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2-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2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910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愛他還是愛祂
我很懷念教我道理、給我施洗,並為我主持婚禮的神父。每次遇到他,都會看見他溫柔的微笑。他謙虛的處事態度,更令我非常敬佩。我曾經借學校的地方舉辦講座,結束後,我當然要收拾椅子放好,回頭卻見神父靜靜地在另外一邊,和我一起收拾,令我很感動。可惜,結婚之後,我屬於另一個堂區,很少和他聯絡了。
神父是教育家,卻從沒提及自己的功績。他不會抬高自己,當然更不會貶低別人。每次和他接觸,都會聽到他鼓勵的說話。他慈愛的面容,反映了天父的慈悲,令我更愛天主。我感覺他就好像聖若翰洗者,將門徒介紹給耶穌。每個人都希望被愛,可是,我領洗後,便很少探訪他了。不過,神父滿懷謙遜,我相信他最終的渴望,不是我們更愛他,而是讓我們更愛天主。他導人向主,並不希望成為明星。他給我的印象,就像洗者若翰,謙卑地說:「他應該興盛,我卻應該衰微。」(若三30)
神父的講道,鼓勵我們謙遜地去愛,縱使沒得到掌聲,卻肯定發人深省。他讓我想起聖保祿:「我的言論和我的宣講,並不在於智慧動聽的言詞,而是在於聖神和他德能的表現。」(格前二4)神父不需要巧妙的言詞,因為他慈悲的面容,已經是對耶穌最好的見證。他的身教,讓我明白,說教未必能夠開啟別人的心。我必須以天主的眼光看事物,然後將自己的慈悲面容展示於外。在他身上,我領悟到,我們都需要教師,但我們更需要見證者。
神父讓我更了解聖加大利納的教訓,不要掠奪應當歸於天主的光榮、將一切歸功於自己、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我們應該把心思放在愛上,心懷真正的謙卑,並飢渴天主的榮耀和眾人的得救(對話錄第九章),正如耶穌所說:「我不尋求我的光榮,有為我尋求而行判斷的一位。」(若八50)
神父逝世後,有教友出版紀念冊,記載他生平的事蹟、教導和貢獻。裡面的每張照片,都展現了他慈悲的面容。神父堅固了我的信仰,但很慚愧,我沒有好好地關心這位恩師。我希望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更加愛他。
(天主教平信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