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7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股票] 元大投顧 蔡爵丞 Call Memo_1326 台化 2024/4/29 [複製連結]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4-29 22:02: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元大投顧 蔡爵丞
Call Memo_1326 台化
2024/4/29

1.結論:
受到同業控管稼動率及產量,近期台化旗下產品價格回穩,預期2Q24獲利可較1Q24改善。惟中國新增產能投放威脅仍大,預期獲利改善空間受限。未來仍有碳費開徵侵蝕獲利的利空干擾,看法維持保守。

2.重點摘要:
● 1Q24營收839億元 (QoQ -4.2%),量差影響35億元,主因寧波PTA-6擴建試車,台灣PX配合減少外售準備寧波投產所需庫存,另春節假期影響部分產品產銷。1Q24本業獲利季減,但在1Q24末產品利差有正面改善,主因PX長期缺料,下游PTA產能擴張大,對PX需求大。至於苯的下游SM產能也擴張積極,所以苯需求量也很大。
● PX/PTA產銷關係:PTA目前產能已達8100多萬噸,中國每年PX缺口在900萬噸以上,預期PX利差穩健,因此PX是台化現在主要獲利來源;儘管PTA產能太大,如果PX成本太高,PTA也會跟著進漲價,台灣的PTA不會全面虧損,但大陸市場較競爭,目前加工差在300元人民幣,而台化PTA新產線成本有競爭力。
●2Q24應該會優於1Q24,現在整個行業價格走向較好,開工率節制;3Q24仍看不清楚,市場產能調節若可延續到3Q24,2024年會優於2023年。

3.營運概況:
● 1Q24 營收839億元 (QoQ -4.2%),其中量差影響35億元,主因寧波PTA-6擴建試車,台灣PX配合減少外售準備寧波投產所需庫存,另營運天數因春節假期減少,影響部分產品產銷量能;價差影響2億元為本季油價反轉走揚,原料成本上漲,但主要產品均價因供需壓力並未全部跟漲,其中SM、丙酮、PS及ABS因同業減產或需求改善,售價略有提升。
● 1Q24 營業毛利36億元 (QoQ -5.3%);毛利率4.3% (QoQ +0ppt)
● 1Q24 營業費用36億元;營業費用率% (QoQ ppt、YoY ppt)
● 1Q24 營業利益0.0元 (QoQ -100%、YoY %),季減4億元主因本季油價及原料成本上漲,但內需不振且過剩產能溢出,產品售價不易拉抬,同時春節假期影響產銷量減少,影響產品利差惡化;營業利益率0.0%
● 1Q24業外利益季增25億元,其中權益法投資塑化/重工/麥寮汽電分別增加7/4.7/1.7億元,美金升值也使外幣匯兌收入達2.5億元(季增10.7億元),金融資產評價利益季增1.5億元
● 1Q24 稅後淨利16億元;稅後淨利率1.9% (QoQ +1.9ppt)
● 1Q24 EPS 0.26元 (QoQ +1200%)
● 1Q24本業獲利季減,但在1Q24末產品利差有正面改善,主因PX長期缺料,下游PTA產能擴張非常大,對PX需求大。至於苯的下游SM產能也擴張積極,所以苯需求量也很大。PX利差約350美金,苯的利差來到400美金左右。
●煤價每噸價格落在115-130美元,麥寮電廠發電業務有利潤但不多,部分自用部分銷給台電;2024年分別在5月及9月麥寮電廠有兩部機組與台電合約到期後將停止營運,售電給台電的電量及利潤會變少。
●股利:2024年配發率高於往年,因2023年業績不好但用保留盈餘拿來回饋給股東,未來不確定。
●各產品線開工率,芳香烴:PX開工率約80%,台化的PX產線可用輕油或混合甲苯進料,但目前混合甲苯成本較高,導致生產PX無法獲利,所以目前PX產線全部以輕油進料,開工率因此僅80%;苯開工率約60%;PTA剩下麥寮5萬噸產線全開,因目前台灣市場需求飽和,宜蘭產線今年打算不開;PIA約70%,部分產品可賣到美印歐;寧波PTA/PIA都是全產能,但開工率會受衡量原料PX外售或自用哪個較有利而變動。
●歲修:芳香烴2廠7-8月55天,4Q24芳香烴3廠25天;SM 1H24無規劃,4Q24有40天定檢;ABS過年後有歲修;其餘都是安排7-10天左右的小歲修
●塑膠月產能13萬噸,現在約9.5萬噸,UTR 75%;PP三條線有停一條線;PS全產;ABS產能3.6萬噸,目前開約2.5萬噸;PC三條停一條,全開產能1.8萬噸,目前約1.3萬噸;減產是因為僅銷售至有利的地區。
● PTA#6廠狀況:已於2024/3/28投料生產,目前UTR 81%,預計2024年5月UTR會提升到100%,目前在進行包含汙染控制及品質等產線最適化調整;品質在前段班且加工成本低,可惜中國產能太大競爭太激烈,利差偏低。

4.產業現況:
● PX/PTA產銷關係:PX今年在大陸有裕龍石化300萬噸將投產,PTA目前產能已達8100多萬噸,中國2023年進口PX共1058萬噸,1-2M24進口167萬噸,每年缺口在900萬噸以上,在缺口如此大前提下,PX利差預期應不會變動太大,因此PX是台化現在主要獲利來源;PTA產能太大,在台灣是按照公式計算價格,如果PX成本太高,PTA會跟著進漲價,台灣的PTA產品線並不會全面虧損,但大陸市場較為競爭,目前加工差在300元人民幣,而台化目前PTA新產線成本很有競爭力。
●利差:SM策略是擴大內銷市佔率,國內其他兩家業者開工率不高,台化有能力銷往韓國,UTR起來,成本可降低很多,加工成本逐年降低,目前台化海豐廠SM產線已出現利潤,因此對SM營運還是很有信心;酚酮受到原料苯高價影響,獲利壓力較大,但酚酮市場為淺碟型,易受到同業歲修的干擾而造成價格波動。下游環氧樹脂需求改善,而BPA跟隨PC走向波動,近幾個月酚酮市況持續改善;ABS/PS產品,受到原料S<價格慢慢推升,2023年ABS/PS降價搶市的業者在2024年放緩步伐甚至減產,1Q24中國家電出口也大幅成長10-20%,因此近兩個月ABS/PS價格穩步推升,甚至PS已有獲利。台化也調整策略,不在採取全產全銷策略,控制ABS/PS產量、做精不做多,並分散市場,往東南亞及歐洲銷售,降低中國低價競爭的銷售量;PP往高值化應用發展 (ex.為隱形眼鏡模具的原料,台化供應台灣需求95%),也把產品銷往美加以及南美市場,目前利差虧損已收斂,未來應該有機會虧轉盈;PC產品線,中國的反傾銷稅率由初裁16.9%降至終裁9%,稅率降低對台化小有幫助,可刺激客戶需求,繼續向台化購買,量價都拉抬起來。
●中國聚酯產業鏈開工率都很高,產能8100多萬噸的PTA開工率可達80%上下,聚酯年產能8100萬噸,開工率更達90%上下,對PTA需求殷切。不過近期長纖開工率較低,約75%;因此觀察PTA上中下游整體開工率都處於高位,表示下游去化順利,不只中國內銷,也外銷到東南亞/俄羅斯/台灣等等,2024年1月以來到現在開工率都很高,整體PTA產業鏈的產量維持住,但以利差,目前較吃虧是PTA,下游聚酯利差則平平。
●塑膠銷到中國要課徵6.5%關稅,中國銷到台灣的關稅僅2.5%,而周邊其他國家如韓國/東南亞等與中國互相免關稅,且目前中國產品太便宜了(ex越南進口中國短纖生產紗再製成布,比直接從中國買布便宜),除非這些進口國有非常強烈保護國內產業意願才會去做反傾銷稅,但看起來不容易,如越南紡織業目前僅剩60%,現在只有大國如美國或歐盟才有能力去影響關稅政策;台灣聚酯纖維行業已經窮途末路,出路剩下高值化產品,台化的尼龍也是面臨相同困境因此走回收再製的路,台化有環保認證,品牌商合作願意較高。
● ARAMCO除收購恆力石化10%股權外,也有參股榮盛石化、東方盛虹全資子公司盛虹石化及裕龍石化等公司,推測因沙烏地阿拉伯是產油國,需要市場,而中國與俄國關係密切,其他業者需要考慮中國市場市佔率是否會被俄國侵蝕,ARAMCO想在中國投資後把市佔拿回來,中國方面則需要資金,邀請ARAMCO入股投資可獲取資金,研判只是資金股權轉換,並沒有擴廠計畫,目前認為沒有太大影響。
●整體產業新產能:PX 2024年山東裕龍300萬噸,2025年中海油惠州60萬噸、華錦阿美130萬噸;PTA 2024年計劃共投入450 萬噸 (台化興業150萬噸、儀征300萬噸),2025年計劃共投入970 萬噸 (三房巷320萬噸、新鳳鳴250萬噸、桐昆250萬噸、福海創150萬噸);SM 2024/2025年計畫投產215萬/60萬噸;Phenol 2024/2025年15萬/52萬噸;ABS 2024年計畫投入273萬噸 (浙石化120萬噸、山東裕龍石化60萬噸、恆力石化30萬噸、奇美15 萬噸等等),2025年有中石油-吉林60萬噸、茂名南海新材料60萬噸、中化國際40萬噸、山東科魯爾40萬噸、英力士苯領&中石化合資40萬噸;PS 2024年計畫投入106萬噸 (恆力石化15萬噸、新浦化學31萬噸等等);PC 2024年計畫投入76萬噸 (龍江化工24萬噸、恆力石化26萬噸、華盛新材料26萬噸);PP 2024計畫投入1,000萬噸,主要是中石化。

5.產能規劃:
●中國寧波廠的ABS產能擴張25萬噸至95萬噸,及PTA#6產能擴張150萬噸至252萬噸,均已完工投產。
●台化新產能擴建規劃,台灣新港廠複合材料二期預計新增產能3.6萬噸至7.2萬噸,產能擴張100%。PS第四系列預計再新增10萬噸至74萬噸,產能擴張15%。

6.未來展望:
●2Q24確定應該會優於1Q24,現在整個行業價格走向較好,開工率節制;3Q24仍看不清楚,市場產能調節若可延續到3Q24,2024年會優於2023年。
●成本是其中一個獲利好轉原因,但認為主要是市場秩序有調整,另一部分是PX/苯基本上就是缺料,PX中國缺1000多萬噸、SM產能開出那麼多也一定會缺苯,對台化獲利的貢獻會持續;塑膠產品,台化持續調整並開拓市場,競爭環境若可慢慢改善,預期3Q24也有可能比1H24好。
●SM因本報價的關係會有些虧損,但目前台化在台灣SM市場市佔越來越高,因有自身苯的產能支持,降低成本,其他SM業者外購苯,會影響開工率,因此台化的SM產品營運有改善;塑膠產品線,2023年大陸產能增加太多,2024年新增產能都有節制,近期價格有慢慢調升,態度審慎樂觀,2Q24優於1Q24。

7.其他:
●台化努力於2050年達碳中和目標,預計投資173億元,目前已投資73億元
●目標2050年淨零碳排,目前投資除了減碳還要降低成本,正在研究對於2025年後減碳具體作法,其中也包括轉型做新事業。
●再生發展:過去有廢棄漁網及寶特瓶回收技術,目前在研發廢棄保麗龍及PC回收。
●碳費在政府方面尚未定價且時程未定,最快要到2026年;並不反對排碳付費,但要求公平(與外國進口產品相比),不能因為碳稅削弱台灣產品競爭力。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9 20:1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