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2-14
- 最後登錄
- 2024-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0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911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修和之旅
連續三年的鹽田梓藝術節已經圓滿閉幕,根據陳志明神父的資料顯示,實際登島參觀的人數超過九萬,網上觀賞的人數也有七萬。部分藝術作品仍會在島上展出。抓緊機會去經歷一次「天、地、人」後現代藝術修和之旅,讓我們走進古樸寧靜的世界,探討人文與生命,感受天父的慈愛。
從西貢公眾碼頭登船,約十五分鐘的船程便到達這個有接近三百年歷史、融合了天主教和客家文化的小島。作為一個教友,每次來到鹽田梓,總是抱著一種朝聖的心態。今日晴時多雲偶陣雨,但青山綠水,總叫人想起天父的恩賜。
「風隨意向那裡吹,你聽到風的響聲,卻不知道風從那裡來,往那裡去」(若3:8) 「歸家」的波浪形藝術裝置,二百支不規則的彩色金屬管就是這樣隨風響起,有如聖神的帶領,為每一位登岸的旅客洗滌心靈。
暴雨中的陽光,照耀著躺臥於鹽光保育中心門前的巨龍,「流波、行雲」。藝術家的巧手把島上被颱風山竹摧毀的三棵古樹,重新激活,雕琢整合,成為生機無限的金龍,好像告訴我們說:「主,為信仰祢的人,生命只是改變,並非毀滅。」(天主教教理1012)
從玉帶橋走來,不知道是汗還是雨,腳上帶著穿越紅樹林的泥濘,觀賞充滿生命力的招潮蟹,百年老樹伴著震耳欲聾的蟬聲,經過有三百歲的活泉井,泉水仍然全年不缺,成為本港最後的一口供水井。站在聖福若瑟神父的石像前祈禱,默想聖人的芳表。還有匆匆走過客家石屋、有機菜田、陳志明神父的祖屋等。
有百多年歷史的聖若瑟小堂,是全港保存得最妥善的鄉村教堂。門前的石階,化身成為纏繞著彩緞的牧人。引領朝聖者的步伐走向天父的殿宇。帶著疲乏的雙腿爬上通往小堂的兩層樓梯,看到五彩繽紛的緞帶繫著星星與月亮,回想起生命當中主的同行,我們就如迷途的羔羊一樣,依偎在牧人的肩上「在我一生歲月裏,幸福與慈愛常隨不離;我將住在上主的殿裏,直至悠遠的時日。」(詠23:6)
無論是官方或者民間有關於鹽田梓的報導多不勝數,礙於篇幅所限,筆者亦只能以蜻蜓點水式的分享。藝術並非是點、線、面、明、灰、暗的組合,也不單止是色彩、反差、對比的美學技巧,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生命力的呈現。其中包含了人類融合與平衡;而這一切的終極體驗,都是來自創造的根源,真、善、美、愛的天主。
人生總有崎嶇困難,但憑信德仰望天主,最終都會看見雨後的彩虹。在曬鹽場參觀製鹽過程,想到聖經中「你們是地上的鹽」(瑪5:13) 。早年開拓鹽田梓的陳氏祖先,也是充滿著勇氣和智慧去為生活打拚。走過「修和之路」,從鹽田梓的文化生態環境中,就像經歷過一次大自然的洗禮。
(天主教平信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