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9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用藥資訊] 未生育是婦癌危險因子? 「這藥」降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發生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3-21 00:50: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未生育是婦癌危險因子? 「這藥」降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發生

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形成的原因是暴露過多的雌激素,而刺激到卵巢細胞、子宮內膜細胞增生,進而產生癌症。


口服避孕藥除了事前避孕外,還能降低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柏廷表示,若是體內有過多雌激素,可能會讓婦癌發生,因此未生育成了婦癌的危險因子,建議服用口服避孕藥,其含有的荷爾蒙,可達保護作用,減少癌症發生; 但是曾經得過乳癌、婦癌的族群是不能使用避孕藥,有乳癌家族病史的族群也建議先諮詢醫師後,再決定是否用藥。

過多雌激素 致婦癌發生

為何未生育是得到婦科癌症的風險因子?陳柏廷在臉書專頁「婦產科醫師 陳柏廷-小樹醫師的爸媽加油站」發文說明,簡單來說,懷孕產生的荷爾蒙有保護作用,再加上懷孕時沒有月經,使得卵巢和子宮內膜都能得到休息,因此有生過寶寶,就可以降低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的機會。

口服避孕藥為何能減少未生育婦女得婦科癌症的機率?陳柏廷指出,其原理是利用口服避孕藥中荷爾蒙,來達到保護作用,更有文獻提到「連續服用5年的口服避孕藥,約可以降低50%子宮內膜癌及緩巢癌的發生機會,效果可以持續10-15年。」

陳柏廷進一步解釋,常見的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形成的原因是因為暴露過多的「雌激素」,而過多的雌激素會刺激卵巢細胞、子宮內膜細胞增生,進而產生癌症;「黃體素」則是一種可以抑制雌激素作用的荷爾蒙,因此透過該機轉,以減少癌症的發生。

懷孕與婦癌風險間的原因未定論

目前針對「懷孕能降低婦癌風險」的原因尚未定論,因此陳柏廷引述一些文獻提到可能的3個假說:

●懷孕期間會產生較多的黃體素,能夠抑制雌激素作用。

●不間斷的月經週期,使得在排卵前卵巢接受高濃度雌激素,排卵後濃度快下降,甚至在排卵後卵巢表皮細胞受損、發炎、修復,在這些持續反覆的過程,容易誘發卵巢癌發生;至於對子宮頸的影響,則是月經來潮前高濃度雌激素,刺激內膜增生,反覆且長時間,而誘發子宮內膜癌發生。

●研究發現,懷孕7-8週就意外流產的婦女,也會減少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進而提出「胎兒抗體假說」。該假說認為胎兒/胎盤細胞(fetal/placenta cell)類似腫瘤細胞,當進入母體時,母體的免疫系統會把這些細胞視為一種抗原,而產生免疫反應,因此研究顯示,「免疫反應產生的抗體竟然能對抗卵巢及子宮內膜癌細胞。」

口服避孕藥與乳癌間關係

使用口服避孕藥是否會提高乳癌風險?陳柏廷提及,研究顯示,近期有服藥的族群的相對風險為1.2倍,1年內有服藥的族群則相對風險為1.09倍,連續使用5年內,乳癌風險差別不大;至於服藥超過10年以上的族群,其相對風險為1.38倍,風險些微增加,但增加幅度還是很小。

陳柏廷提醒,曾罹患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族群,不能使用避孕藥;有乳癌家族病史的族群,建議先諮詢醫師後,再決定是否用藥。

來源:自由健康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1 23:4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