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了生脫死
在佛門裡,常聽人問:「你為什麼來學佛?」回答總是:「要了生脫死。」或者問道:「你為什麼要出家?」回答也是:「為了了生脫死。」了生脫死固然是學佛出家的目標,但是要怎麼「了生」、怎麼「脫死」呢?了生脫死又是什麼樣的境界?了生脫死以後,要到哪裡去呢?佛教史上,有什麼人了生脫死了?什麼人在了生脫死後,還有什麼積極利他的活動,你能舉出一些例子來嗎?
說到「生死」,其實我們每天都在生死裡打轉,生死應該跟平常的生活息息相關。比方,早上起來,不就是生了嗎?晚上睡覺,不就是死了嗎?或者,你感到人生有希望、有前途、有光明、有喜樂,不就是生嗎?當你感到人生只有苦難、悲傷、消沉、灰心喪志,這不就是死嗎?
世間上,有的人為國犧牲、為眾犧牲、為正義犧牲,大家都說他們「雖死猶生」,可見他們沒有死;但有的人活著,整天飯來張口,茶來伸手,不但對社會人群沒有貢獻,甚至還做出非法的事,那不是等於死亡了嗎?
生死不是二個,人不是活著的時候才叫生,死的時候才叫死。根據科學家研究,人體的細胞時時都在新陳代謝,每七天或七年就是一個週期,尤其七年一次的新陳代謝,能使我們完全脫胎換骨,變成另一個人,這不就是一番生死了嗎?
佛法說,生死有二種:一是「分段生死」;二是「變異生死」。我覺得,如果把「變異生死」擺在前面,人每天的心情都是在「變異生死」中;而現在開始修行學道,慢慢進步、淨化了,倒可以成為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分段生死」。
我對於「了生脫死」這一句話,感慨很深,想到過去傳統佛教裡,一個沙彌才剛進入佛門修道,就要他忙著了生脫死,他連穿衣、吃飯、排班、走路等等的威儀、規矩都還不會,就要他忙著去死,真的是顛倒。所以有一次我寫文章提到「生活第一,生死第二」,就是鼓勵佛教徒,要先把生活的問題解決了再來修道,才能減少生死苦惱。可是佛教界一些保守人士不容許我這樣的看法,認為我不談了生脫死,是離佛妄說;但是你不吃飯、不穿衣,不在人間生活、不和人相處,怎麼修行、做功德,又怎麼能了生脫死呢?
記得幾十年前,有二十位男眾青年才剛跟隨我出家,住在台北普門寺,隔天一位功德主的家人過世了,需要法師到殯儀館誦經,我就跟他們講:「我們去替那位亡者念個經,結個緣。」我看大家面有難色,心裡一定想:「怎麼才剛出家就去做經懺佛事?」
不過,當他們從殯儀館回來以後,看起來臉上都很歡喜,我就跟大家說:「剛才我們去殯儀館誦經,為他們『了生脫死』了。你看,亡者的家屬見到我們心生感動,好像救星來了,為他們增加力量,像這樣讓生者得到安慰,就是『了生』;我們祝福亡者上生,讓死者得到冥福,就是『脫死』;我們剛才正是做了一場『了生脫死』的佛事。」
因此,了生脫死不是空無的,不是了生脫死以後什麼都沒有了。了生脫死的意義應該是:生,不為生的苦所束縛、困擾,而能突破生的困難、挑戰;死,也不為死亡而傷心難過不已,而能了知有個不死的佛性。生時不苦不惱,死前不憂不悲,用平常心看待生死如花開葉落的自然,如此即為「了生脫死」;懂得「了生脫死」的真義,才能真正擁有一個大自在的解脫境界。
(星雲大師全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