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76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重要資訊] 2024年5月份臺灣汽車市場銷售報告[28P] [複製連結]

Rank: 12Rank: 12Rank: 1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6-4 08:44: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2024 年 5 月份新車總市場迎來熱絡的成長,全月累積掛牌數來到 41,477 輛,相較於 4 月份增長幅度達 12%,1 月至 5 月份總市場累積銷售量為 190,916 輛,以 0.8%的幅度稍稍微落後 2023 年同期累積銷售量。然而,5 月份新車銷售最值得關注的仍是電動車,在 Tesla、Luxgen 甚至是 BMW 等車廠電動車大量掛牌助益下,讓 5 月份電動車銷售量創下一波高峰,更讓年度前 5 個月電動車累積銷售跨越萬輛關卡,成功站上約 1.2 萬輛的新高水準,當然,也創下臺灣電動車全年累積銷售最快跨越萬輛的新紀錄,這些都反應出臺灣電動車市場的熱絡。



1.總市場(國產+進口)

電動車在國內市場的累計銷售持續創下新高,也逐漸改變著市場格局,在總市場銷售排名也多少能看出端倪,原本市場占比較相當高的豐田大軍,Toyota 毫無意外的再次以 10,495 輛取得總市場龍頭寶座,Lexus 也繳出 2,501 輛取得第 3 名成績,夾在其中的,則是在 GLC 大量交車優勢下,單月領牌數 2,669 輛的 Mercedes-Benz。

緊追在第 4 名的 BMW,在 5 月份累計領牌成績為 2,190 輛,除了排名的大幅躍進,更重要的,是其中近千輛為電動車,除透露出 BMW 在電動車市場積極著墨取得好成果,也一樣凸顯著國內新車市場格局逐步改變。純電品牌的 Tesla 在 Model Y 大量交車優勢下,同樣也在 5 月份取得出色成績,以 1,824 輛來到總市場第 7 名的位置。

而往昔在市場上擁有強勢競爭力的部分品牌,在產品多數介於青黃不接時期下,原先的主要銷售戰力無法取得市場優勢,也直接反應在銷售成績與排名,最明顯的例子當屬福特六和,麾下兩大國產戰力 Kuga 與 Focus 家族,在 5 月份合計僅達 1,052 輛,主因還是在於 Kuga 問世已有好些時間,而小改款尚未在國內推出,產品新鮮度都備受考驗之下,勢必需要加快產品更迭節奏,以及導入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配置。

隨著環保法規走勢的節奏,電能化科技也逐步普及化,意味著國內一些長青型產品必然陸續將會走入歷史,這都會是影響市場格局的關鍵所在,對消費者來說,也可能面臨產品價格的上揚,也因此傳統強隊如果想要維持既有市占分額,在原廠難以提供太多支援狀態下,如何推出價格實惠但配備不輸人,或者是持續保有新鮮感的戰力,甚至於加速產品轉型,會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2.國產車

綜觀國產市場會發現,得以進入前 10 名的轎車僅剩下 Toyota Corolla Altis,並且以不到千輛的成績居於總市場第 8 名,但同樣是 Toyota 麾下跨界戰力的 Corolla Cross 以及 Yaris Cross,合計繳出超過 3,700 輛的表現,再加上商用市場的 Town Ace 車系,展現 Toyota 在國產市場仍極具宰制力。

不過撇除龍頭的 Toyota 之外,其餘品牌的起伏則是越來越為明顯,MG 銷售主力的 HS 車系,在 5 月份雖然單月下滑超過 20 個百分點,排名也下滑 1 個名次,但還是有著 1,279 輛領牌數,並且在國產車市場排名第 4,其中仍舊是以 1.5T 車型為主力,占比高達 87.1%之多。

Luxgen n⁷則維持在 4 月份首度單月破千輛交車數的氣勢,5 月份累計領牌數來到 1,100 輛,小幅成長的 4.3 個百分點,並且維持在第 5 名的成績,Luxgen n⁷先前預購展開後就已經累計有豐富訂單數目,可以預期在產能持續穩定下,應當能夠持續在國產市場高檔演出,也能清晰看出電動車逐步更為國內消費者所接受的趨勢,後續 MG 也將在國內推出 MG4,有望讓國產電動車市場更加拓展。





3.進口總市場

在進口品牌持續針對旗下車款釋出促銷優惠的前提下,以及諸多進口車款在 5 月進行大量交車,讓 5 月份進口總市場繳出了 20,949 輛的出色銷售成績,相較 4 月份有著達到 24.7%的銷售成長比例,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著微幅 0.3%的衰退比例。

而在年度累積銷售表現部份,由 1 至 5 月進口總市場銷售成績為 89,159 輛,相較去年同期仍有著 1.6%的衰退幅度。各品牌年度累績銷售成績部份,其中 Toyota 仍以 13,406 輛的銷售量居冠,且相較去年同期有著 9.3%的成長比例。日系豪華品牌 Lexus 則以 12,527 輛的累積銷售緊追在後,德國豪華品牌 Mercedes-Benz 以 11,627 輛成績、目前位居排行榜第 3 名位置。

將焦點拉回至 5 月份的進口總市場部份,Toyota 仍以單月超過 3,000 輛的成績持續穩坐進口車品牌銷售第 1 名的位置,而德國豪華品牌 Mercedes-Benz 在 5 月份則以 2,669 輛的新車掛牌數,站上排行榜第 2 名的位置,名次退居一位的日系豪華品牌 Lexus,與 Mercedes-Benz 僅有 168 輛的差距,兩品牌的銷售競爭相當激烈。

德國豪華品牌 BMW 在 5 月份雖維持排行榜第 4 名的位置,但 2,190 輛的新車掛牌數較 4 月份有著達到 31.4%的提升比例,其中主要受惠於旗下純電車系在 5 月份大量交車。此外透過品牌旗下包含 Model Y 及 Model 3 車系新車到港交車消化訂單,Tesla 也在 5 月份重新回到單月銷售排行榜上,並以 1,824 輛的成績,位居排行榜第 5 名的位置。





4.進口車

一般進口轎車

5 月 Toyota Crown 車系再度站上單月進口轎車榜榜首,最主要其新年式更新車型也大量到港,尤其全車系加入手機無線充電、2.4 皇家版首度導入後輪轉向,讓產品魅力更上層樓,不過售價在 2.4 皇家版也相對調漲 3 萬。至於同門的 Toyota Camry 則是已從經銷端傳出將有 2.0 汽油與 2.5 油電雙動力、共 4 車型編成,現號車款目前則加速去化節奏、5 月共有掛牌 196 輛。

其餘品牌部分,Volkswagen Golf 與Škoda Octavia 都陸續在海外發表小改款,臺灣市場則是現號車型持續販售,2 者在 5 月榜中同樣有穩定的掛牌數,其中 Golf 更藉由國內舉辦 50 周年活動推出 GTI 與 R 車型的特式版本;Škoda 品牌另有 27 輛小改款 Scala 掛牌、消費者正式交付則有待 6 月。Suzuki 品牌部分,5 月現號 Swift 仍有多達 145 輛的掛牌,但在月底國內總代理金鈴汽車就因應現號出清節奏完成、先行將現行款從官網下架,至於大改款已送測 1.2 升單一動力車型、預計最快 7 月上市。

一般進口休旅車

5 月份的一般進口休旅市場上,單月銷售冠軍依然由 Toyota RAV4 車系所拿下,且 1,780 輛的新車掛牌數仍較 4 月份有所提升,有著 13.4%的銷售成長幅度。5 月份的銷售第 2 名則是排行榜上相當罕見的 Toyota Sienna 車系,現行世代車款自 2021 年上市後即長期處於缺車狀態,5 月份藉由新車到港消化訂單,衝出一波 448 輛的新車掛牌數。

Mazda CX-5 車系雖在 5 月份下降了一個名次來到第 3 名位置,但是 433 輛的銷售成績較 4 月份則有著 21.8%的成長幅度,名次同樣維持第 5 名的 CX-60 車系,283 輛的新車掛牌數亦較 4 月份有著 28%的明顯成長,此外 CX-30 車系則以 212 輛的銷售成績,讓名次由第 10 名提升至第 8 名位置,Mazda 旗下三款運動休旅在 5 月份皆繳出亮眼的成績單。

而預計在 2024 年第四季導入小改款車型的 Kia Carnival 車系,透過限量 Space Edition 特式
版車型的推出,也持續積聚市場買氣,在 5 月份以 162 輛的成績回到排行榜第 10 名的位置。




豪華進口轎車

Tesla Model 3 煥新版先前受到紅海危機影響,導致交付時程較先前預估的有所延宕,不過終於在 5 月大量掛牌 559 輛陸續展開交付、並一舉站上豪華轎車榜首。Mercedes-Benz 品牌則是包含 E-Class、C-Class、A-Class、CLA 皆有上榜,近期更加入 CLE 雙門車型,雖然雙門產品對銷售的挹注有限,但確實是能夠讓產品線更多元的選擇。

BMW 品牌部分,i5 車系以 102 輛成為中堅、比起燃油 5 Series 的 68 輛更高,3 Series 原廠近期再推出改款版本,但臺灣市場預計最快要到年底才會導入,至於 2 Series Active Tourer 加入 218i 入門動力版本後,讓 2 Series 每月都有來到突破百輛的月銷。Volvo S60 車系則是在 S90 停售後,成為品牌在臺唯一的轎車車系,近期新年式則進行調整並縮減為雙車型編成。

豪華進口休旅車

5 月份進口豪華休旅市場競爭相當激烈,甚且前 3 名車款單月銷售皆超過 1,000 輛以上,對比一般進口休旅市場僅有第 1 名超過千輛,也可看出國內豪華休旅市場的快速成長。其中 Lexus NX 車系仍以 1,199 輛的成績位居冠軍位置,Tesla Model Y 則以 1,063 輛的成績緊追在後,而 Mercedes-Benz GLC 則以 1,020 輛的掛牌數,位居銷售排行榜第 2 名的位置。

此外 BMW 旗下純電車系 iX1 更以 451 輛的成績,站上排行榜第 5 名的位置,也成為德國豪華品牌 BMW 於 5 月份銷售表現最為出色的一款車系,另外,同為純電車系的 iX2,也首度以 225 輛的成績位居排行榜第 9 名的位置,明顯超越了燃油車型的銷售比例,也可顯見國內消費者對於 BMW 純電車型的高接受度。




5.電動車

2024 年 5 月全品牌電動車合計掛牌數為 4,323 輛,雖然未及過去 Tesla Model Y 甫導入臺灣時的 2022 年 12 月紀錄 4,814 輛,但 5 月包含 Tesla、Luxgen、BMW 這 3 大品牌的大量掛牌,讓全年 1~5 月的電動車累積掛牌來到破萬輛的 11,568 輛,對比 2023 年 1~5 月電動車累積 9,235 輛、2022 年同期的 4,972 輛,可說是歷來全年最快突破萬輛規模的一次。

Tesla 品牌由於 2024 年第二季的船運終於正式到港,因此多車系都在 5 月進行大量掛牌交付,全品牌單月掛牌來到 1,824 輛,比起 2023 年同期成長 39.1%,不過 Tesla 品牌受制於上半年紅海塞港等因素影響,截至 5 月底品牌全年目前累積為 3,990 輛、僅約為 2023 年同期的 8 成,下半年供貨穩定後是否能成長有待觀察。而 5 月品牌交付最大宗的仍是 Model Y 車系、高達 1,063 輛,至於 Model 3 車系則是睽違近 1 年沒有新車掛牌後,終於透過小改款的 Model 3 煥新版的首度掛牌 559 輛,重新回到熱銷車型陣容,至於 Model X 與 Model S 則各有 145 輛、57 輛的掛牌。

國產品牌電動車 Luxgen n⁷則繼 4 月份首度創下單月破千輛的 1,055 輛掛牌後,於 5 月再更上層樓、創下單月 1,100 輛掛牌的新高,全年累計已達到 2,655 輛,目前 Luxgen 還規劃將於 6 月 6 日推出名為 n⁷滿電特仕版的車型,屆時是否會有開放更多一般非先前會員的消費者購買、值得後續觀察。

2024 年 5 月值得一提在電動車市場大放異彩的品牌,則還有 BMW,其 5 月全月的電動車掛牌數合計來到單月近千輛門檻的 949 輛,成為繼 Tesla 與 Luxgen 之後,少數能夠達到此規模的品牌,而且單月純電繳出 949 輛、已佔 BMW 品牌單月全數掛牌的 43.3%,達到近半的規模。最主要就是旗下各電動車款都有不俗的掛牌數據,包含數量最多的 iX1 其就擁有亮眼的 451 輛,而同門甫於 3 月底上市、5 月展開車主大量交付的 iX2 也有掛出 225 輛;過去主力的中大型休旅 iX 則有 112 輛,而轎車 i5 車系合計亦有 102 輛、遠比起燃油的 5 Series 僅掛牌 68 輛亮眼,呈現純電已逐步有超越燃油動力產品的態勢;最旗艦的 i7 車系則有 13 輛掛牌,包含甫對外亮相的 i7 M70 性能車型。

其餘品牌部分,則大致與先前 4 月的排序相去不遠,Mercedes-Benz 在小改款 EQB 掛牌 42 輛領軍下,單月也有破百輛的 137 輛純電車款交付;Audi 品牌雖然單月 Q8 e-tron 雙雄、e-tron GT 等高階車系僅掛牌 29 輛,但 5 月也發表重量級純電休旅產品 Q4 e-tron 雙雄,其開出 199 萬起的早鳥價,展現積極進攻豪華純電市場的決心,目前則規畫於 7 月交車,雙車系全年銷售有望上看 800~1,000 輛。至於 6 月在國產純電市場則還有 MG MG4 EV 加入,是否能開出與 Luxgen n⁷相仿的價格,讓國內平價純電車市場多出新選擇,值得觀察。













6.稀有車

5 月稀有車榜中,比較獨特的是 Alpine 品牌 A110 各有 3 個車型掛牌,雖然先前陸續就有領牌紀錄,但依舊算是國內相當稀有的法系中置後驅雙門跑車。英國品牌部分,Aston Martin 則是 DBX 家族為 2 輛、DB12 則有 3 輛。

Bentley 品牌部分則是 6 月即將停產的搭載純燃油引擎的 Continental GT 與 Flying Spur,其中 Continental GT 家族掛牌 9 輛,Flying Spur 家族則有 14 輛、包含 1 輛 Hybrid 車型。Rolls-Royce 品牌除現行 Cullinan 掛出 3 輛,純電的 Spectre 亦掛出 1 輛,海外甫推出的 Cullinan Series II 小改車型引進時間則有待確認。

義大利品牌方面,Ferrari 有著亮眼表現,全品牌掛出高達 24 輛,其中 296GTB 掛出 10 輛、296GTS 車型也有 4 輛,其跨界車款 Purosangue 也有 6 輛的掛牌。Lamborghini 部分全品牌單月也有 14 輛,休旅 Urus 家族掛出 9 輛、Huracan 家族則有 5 輛。







結論

2024 年已邁入 6 月,新車銷售報告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陸續發表 1 到 5 月的銷售報告,可以清楚觀察到新車銷售版圖與組成結構,正隨著差異化而逐步擴大與洗牌,其中,關鍵的催化因素之一,毫無疑問地,是來自電動車!

首先,2024 年上半年最重要的國產車,是首輛國產純電乘用車 Luxegn n⁷登場,自 1 月與 2 月分別以 25 輛與 59 輛小批量領牌後,3 月以 416 輛進入首個較大輛交車月份,接著,4 月與 5 月分別以 1,055 輛與 1,100 輛雙雙破千,在 Tesla Model Y 於 5 月份大批量到港交車 1,063 輛來襲下,Luxegn n⁷能順利擋下此波強攻,並順利蟬聯電動車單月銷售冠軍。初步來看,Luxgen n⁷在上市初期的成功,確實重新替 Luxgen 品牌注入活力,每月穩定破千輛的交車數,對於產品曝光度與使用者口碑的累積有著絕對的關係。

接下來,國產電動車將迎來另一款重量級生力軍 MG MG4!不同於 Luxegn n⁷採車長 4.7 米與 5+2 座艙設計,車長落在 4.3 米屬於中型掀背車格的 MG4,代表國產電動車產品線持續往分眾化推進。受到各界高度矚目的 MG4 上市後,MG 將擁有 HS、ZS 與 MG4 三款銷售車系,肯定有機會將 MG 品牌市佔率更往上推升。

當然,新能源車範疇由 Hybrid、PHEV 到 BEV 純電動車一路推進,猶如一把利劍讓擁有的品牌得以在產品行銷積極搶攻,並樹立品牌產品世代的科技感;相反地,尚無具競爭力新能源車應對的品牌,將承受較以往更為強烈的產品世代落差,這點可由以往國產休旅常勝軍 Honda CR-V,在第 6 代 CR-V 推出後難以稱霸國產休旅車壇,5 月份的 1,078 輛甚至得屈居 MG HS 與 Luxegn n⁷之後,而擁有 Hybrid 戰力加持的 Hyundai Tucson L 也以 820 輛緊追在後,戰局之嚴峻由此可見。

不僅如此,由品牌累積銷售排行榜也有同樣感受,以往主力國產車廠 Ford 已經掉出排行榜外,苦無新車奧援換血的 Mitsubishi 僅能勉強落在排行榜最後 1 名, 在中華逐步將銷售重心轉移到 MG 等新品牌,加上 Mitsubishi 原廠產品線單薄,大改款 Outlander 也遲遲沒有明確的導入進度,Mitsubishi 品牌聲量將隨現有國產車系逐步退場而持續萎縮。

Ford 雖然在歐洲仍等待共用 Volkswagen MEB 平臺的下世代純電車系,但是,Ford 在中國仍有頗豐富休旅產品線,福特六和若能在歐洲電動車導入前的空窗期,善用中國長安福特資源導入新車,或許能藉由新車效應,主動出擊扭轉 MG 強攻下處於被動的困境。

進口豪華車陣營在電動車銷售競賽,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一般品牌,不同前幾年幾乎是 Tesla 獨走電動車銷售的局面,德系豪華品牌也積極拓展電動車戰力,目前戰果最豐碩的是 BMW,5 月份以 949 輛電動車領牌數,創下 BMW 單月電動車銷售新紀錄,BMW 電車單月逼近千輛大關,也已寫下臺灣車壇新紀錄!

不讓 BMW 獨領風騷,Mercede-Benz 在農曆年後已積極調整 EQ 產品線,期許迎頭追趕電動車銷量,另外,Audi 甫於 5 月發表新款電動車系 Q4 e-tron,入門壓低至 200 萬內的銷售價,不僅出乎各界意料,也反應出較早導入電動車款的 Audi,也將重新規劃品牌電動車銷售策略,轉向積極與更具市場破壞力。若再加上準備導入純電 Macan EV 的 Porsche,德系豪華品牌在電動車的轉型,可望成為推動臺灣豪華車往純電動化邁進的中堅主力。

總結來說,臺灣在緯度天候、島嶼幅員與道路環境,都極為適合發展電動車。如何把握這一波電動車浪潮,是各家車廠的重要課題,也關乎品牌銷售戰力與戰品魅力的強弱,當然,也會是銷售報告觀察各品牌趨勢消長的指標之一。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26 23:5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