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2-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2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911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如何趣入佛道——談親近善知識的重要性
皈依三寶是進入佛門第一步。皈依三寶後,應該親近善知識,多聞正法,才能趣入佛道。有些學者因過於強調修行,而忽略了聞法的重要性。事實上,讚歎聞法的功德在經典中隨處可見,有不少佛教經典都指出,修學佛法須建立於聞法的基礎上。假如沒聽聞佛法,我們不會知道甚麼是正法;假如不透過聞法,我們又怎能知道要了生脫死,成就佛道?故此,本文將闡述聽聞佛法、親近善知識的重要性,以及我們應該以何種態度去親近善知識。
多聞正法,有四種功德
多聞正法的功德,佛典中概括了以下四種:一、藉由聽聞正法,我們才能夠區分甚麼是善法,甚麼是惡法,何謂有漏法,何謂無漏法等。當我們知道了這一切法,才可以依著各種善法去修學。二、透過聽聞正法,我們才可以遮止內心的各種惡念,以及由惡念而現起的惡行。三、聽聞正法,可讓我們避免各種無意義的修持。譬如說在新聞中常見,有些人想改變命運,卻誤信江湖術士,從事各種無意義的行為,以為這些方法可以改變命運。假如我們能聽聞正法,知道改變命運的正確方法,便能遠離神棍的招搖撞騙,避免人財兩失。四、經由聽聞正法,依法修行,我們能夠了生脫死,證得涅槃解脫。由此可見,佛法的一切功德,都從聞法而獲得的。
聞法的三個對象
佛法中的一切功德,既然都是從聽聞正法而來,那麼我們應該從哪裏聞法呢?「龍樹菩薩說:由三處聞:一、從佛聞法;二、從佛弟子聞法;三、從經典聞法,就是從閱讀經論去了解佛法。
從佛及佛弟子處聞法,是指親聞他們的開示。不過佛陀入滅後,我們只能從佛弟子處聞法了,除非我們已修行到相當程度,像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能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同樣地,雖然佛經指出,東方藥師、西方彌陀等十方諸佛正在說法,但是由於我們的修行還沒成就,不可能親自聆聽佛陀的開示。也就是說,我們要了解佛法,就只能從佛弟子處聽聞佛法,或自己去閱讀經典。
親近善知識最為重要
雖然我們可藉由閱讀經論,去認識佛法,但若要通透且快速地掌握佛法,還需要仰仗佛弟子的教導。換句話說,我們要趣入正法,進求佛道,須要親近善知識。佛教十分重視「親近善知識」,如《解深密經》說:「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為因緣故,轉劣意樂成勝意樂,亦能獲得上界勝解。」而《華嚴經》的形容更為具體:「譬如暗中寶,無燈不能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故說者如燈,能照眾生心寶故。」讚歎「親近善知識」的經典不勝枚舉,善知識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那麼要具備甚麼條件才算是「善知識」呢?善知識不必然要有莊嚴的相貎、眾多的信徒、顯赫的名氣,但必須具備以下的五種條件[2]:一、證德,指戒、定、慧三學的修證;二、教德,指深入經藏,成就多聞,能開示引導大眾趣入大乘;三、能通達正法;四、具有慈悲心,不為名聞利養,只為利益眾生而說法;五、成就辯才,能善巧方便,依眾生的根器而說法。如果能具備以上五種條件,就是善知識了。
不過,在末法時代,要遇到具備這些條件的善知識並不容易。這不是說在末法時代沒全德的善知識,而是說我們所擁有的福德因緣,未必能讓我們遇到全德的善知識。然而修學佛法,卻不能夠沒有善知識的指導,所以我們應該退而求其次,只要具備少分功德的,佛法的行解比我們透澈的,我們都應該親近。
應以何種態度親近善知識?
善知識對於我們修持佛法這麼重要,那麼如果我們遇到了善知識(無論是全德或是少分功德的),應以甚麼樣的態度去親近他們呢?
演培法師(1917-1996)在〈入佛門後的第一課〉中概括了三點:一、要生起信心:親近善知識時,必須先建立信心,相信自己所親近的這個人,能讓自己的善根增長,不應該預設成見,或抱持懷疑的心態。唯有這樣,才能從親近善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法益。
二、對善知識要有恭敬心:當我們確定了某位善知識,並發心去親近他時,便要對這位善知識生起敬重心,善知識要我們怎麼做,我們就該怎麼做,不應該依隨著自己舊有的習氣,做自己想做的事。話又說回來,如果這位「善知識」要我們做不如法的事呢?我們不應依從,必須要離遠,因為善知識不會要我們從事違法的事。
三、離憍慢心:我們之所以要親近善知識,是因為我們本身有許多不圓滿;需要藉由善知識的教導,來開發我們的智慧,所以當我們親近善知識時,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看不起善知識,然後拚命在他們身上找缺點、過失。假使以這種憍慢心,去對待善知識,我們就無法接受他們的教導,更遑論說從他們的教導中得到法益。
以上三點,是我們親近善知識時,應有的態度。如能以這樣的態度,親近善知識,才能獲得法益,圓滿自己的德行,這才能趣入佛道。
來源:佛門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