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恆順眾生的意義
恆,有持久、耐力、專注、永續不斷、鍥而不捨、一以貫之等意思。順,是遵循、依從、循循善誘、因勢利導、與時並進、認同、和平,放下自我等義。
眾,指芸芸眾生、眾緣和合。像佛陀每次在宣說佛法時,都有六種因緣的成就,即: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主成就、處成就、眾成就。前面的五種成就,最主要是為了利益「眾成就」中的所有聽法眾生,可見「眾」的重要性。佛說一切法,都是為了成就一切眾生,為了讓大眾受用,得到真正的利益,所以要「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根機」,要契合真理、契合根機,就是恆順眾生。
為何要恆順眾生?
菩薩是依眾生的喜好及心願,而發願成就淨土的。所以修行菩薩道,首要發起利他之心,從發心利他之中來完成自己的學習。要完成菩薩道的修學,尤其必須「做中學、學中做」,從發心服務奉獻中,給人幫助,也給自己道業上的成長。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富樓那,發心前往貧瘠蠻荒的輸盧那國去弘法。他來到這個國家,了解當地的情況後,體會到須要學會六件事,即:
1.懂得運用當地語言。(善用語言)
2.要能分析當地局勢。(了解時勢)
3.要會醫療,才能探視病人、看護病人。(醫療看護)
4.懂得教育,教他們明理識字。(普及教育)
5.學會耕田、理財之法,教他們治生之事。(利生經濟)
6.能講說佛法,淨化他們身心。(心靈淨化)
富樓那以他的恆心、耐心,順應當時的情況,尊重當地人民的需要,因勢利導,終於度化了輸盧那國的人民信奉佛法,並建立了五百座大小寺院,可說是本土化弘法的成功典範。雖說是弘法利他,其實在恆順眾生的過程,也能擴大自己的胸量,增長自己的能力。
眾生的個性、習性、環境雖有不同,本具有的佛性卻同樣平等無缺。例如一個社會、社區,人人都做好事、做功德,我們就隨順大家,一起來行善;一位眾所周知、賢能有德的人要出來選舉,我們護持好人政治,希望好人出頭,所以投他一票,助他當選,能可以將社會帶領的更好;政府官員推動好的政策,為民謀福利,我們要讚美他,用好的輿論來助他一臂之力,使得上行下效,如風吹草偃。即使是一個小人物,想要發起做一件好事,即便與我們無關,也要隨喜贊助他,讓大家一起來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即便世間眾生,各有各的不同,只要是真善美的行為,都可以恆順他、助成他,這就是恆順眾生。
(星雲大師全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