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2-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2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910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一盞油燈的故事
仲夏驕陽,如火傘高張;雲彩堆疊,簇擁藍天。晨光汗水互相輝映,一行十多人在粉嶺火車站乘坐專線小巴,沿沙頭角公路途經安樂村,直駛往龍耀頭段。回想二十多年前故居在粉嶺,從客廳的大窗遠眺,叢林深處隱約有一座古舊建築物,牌匾上寫著「崇謙堂」。今天經過十多分鐘車程,最後就在此處下車,目的地就是旁邊的「夏達華聖經世界」。
陽光從疫症的陰霾穿透叢林,遠離煩囂,從沒有想過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有一個聖地的微縮影世界。它是香港唯一,也可能是東南亞唯一的聖經博物館。同工一早已在下車點等候迎接,引領我們從鄉間小路走進館內。由於香港寸金尺土,現場空間並不算太寬敞,但整座建築物都井然有序,更設有空調,寧靜清涼,此際炎夏有如走進避暑山莊,讓參觀者可以悠然自得,專注投入聖經世界。
坐在仿效當日猶太人的會堂,讓人從現實的時空,穿梭於兩千多年前的納匝肋小村莊。兩旁的石柱擠滿了當地村民,「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衪,衪遂展開書卷…」(路4:17) 展示在我們面前的那卷經書卷軸,雖然是仿製品,但手工精細,鉅細無遺,仿真度極高,而且非常罕有。創辦人當時把一生的積蓄耗盡,才能換來今日眼前的分享。「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衪給我傅了油…」(路4:18)主耶穌在會堂裏施教的情況,再一次深深觸動我的心靈。導賞員親切流暢的講解,讓我們對經文內容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時空轉移,場景有如電影鏡頭,淡入淡出,由加里肋亞轉移到耶路撒冷。
猶太會堂旁邊的兩個展館,更令人目不暇給。所有空間都用來展示有關聖經的文物,大大小小,琳瑯滿目。除了很多經文、石雕,還有主基督的荊棘茨冠和裹屍布等。雖然是仿製品,但情真意切,也許就只是一種心靈交替,為我來說,物件背後的意義遠比物質本身的價值為高。正如眾所周知,耶穌不是12月25日出生,基督出生的年份並不是公元元年,這又有何相干呢? 反而是目睹這些標誌、圖像,刺激大腦的神經反射,讓我由會堂的群眾變成苦路上的跟隨者。眼前背負著十字架的主耶穌,再一次因體力不支而跌倒,我可有勇氣上前去攙扶衪呢?我是否一個冷漠無情的路人甲?袖手旁觀在看熱鬧。從基督臉上的血汗水放射出超廣角的場景,展現眼前的正是一座耶路撒冷城的模型。這當然沒法和聖地的那座相比,但為從未到過聖地的信友,可能對於眼前的模型已經是目定口呆了!在文物展館旁另有一個聖經花園,現在成功培植聖經提及的植物品種有五十多種。
從收購一盞油燈開始,創辦人渴望成為在壺裏有帶油的聰明童女,到今日眼前的福傳事工,創辦一所聖經博物館,重塑聖經的故事。畢生所投放的心血,目的不是炫耀他所收藏的文物,而是要帶領我們重新再走進聖經世界裏,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渴慕天主聖言。而且無私的奉獻,竟然不收任何一分錢的入場券。整個講解導賞過程,為我們刻意轉用全部天主教的語言詞彙,讓我們更加容易投入,這正是一種共融合一,親切的擁抱!
(天主教平信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