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端午節──驅邪辟毒的節日
農曆五月,古代稱之為"惡月",從氣候來看,漸入熱夏,濕熱彌漫,人易染病,是災疫流行之時。端午節是驅邪辟毒的節日,所以,在端午節前後,時興在門上遅插菖蒲艾葉,謂之"蒲劍' "賊",以娜避害。後來,又添加上榴花、蒜頭、龍船花,合稱為"天中五瑞"。除此之外,民間常用三樣辟邪的寶物:鍾馗像、天師符和雄黃酒用以驅邪。
五瑞之首,乃菖蒲,它具有消除邪氣的作用。李時珍《本草綱目》認為菖蒲主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透九竅,明耳目,出音聲",是一味很有用的中草藥。同時,菖蒲"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懸之於門,如利劍出鞘,足以避邪驅鬼。清人顧鐵卿《清嘉錄》卷五:"截蒲為劍,割篷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 這當然是迷信,但可以為空氣消毒、殺菌,倒是一點不假。
艾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在古代中國針灸學裡,就以艾草的老葉制成艾絨,用以灸疾除病。”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采艾似人形者), 懸門戶上,以攘毒氣"(梁•宗懍《荊楚歲時記》)。
榴花與艾葉,都是古代婦女在端午節時,用來插帶在鬢發上的飾物,以辟攘邪氣疫氣。因石榴花紅豔似火,插於鬢髮,使女性更為俏麗,"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雲蜃"(唐。杜牧《山石榴》)。
蒜頭,又稱蒜果,在端午節時附於菖蒲上,懸於戶外,同樣可以避邪去疫。蒜頭氣味辛烈,殺菌效果極佳,還可以降血壓。在炒制菜肴時,它是一種佐味品。
龍船花,本名山丹花,百合花科,在五月熱熱鬧鬧地盛開,開時花冠向上,不向外翻卷。把它采來一同系在菖蒲上,可去疫瘴之氣。
關於懸插"五瑞"的風俗,在歷代詩人的作品中多有反映。南宋詩人戴復古在《揚州端午呈趙師》中寫道:"榴花角黍斗時新,今日誰家不酒樽。堪笑江湖_客,卻隨蒿艾找門。"陸遊也_:"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清人盧毓嵩在《鍾馗圖》中唱道:"榴花吐豔菖蒲碧,畫圖幅生虛白。"端午插五瑞,既體現了一種民俗學的內蘊,同時又表現古人對於生存環境的關切之心,頗衝餓們借鑒。
(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