都守秩序,就是行的淨土。日常生活裡,能夠做到舉止安詳、進退有禮,一切落落大方,就是行、住、坐、臥的淨土。佛教講四威儀,所謂「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如果能持之以恆的實踐,則行住坐臥,舉手投足,處處都是淨土。

有一個初學青年請教趙州禪師:「我是剛入門的求道者,誠懇地請求老師給與一些特別的指教。」

趙州禪師說:「你吃過早飯沒有?」

「用過了,謝謝。」

「那麼,去把自己的食器洗乾淨吧!」

「洗乾淨了。」

「把地面清掃一下吧!」

初學青年終於非常不歡喜的說道:「難道洗碗掃地之外,老師就沒有別的禪法教我嗎?」

趙州禪師也很不客氣的說:「我不知道除了洗碗掃地,還有什麼禪法?」

禪,離開不了生活。穿衣吃飯是禪,搬柴運水也是禪,一個人不把生活照顧好,禪要安住在什麼地方呢?碗不洗,地不掃,生活問題都解決不了,生死怎麼能解脫?又哪能有淨土?

(三)實踐人我和諧的淨土

人與人之間的不愉快、不融洽、有誤解、有怨隙,大都由於彼此之間,有著一道無形的鴻溝及高牆,使人際關係日漸疏離隔閡。所以,人與人之間必須加強溝通、交流,增進諒解、同情、友愛、互助。彼此交往,也要開誠布公、禮尚往來,常以幽默做潤滑劑、開心果,才能化解彼此緊張誤會,增進團結合作。如此,淨土即在人我之間。

松雲禪師出家學道後,因為掛念年老的母親無人照顧,就自己建了一間精舍,帶著母親同住。

松雲禪師每天除了參禪打坐,就是幫人抄寫佛經,賺些生活費用。有時上街為母親買點魚肉,街上的人總指著他說:「你們看那個酒肉和尚!」

松雲禪師不去解釋,因為他不介意別人的閒言閒語,但他母親放不下別人的批評,因此也跟著出家食素。

有一天,一位美麗的小姐在路上遇到他,為其莊嚴的儀表攝受,請他到家中說法,松雲禪師沒有推辭,認為說法是好事,但是,事後別人傳言,說有人親眼見到松雲禪師到妓院去嫖妓。

於是,鄉人搗毀他的禪舍,趕他離開。松雲禪師不得已,只好把母親託人代養,自己出外雲遊參訪。

一年多之後,母親因為思子成病,不久就病重往生。鄉人不知道松雲禪師去哪裡,只得草草收殮,等他回來再奉行安葬。

不久,松雲禪師回來,在母親靈棺前站了許久,然後用手杖敲打棺木說道:「慈愛的母親,孩兒回來了!」

說完,他又學母親的口氣說:「松雲,看你完成佛道回來,母親很高興!」

「是的,母親。」松雲又自語道:「孩兒以此修行,回向您上生佛國,不要再來人間受苦受氣,我也和您一樣高興。」

松雲禪師講完,轉身對眾人說:「喪禮已畢,可以安葬。」這一年母親六十八歲,松雲禪師三十歲。

松雲禪師五十六歲時預知時至,召集弟子辭別,並在母親遺像前上香,寫下一首偈語:「人間逆旅,五十六年;雨過天青,一輪月圓。」寫完,安詳而逝。

自己內心沒有淨土,就很容易為外物所牽,被外境所轉。喜怒哀樂,都受別人控制,自己不能作主。這種沒有定見,不能自我肯定的人生,必然是非常痛苦的。

「小姐,你的衣服好漂亮喔!」聽到這句話的女孩很開心。其實衣服漂亮與人的容貌氣質,又有多少關係呢?所以對別人語言上的讚美或批評,要能淡然處之。

人生在世,為了生活不得不工作,工作中難免會有心酸委屈與艱難困苦。但大多數人都嫌別人不好:警察不好,多管閒事;老師不好,沒有認真教學;學生不好,不肯用功讀書;長官不好,不照顧部屬;職員不好,不認真做事,那麼世界上的好人,究竟都到哪裡去了?

我們只要把對別人的指責,轉化為對自我的檢討,一切從要求自己做起,人我之間的關係馬上就會改觀,而覺得人人皆有他的特長,個個都有善良的一面。如此一想,就能主動負責,甚至公而忘私,捨己為群,把公家、老板與自己視為一體,這樣工作才會有興趣、有成就。

不管做什麼工作,住什麼房子,參與什麼事業,只要心理上覺得是我的,就會愛護它,喜歡它。好比自己身上長爛瘡,出膿、出血,我們也會好好的照顧它,因為這是我的身體。

因此,我們在工作上、人際關係上,要能打破人我界限,甚至視人如己,能如此,待人處事的境界就會大大不同。

過去,我們到公家機關辦個手續,常因為辦事員的磨難,再三往返奔波,辦一次手續往往費時好幾天,甚至好幾個禮拜。青年守則裡有一條「助人為快樂之本」,但是有些人沒有這個觀念,甚至以「磨人為快樂之本」,表示他有權力可以擺布別人。這種想法,不是愚痴,就是病態。

統一企業公司董事長吳修齊曾對我說:「事業要成功,其實很簡單。當初我也只是一個小職員,鄉下的人來辦事,看到他們不認識字,不會填表格,我就主動去幫他們填寫。由於我一直給人方便,與人結緣,在工作上認真努力,這大概就是我事業成功的原因吧!」

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大拙臨終時,親戚、朋友、學生來探望他,他說了一句非常偉大、又非常有名的話:「謝謝你們!」然後眼睛一閉就往生了。他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不管在什麼時候,甚至到臨終的最後一刻,對人間還是如此的關懷、如此的親切、如此的友愛、如此的有禮。

(四)實踐居家環境的淨土

美好的環境,道路要如極樂世界一樣的平坦,房屋建築、樹木花草,像極樂淨土一樣的整齊。環境非常乾淨,公共設施非常美好,社會中只有公益,沒有公害;只有美好,沒有髒亂。

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除了莊嚴自己心理的淨土之外,為什麼還要有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四色蓮花呢?主要是要以彩色美化活動空間。在極樂世界裡,為什麼要有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出和雅音呢?因為音樂可以改變人的氣質。為什麼極樂世界要以黃金鋪地,以七寶裝飾樓閣呢?因為要以最高級的路面,保持最高度的乾淨,要以最好的建材來莊嚴居所。可以說,阿彌陀佛不但是偉大的工程師,也是最優秀的環保局局長。

而且,所居之處,沒有壞人的侵犯迫害,沒有颱風、洪水、地震等天災,鄰居都是有道德的善友;出外旅行方便而自由,看到的都是慈祥的面孔,聽到的都是美好的音聲;家庭四周都是公園、學校、圖書館、文化中心,並且到處都是樹木花草。

當然,為了真正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不能光從物質上比高下,還應該從精神上來分優劣。看誰的家庭最慈悲、高雅,誰的家居環境最美好、最清潔,誰的家庭最有道德、情操和文化素質。

(五)實踐思想見解上的淨土

許多人在見解上有見解上的煩惱、愚痴,思想上有思想上的煩惱、愚痴,如果要建立心靈的淨土,首先淨化思想與見解是非常重要的。

要實踐思想與見解上的淨土,必須做到下面四點:

1.肯回頭

佛教講回頭是岸,回頭就是我們思想、見解上的淨土。

南泉普願禪師有一次在打坐時,突然大吼一聲,把侍者嚇了一跳,趕緊走到南泉禪師的身旁,南泉禪師說:

「你去涅槃堂看看,是不是有人逝世了?」

侍者走到半路上,碰巧遇到涅槃堂的堂主,於是兩人一同去報告南泉禪師:

「剛才有一位雲水參學的禪僧圓寂了。」

侍者和堂主話剛說完,卻見知客僧匆匆地跑來,向南泉禪師道:

「剛才圓寂的禪僧又復活了。」

南泉禪師問:「那位逝世的禪僧既已活過來,現在怎麼樣啦?」

知客僧說:「他很想見老師,但那是一個不知修福、不肯結緣的人。」

南泉禪師到涅槃堂見生病的禪僧,並問他:「方才你到哪裡去?」

病僧回答:「我到陰間去了!」

南泉禪師問:「陰間的情形如何?」

病僧說:「我大約走了一百里路,就手腳疼痛得走不動,尤其是喉嚨乾渴得很,忽然有人叫我進去一座高樓。因為我實在很累,很想進去休息,才一上樓便見一位老僧,對我怒吼,不許我上去,嚇得我抽身就往後倒下,所以現在才能再見到老師。」

南泉禪師申斥說:「那是一所富麗堂皇的高樓嗎?假如你不是遇見老僧,恐怕早已鑽進地獄受苦了。」

「浪子回頭金不換」,從此以後,這位病僧便日夜不停地積德修福,活到七十多歲才安然坐化,人們便稱他為「南泉道者」。

2.要換心

換心才是我們的淨土。在球場看到不滿意的球員,不用換投手,不用換打擊手,不用換裁判,也不用換觀眾。只要自己換一換心,當下就是淨土。

除了換心,其他的不能常常換。有人離婚,換個丈夫,或換個太太。有人換朋友、換環境、換職業,換來換去,不一定更好,而且很傷感情。只要換心,把厭煩心換成歡喜心,動搖心換成信仰心,那麼夫妻就會永遠是夫妻,朋友永遠是朋友。像我做了近八十年的和尚,我要永遠不換,永遠做下去;不但今生不換,希望來生也不換,永遠做一個和尚。

所謂:「心中無事一床寬,眼內有塵三界窄。」只要我們心好,看一切都好,父母疼愛,子女孝順,朋友護持,你認為人人都好,自然就會待人好;認為事事都好,就會得心應手!

一個人不能光是要求世間好、環境好、朋友好,要先求自己好。能從自心好起,才能感受到世界一切都美好。

3.要轉身

轉身是我們的淨土。做人處事能轉身,肯轉身,多留一點空間,保留一點餘地,大家都會覺得輕鬆愉快,彼此都有好處,這就是淨土。

有一個學僧,到法堂請示禪師:

「禪師,我常常打坐,時時念經、早起早睡、心無雜念,自忖在您座下沒有一個人比我更用功了,為什麼還是無法開悟?」

禪師拿了一個葫蘆、一把粗鹽,交給學僧說道:

「你將葫蘆裝滿水,再把鹽倒進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會開悟了!」

學僧依樣葫蘆,遵示照辦,過不多久,跑回來說:

「葫蘆口太小,我把鹽塊裝進去,它不化;伸進筷子,又攪不動,我還是無法開悟。」

禪師拿起葫蘆倒掉了一些水,只搖幾下,鹽塊就溶化了,禪師慈祥說道:

「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裝滿水的葫蘆,搖不動,攪不得,如何化鹽?又如何開悟?」

學僧:「難道不用功可以開悟嗎?」

禪師:「修行如彈琴,絃太緊會斷,絃太鬆彈不出聲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世間事,不是一味執著就能進步,讀死書而不活用,不能獲益。留一點空間,給自己轉身;餘一些時間,給自己思考,不急不緩,不緊不鬆,那就是入道之門了。而做人處事也是一樣道理,話不可說絕、事不可做絕,人際之間要留給彼此一些轉身的空間。

4.要改性

改性是我們的淨土。改正自己的缺點、惡習、性格、方法,來求進步。別人不改我改,社會不變我變,這是大智大勇,也就是我們的淨土。

有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天都從自家的花園裡,採擷鮮花到寺院供佛。有一天,當他正送花到佛殿時,碰巧遇到無德禪師從法堂出來,無德禪師對他說:

「你每天都這麼虔誠的以香花供佛,依經典的記載,常以香花供佛的人,來世會得莊嚴相貌的福報。」

信徒說:「是呀!我每次來寺院禮佛時,覺得心靈就像洗滌過似地清涼無比。可是一回到家,心就煩亂了,作為一個家庭主婦,如何在煩擾的塵世中保持一顆清淨的心呢?」

無德禪師反問:「你以鮮花獻佛,又是怎樣保持花朵的新鮮?」

信徒說:「保持花朵新鮮的方法,莫過於每天換水,還有,換水時把花梗剪去一截,再插回去,因為花梗的一端在水裡泡久了會腐爛,一旦腐爛了,水分不容易吸收,花就很快凋謝。」

無德禪師說:「想要保持一顆清淨的心,道理也是相同,周遭生活的環境好比瓶裡的水,我們就是花,只有不停淨化自己的身心,變化氣質,並且不斷的懺悔、檢討,改進陋習、缺點,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糧、佛法的道糧。」

信徒聽了,感謝地說:「謝謝禪師的開示,希望有機會能來寺院住一陣子,過清淨的生活。」

無德禪師再說:「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鐘鼓,身體便是寺院,兩耳就是菩提。只要心性改變,無處不是寧靜,哪裡都是道場。」

古德說:「熱鬧場中作道場。」只要自己息下妄緣,拋開雜念,哪裡不能寧靜呢?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即使住在深山古寺,一樣無法修持,「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所以淨土在哪裡?淨土就在我們心中!

過去,有一隻烏鴉,由於聲音粗啞難聽,在當地不受歡迎,決定換個地方。飛到半路上遇到一隻喜鵲,喜鵲問牠:「烏鴉,你要飛到哪裡去呀?」

烏鴉說:「這個地方很討厭,他們一直責怪我、罵我,我討厭這裡,所以我要飛走。」

喜鵲對烏鴉說:「你不用搬家,你要知道這裡的人之所以討厭你,是因為你的聲音不好聽。所以,即使搬到別處,你的聲音仍然不改,那地方的人還是會討厭你的。」

我們的觀念不改,惡習不去,到哪裡也不會有我們的淨土。只要我們能回頭、換心、改性、轉身,那麼,我們的思想見解,當下就是淨土。

過去有少數人到佛光山,會說:「為什麼這些和尚把房子建得那麼大?」

他們不知道,極樂世界裡,阿彌陀佛和諸上善人住的地方更大、更好哪!那才是理想的佛國淨土。本山朝山會舘有一副對聯:「心頭杜甫千間廈,眼底須彌四部洲。」只要無私不貪,大有甚麼不好?也有人說佛光山賣紀念品,供應餐飲麵食,不太妥當。其實飲料、紀念品都可以不賣,但是沒有這些供應服務,信徒不僅極不方便,也失去到佛光山來參訪的趣味和意義。

佛光山所有出家人,每天都辛勤作務、弘法,從早到晚忙個不停,也沒有報酬。一雙鞋,兩套衣服之外,孓然一生。他們是在修忍辱、修布施;如果他們有商業的營利思想,是不會安於這種「勞而無獲」的生活。

凡事要往好處想,愈大愈好,愈多愈好,「好」就是我們的淨土。

(六)實踐心田識海的淨土

拔除我們心田裡的雜草,讓功德的禾苗生長茁壯,並把八識的身心放大至廣大無邊。

怎樣才能莊嚴心田識海的淨土?只要去掉自私的心,就能建立我們心田識海的淨土。

有些人拿水果、餅乾到寺廟裡去拜拜,看到佛前已經有供物,便把別人的東西挪到旁邊,而將自己的供品放在中間。我們必須去掉這種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自私心,所謂化自私而公正,化黑暗而光明,化汙穢而清淨,化狹小之心而予以擴大,這樣的心田識海就是淨土。

(星雲大師全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6 08:0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