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98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淨土法門講救度,講信者得救,豈不是好像基督教?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4-25 00:49:3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淨土法門講救度,講信者得救,豈不是好像基督教?

作為佛弟子,佛如是說,我如是信;佛所說一切法,我應盡皆仰信

佛教可分為「教、理、行、果」四個範疇來修學,但從學佛的人來說,亦即是「信、解、行、證」。一般來說,「信為功德道源母」,又言:「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所以,常言道:信佛是智慧開始。

這麼說,人是没有「智慧」嗎?嚴格來說,人只有知識,没有「智慧」可言。依佛法來說,縱使人有世智辯聰,因妄想分別,執「我」見,反成「所知障」,障礙自己建立正知正見。小聰明怎能與大智慧相比!

佛是覺者,所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以《金剛經》云:「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佛所說法是真實的、是老實話,是怎麼樣就怎麼說,不騙人的,也不會自相矛盾。

學佛人當深信佛語, 佛所說一切法,我盡皆仰信。仰信佛語,不是迷信,而是大智慧,更甚寢於相信其他尚在學地修習佛法的菩薩,所謂「因人未滿,故以果人為定」;果人者,佛也。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佛語真實決了義故,佛是實知、實解、實見、實證,非是疑惑心中語故。又不為一切菩薩異見、異解之所破壞。若實是菩薩者,眾不違佛教也」,可知佛所言說才是正教。   

先解而後信,還是先信而後解?

一般人在兩種情況下接受佛法,有偏向於「理解」者,或先解而後信,即解信;也有喜愛「信受」,或先信而後解,即仰信。學佛人修習世間善法,要理性思辨,循着理路,是無可有非,但當涉及出世間善法,乃至無上甚深微妙法,人類語言都没法表達,邏輯也没法推論,人則只能仰信。

淨土法門是念佛往生、淨土成佛之法,而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的佛土。釋迦牟尼佛可以在什麼因緣下,以什麼方法,向垢障凡夫勸信念佛,發願往生,到極樂淨土,完成佛道呢?這是一個「是為甚難」的課題。

為甚麼釋尊在《阿彌陀經》說「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此因眾生皆有惑障,所謂「凡惑無由遍攬,取悟之者難明」,最後,釋尊在《阿彌陀經》只有以說「事實」的方法宣示淨土法門。

佛在《阿彌陀經》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有時有空,有名有相,事實擺在我等凡夫面前,没有理解的餘地,只有信或不信?若是信,就是「如是我聞」了!

既不能理解,就只好相信,不敢有疑

人類可以想像「過十萬億佛土」有多遠嗎?一個佛土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如娑婆世界,比銀河系還要大得多!十萬億個佛土是浩瀚無邊,何况還有上下,及東、南、北方,我們都難以「理解」嗎?

很多人抱著一種觀念,要理解了才能相信,但講到極樂世界、諸佛淨土,就連智慧第一舍利弗只好默言不語;等覺菩薩的彌勒亦不敢有疑,如《無量壽經》云:「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我們既不能解,就只好信。

其實,就佛法來說,有時候信了就信了,還有甚麼理解不理解可言?信了便是好,疑難一掃而空,所有的理解不就都在信念中,而且在實踐中體會,得到真實利益,為何硬要在理解上鑽牛向尖,抱惑自迷。

例如,有人說相信因果,但只信現世因果,不信有輪迴,而且強求理解或證明人會變畜生之道理,則對善惡報應心有疑惑 – 見善人受苦,而惡人享福。但若人當下信有輪迴,即信三世因果,善惡報應之疑惑,自然迎刃而解!

淨土法門是「以信方便」,講佛力救度,講往生佛土,講成佛度生,我等凡夫只能如是聞、如是信,對彌陀救度絕對信任,即信心歡喜,心得開明,一切盡在不言中,如《無量壽經》云:「受佛重誨,不敢違失。」

就大乘菩薩教的精神來說,菩薩是主動,凡夫是被動

我曾向不少師兄說彌陀願力救度的淨土法門,他們立即反應:這豈不是好似基督教,講救度、「信者得救」,不可能嘛!?其實,一切諸佛不是為了救度眾生,教導菩薩迴向功德,救度眾生才成佛嗎!?

其實,整個佛教立足於慈悲,緣於諸佛起大悲心,一方面教化堪受善法的眾生做能救、能度的菩薩,另一方面勸化不堪受善法的眾生做被救、所度的凡夫,接受佛菩薩的保佑、加持、護念,乃至攝取。

就大乘菩薩教的精神來說,能救、能度的菩薩扮演主動的角色,而被救、所度的凡夫是被動的,兩者是相輔相成,如醫生和病人的相依關係。醫生救人,必須求解,精通醫術;病人癒病,必須信奉,依時服藥。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行者當知:若欲學解,從凡至聖,乃至佛果,一切無礙,皆得學也;若欲學行者,必藉有緣之法,少用功勞,多得益也」。所謂「有緣之法」,即是以阿彌陀佛的大業願力為「增上緣」也,少用自力,反而多益。

佛陀說法,應時備機;我們學法,應審時度勢,自我反省,認清自己的根機,是學解聖道之機,扮演主動的角色,求做能救、能度的菩薩,還是學行淨土之機,扮演被動的角色,願做被救、所度的凡夫。

修聖道菩薩求「圓」 --皆得學也,圓融無礙,但行淨土凡夫求「專」 --少用功勞,一心專念,兩者的心態和行法不同。我是生死凡夫,身處濁世,今時末法,所謂「去大聖遙遠」,「理深解微」,感嘆唯淨土一門得入。

來源:佛門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5 13:5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