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1-6
- 最後登錄
- 2025-8-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2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16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喜愛德國高性能車的朋友們,肯定都嚮往能駕著Audi RS、BMW M、Mercedes-AMG等猛獸來趟刺激的旅程,其中BMW M更是受到喜愛跑山、下賽道的熱血操控派人士推崇,M Power車款的威名能縱橫車壇超過四十年,一切的源頭都是因為「M」這個單字是始於Motorsport(賽車運動)。
M這個Mark絕非好惹的對象。
成立於1972年的BMW Motorsport GmbH,從原始公司名就可以知道,這是BMW AG為了參與賽事而設立的子公司,隨著他們的規模越來越大,在賽場和M Power高性能市售車獲得成功後,在1993年時也正式更名為BMW M GmbH。在1972~1993年這段歷史中,他們首先以3.0 CSL制霸歐洲房車賽場,3.0 CSL是BMW當年計劃進軍賽事、為得到參賽認證(Homologation) (註1) 製造的量產市售車,一共生產了了1265台。CSL是Coupe Sport Lightweight的縮寫,2004年推出的E46 M3 CSL,以及歡慶M Power50周年的G82 M4 CSL、限量50台有驚人身價的3.0 CSL,都是向其致敬而遵循Lightweight(輕量化)精神的力作。
這部限量50台的3.0 CSL,要價2000萬台幣以上,比牛馬超跑都還貴。
3.0 CSL之外,1976年的E12 530 MLE也是BMW Motorsport GmbH投入打造、為參加南非房車賽而生的市售限量車款。而第一部掛上M Logo的車款,則是1978年現身的M1,這台中置引擎後輪驅動的純種跑車,憑藉3.5升直列6缸277匹馬力引擎,在當時可說是德國製造的最快公路跑車,其Procar賽車版更是有470匹的輸出實力,M1三年內共生產了453部。相較於奧迪、賓士這十幾年旗下才有超跑列入,M1的推出已領先對手近30年,但M1之後BMW再也沒有投入超跑領域,一方面該廠認定M Power車款就是BMW的頂尖性能車,二來則是他們覺得M Power也該要融入日常生活,這個方向隨著1979年E12 M535i的誕生而確立。
E12 M535i可算是後來M5的元祖,這輛車在BMW Motorsport GmbH主導下,搭載3.5升直列6缸218匹馬力引擎與五速手排,有0-100km/h:7.5秒、極速222km/h的強悍表現,豪華主管用車化身高性能跑房車,任誰都無法抵擋這樣的魅力。和E12 M535i的武裝手法相同,1983年他們以E24初代6系列做基礎,發表強力大型雙門轎跑M635 CSi,這部車在美國的車名就是M6,能被歸為M Power車款,相當然耳它配置的是DOHC化多喉直噴心臟,把3.5升直列6缸的最大馬力推升到286匹的境界,0-100km/h加速6.6秒、極速能跑到255km/h,在那個時代根本是直接打趴對手。
M1和M635 CSi可算是BMW Motorsport GmbH的量產代表作。
M3 / M4稱霸DTM
而讓M車款在近代大出風頭的絕對是E30 M3,此車最早也是為了參戰DTM德國房車賽、以符合Group.A規則 (註2) 所打造,有著「可樂瓶」招牌寬車體的它,以200匹馬力的2.3升四缸DOHC 16V引擎搭配狗腿排檔桿的五速手排,和Mercedes-Benz的190E 2.3-16蔚為一時瑜亮。E30 M3後來還推出限量的Evolution(220匹)、2.5升Sport Evolution(238匹),這亦屬隨賽事規則認證的必要量產。
E30 M3 Sport Evolution有一公升近100匹馬力的輸出,最強自然進氣的四缸歐洲車非它莫屬。
從E30開始,各代3系列都有推出M3,M3也成為德國高性能轎跑的代名詞,而除了雙門款以外,敞篷版同樣在M3陣容中不可或缺,同時E36、E90時代還生產過四門房車版M3。而隨著BMW的命名區分,將3系列定位成四門房車、4系列為雙門跑車,從F80開始到現今的G80 M3,M3亦蛻變成熱血爸爸的座駕,甚至連G81 M3 Touring旅行車都應運而生。雖然這二代的M3是房車身份,但轎跑訴求傳承到F82 / F83、G82 / G83的M4身上並不會讓人感到少了些什麼,因為M Power車款永遠都有著高性能樂趣。
BMW M3在1992年退出DTM之後,於2012年以E92 M3重返舞台即獲得年度冠軍,繼任的F82 M4 DTM也成就非凡取得二次總冠軍,而隨著DTM賽制改以GT3規則之後,2022年甫登場的G82 M4 GT3立即拿到年度冠軍,可見M的賽車實力有多麼堅強。而不論BMW Motorsport GmbH還是BMW M GmbH,他們除了在房車賽有斐然成就之外,隨著BMW進軍F1也提供M Power引擎給一級方程式賽車,甚至前超跑之王McLaren F1的V12引擎亦是來自M Power,而McLaren F1 GTR出戰BPR Global GT、利曼24小時皆席捲了當時的賽場,M心臟絕對要在功勞簿記上一筆。
M4 GT3投入戰場第一年就勇奪DTM年度冠軍。
在此順便要為大家介紹一位早期M引擎的靈魂人物Paul Rosche(1934~2016),McLaren F1 6.1 V12、BMW E30 M3、1980 1.5 Turbo F1引擎都是出自此君之手,其他包括2002 Turbo、M1的引擎和他也有關係,同時這對後來該廠的引擎發展有重大影響。Paul Rosche的綽號叫「Nocken-Paul」,德文是「凸輪軸-保羅」,意指Paul是計算凸輪軸方面非常熟練的專家。
M Power的再進化
眾所皆知,M power以往都是走自然進氣路線,但近十年來隨著全球趨勢也改為缸內直噴渦輪增壓設計。在自然進氣的時代,他們是以純血賽車部品的多喉直噴掛帥,進而產生高轉高出力的訴求,不論是直四、經典直六到V8、V10都有這項傳統。該廠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在E60 M5身上植入F1技術的5.0 V10引擎,有507匹的強大出力,隨後又將此具引擎切掉兩缸變成V8 4.0,以420匹最大馬力讓E92 M3搭載,得以和Mercedes-AMG C63相抗衡。
E60 M5的V10引擎至今仍是一個傳奇。
另外,M Power車款一直都有手排款的選項給予熱血人士選擇,而隨著自手排變速箱的興起,他們先後推出的單離合器SMG 2、SMG 3到雙離合器的M DCT自手排變速箱,無不是模仿純手排的操作邏輯,更加入賽車序列式的提升換檔速度和退檔墊補油門設計。即便今日由於渦輪引擎動力強大而改用8速手自排變速箱,仿照序列式的熱血感還是隨處可見。
有用過SMG 3變速箱的人,一定知道它非常地競技化,尤其在調到滿格時。
在渦輪化之後,M Power主要是發展3.0直六和V8 4.4二具引擎,它們的動力都相當驚人,也因此M Power車款不再堅持後輪驅動,M3、M4、M5現在皆主要販售四驅版本。而其實由於發展X6 M、X5 M這些休旅車的關係,該廠的AWD技術已非常純熟,特別是在各輪獨立分配扭力這一塊。
M Power車款過往都以M3、M5為發展主力,但隨著BMW車系越來越多,M車款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陣容,幾乎涵蓋所有車系,而沒有推出M Power車款的車系,大多也會有次一級的M Performance車款可選擇,就像是Z4 M40i等等。隨著全球車壇慢慢進入油電、純電化的階段。BMW M GmbH目前已經獨立製作了一台XM V8 Hybrid插電式跑旅,電車方面則是像M Performance車款般給予調校式的升級,如i4 M50i、iX M60等車,但相信M Power的下一代車款主要會以油電混合方式出現,自主開發的純電車恐怕還要再等一等。
XM自0到100 km/h加速僅需4.3秒,講究速度的車主更可選配M駕駛套件,電子極速將提升至270km/h。
關於M的產品分類
在目前BMW M GmbH的車款分類中,我們以3系列為例:搭載M Power引擎的M3是最強的M版本,專攻激情人士駕馭;配置M Performance引擎的M340i xDrive雖然是二當家,但性能表現還是有很高的水準,適合保守派的熱血車迷選擇;而330i M Sport則沒有進行動力升級,但有M款空力套件、懸吊、輪圈、煞車、三幅方向盤、跑車座椅的升級,讓你能偶爾小小地瘋狂一下,也能向旁人展現你的品味。
M Performance車款的直接對手是Mercedes-AMG 43系列,基本上也非常強悍了。
M Sport的套件,可說是一般BMW的基本選配升級套件,在2000年以前還有一個M Tech系列,這可能要BMW老車迷才會知道。而近幾年非常紅的M Performance,可說是各種等級BMW車都能選購的部品,即便已是M3或M340i xDrive也有專用套件。至於M Power車款的最佳升級,主要是Competition Package和Racing Package,這些台灣總代理汎德都有提供。最後,2021年開始,M款的二輪超跑M1000 RR正式問世,總之M品牌真是追求速度的夢幻逸品!
2020年9月發表的M1000 RR,可說是重機界的M夢幻逸品。
註1:FIA國際汽車聯盟規定的各級賽車參賽資格認證,需符合不同賽事等級的Group規範方能參賽,例如Group.A、Group.B...等。
註2:需以年產 5000 輛以上車款參賽,但改裝幅度大,包括引擎、傳動系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