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2-14
- 最後登錄
- 2024-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1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911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皆如意—李翔峰線上個展】
展期日期:2023-12-15 ~ 2024-03-31
地點:台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90號1樓
談到國畫,大家固有的一種典範概念是「傳統」和「擬古」。
在 「尚古」為思考習慣的傳統國畫界,在水墨被以各種名義神聖化的今天。 水墨這種材質已經漸漸難以承載時代的變化,正因如此,水墨總是以一種特有的精神面貌出現,而水墨藝術家一提筆就情不自禁陷入其中,氤氳傳統氣氛,痴迷手感墨痕。 然也是如此水墨繪畫不再是表達個體經驗的途徑,而成了重述前人道理的工具。
一般來說對已成習慣的筆墨進行突破是很危險的,一不小心就會使傳統繪畫喪失固有的靈韻,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們已經見過太多“為當代而當代”的水墨變革。
現在大眾寄予水墨中的人間情懷,對於國畫的現在解讀卻指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藝術應回到生活,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實際上是杜尚以來當代藝術的核心觀念,在西方藝術史上幾乎已成共識;但外殼堅硬的水墨繪畫,在圈層展示方式和解讀方式上,水墨先天在情感和權力上高於日常生活。
網路大行其道的今天,隨著繪畫實踐加深和認知深入,我覺得應該找一些關於中國傳統文脈並結合時代精神的作品,隨著技術極大變革,在互聯網這樣媒介互融環境下,中國畫也 在傳播形式和技術形態上要發生相應變化,載體的多元和受眾的拓展,我想利用這種反向邏輯指導我現在的繪畫創作,對一些傳統的題材重新解讀和解讀,透過一些造型和技術 改變來賦予一些新的氣息和感受,我現在還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對傳統文化和新時代的文化變革話題我覺得還是應該深入傳統,利用一下自己已有的造型方式和美學情趣, 挖掘自己的材料元素,自己的美感情緒和自己的繪畫造型。
我輩年輕,初入紅塵,人間有諸多冷暖等待我們去體會,不必為求所謂虛假的深刻境界而罔顧珍貴的生命體驗,時代很多元,江湖很多路,我輩共勉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