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86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08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門檻低 流失高」
曾經報讀一間設計學院,學校收生不看公開試成績,不用面試,開學後學生只要準時交學費交功課,三四年後便能畢業。那時老師直言,這學校入讀門檻低,但每年能成功畢業的,卻不足入學時的十分一,他們不是因為成績好,只是因為能夠堅持上堂交功課,完成學業。
今日香港,要成為天主教徒的門檻似乎都算低(雖然未算最低),只要乖乖上年半的慕道班,期間聽教聽話,便能領洗入教。但是,領洗後能一直堅守信仰到死的又有幾多人?
慕道班完結,大家各散東西重投忙碌的生活。在營營役役的日子,能抽出時間參與彌撒已是難得。至於信仰小團體,似乎屬於生活悠閒的一小撮人的活動。一般打工仔,即使真的抽到時間,都沒有這份閒情聯誼吧。雖說現世種種都是虛幻轉頭空,但身歴其境又有幾人能夠看得通?天主,我需要你,但我現在需要養家,這是更逼切的事,相信祢能理解的。
究竟是否因為入教門檻低,所以這個信仰便被輕視了?
仰望同一個十字架,誦唸同一樣的天主經,初期教會的基督徒,全家避難住山洞也要堅持信仰到底,而我們卻敵不過「開OT」「約咗人食飯」「湊小朋友上興趣班」「幫仔女溫書」?我們信的是同一個天主啊!
大概是因為那些時代的人 ,他們信主的門檻是十分之高—— 在政治社會逼害下,仍然願意領洗成為基督徒的人,已經準備好受苦受難隨時無命,而那時的教會,至少已自動篩走了一班重視現世生命的人。他們的小團體聚會,當然是火熱火旺吧,能夠相聚,已是萬幸之事呢。
回到今天的香港,宗教信仰想要便有,即使是帶有目的,都通通來者不拒。就是真心追求真理的人,他們有多少是既愛天主,又愛世界? 平信徒,是否可以理解為一班痛悔己罪决心改過跟從主耶穌,但同時又可以追求俗世功名利祿享受生活的人?
明白教會努力把福音的種子撒在更多人的心中,即使現在種子在泥土中沉睡了,期望有天條件適合時,種子會發芽生長起來。但既然選擇以低門檻吸引人入場,便難怪中途會有很多人離場,這也算是自然定律吧。至於一班浮沉於天國與俗世間的教友,若不决心擺脫世俗的價值觀,那他們的掙扎注定沒有休止。
忽然想起筵席的比喻:主人叫僕人上街將窮困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都領回來,後來因為還有空位,便叫僕人到街上勉強人進來好坐滿屋子。(路14:21-23)
但願我們這些有幸被邀請的,都能好好準備禮服吧。
(天主教平信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