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5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重要資訊] 大改款BMW M5正式登場 M Hybrid插電式油電帶來727匹馬力、臺灣預計2025上半年引進[16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6-26 20:12: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繼先前 BMW 原廠不斷預告後,原廠終於在今日(6/26)發表代號 G90 的大改款 M5 高性能轎車,其首度換搭 4.4 升 V8 雙渦輪增壓 M Hybrid 插電式油電系統,搭配總容量 22.1kWh 電池組下,具有最大綜效馬力 727 匹、最大綜效扭力 102 公斤米,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3.5 秒,純電續航里程則有 69 公里,新車預計在 7 月的英國 Goodwood 速度嘉年華對外亮相,並於 11 月正式投產、屆時已告別車壇許久的 M5 Touring 大改款也預告將同步現身,臺灣市場總代理汎德則預估 M5 Sedan 新車將於 2025 上半年引進。


BMW 原廠發表代號 G90 的大改款 M5 高性能轎車,臺灣市場
總代理汎德則預估 M5 Sedan 新車將於 2025 上半年引進。

BMW 原廠在 2023 年 6 月開始,就曾不斷釋出新世代 M5 Touring 預告,讓外界對於新世代 M5 Sedan、還有 M5 Tourging 的登場引頸期盼。當時外媒就指出,新世代 M5 Touring 將搭載 4.4 升 v8 引擎與 PHEV 系統,可提供 790 匹 (HP) 最大馬力 (約 800PS)、驚人的 102 公斤米扭力,與同品牌 XM Label Red 版的性能表現相當。


圖為 M5 Touring 預告圖。

如今基於 G60 世代 5 Series 轎車為基礎的大改款 M5 Sedan,其在 2024 年 6 月正式登場、底盤代號則為 G90,其在動力單元上搭載類似 XM Label Red 的組合,搭載代號 S68 的 4.4 升 M TwinPower Turbo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搭配 1 具電動馬達、總容量 22.1kWh(可用容量 18.6kWh)鋰電池組構成的 PHEV 插電式油電混合 M Hybrid 動力。


新一代 M5 在動力單元上搭載類似 XM Label Red 的組合,搭載代號 S68 的 4.4 升 M TwinPower
Turbo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搭配 1 具電動馬達、總容量 22.1kWh 鋰電池組等構成 M Hybrid 動力。

新一代的 M5 Sedan 引擎本體可輸出 585 匹、76.5 公斤米,但由電系統的電動馬達可額外提供 197 匹馬力、28.6 公斤米扭力的輸出,搭配上 8 速 M Step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與 M xDrive 全時四輪驅動系統後,可讓新車輸出最大綜效馬力 727 匹、最大綜效扭力 102 公斤米的表現,靜止加速時速 100 公里僅需 3.5 秒、比起 XM Label Red 的 3.8 秒更減少 0.3 秒,加上 0~200 公里加速僅 10.9 秒,還有選配 M Driver Package 駕駛套件後極速可提升至 305 公里(未選配前限制在 250 公里),成為史上加速性能最為強悍的 BMW M 市售車款。


新一代 M5 Sedan 新車輸出最大綜效馬力 727 匹、最大綜效
扭力 102 公斤米的表現,靜止加速時速 100 公里僅需 3.5 秒。

由於首度採用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因此新車的車重也一舉來到車系史上最重的 2,435 公斤,而在新車搭載總容量 22.1kWh、可用容量 18.6kWh 的鋰電池組下,其原廠公告的 WLTP 續航里程落在 67~69 公里,純電模式下的極速則可來到 140 公里,並且也搭載源自 BMW M Hybrid V8 利曼賽車的能源管理系統。


BMW 原廠公告 M5 的 WLTP 續航里程落在 67~69 公里,純電模式下的極速則可來到 140 公里。

新車在傳動部分,其 M xDrive 跑車化可調式四輪傳動系統,可自由讓車主可依路況不同自由選擇 4WD、以後驅為主的 4WD Sport 模式、甚至是全然的後驅 2WD 模式,還能進一步將 DSC 穩定控制系統關閉,並搭配 M 款運動化後軸主動式差速器帶來更佳的駕馭樂趣。此外新車也配置 M 運動化排氣尾管、M Iconic Sound Electric 聲浪控制系統,帶來更具性能氛圍的聽覺饗宴。


M xDrive 跑車化可調式四輪傳動系統,可自由讓車主可依路況不同自由
選擇 4WD、以後驅為主的 4WD Sport 模式、甚至是全然的後驅 2WD 模式。

底盤系統則為前雙 A 臂、後五連桿架構,並且標配 M 主動式動態懸吊與電子懸吊,還搭配可轉向 1.5 度的後輪轉向系統、以及 M Servotronic 車速感應轉向輔助,提高車輛在操控的靈活度。新車亦標配 M 款複合式煞車系統,提供標準、Sport 兩種煞車模式可調整,並且還可另外選配 M 款陶瓷碳纖維煞車系統,帶來更上一層樓的制動性能。


新一代 M5 可另外選配 M 款陶瓷碳纖維煞車系統,帶來更上一層樓的制動性能。

一如 XM 車系,新一代 M5 也標配 M Mode 駕馭模式與 M Setup 車輛動態設定快捷鍵,以及 M5 車系史上首見的全新 M Hybrid 混合動力模式按鈕。M Setup 選單中可針對底盤、轉向、煞車、Drivelogic 駕駛風格等進行個人化設定。至於按下 M Mode 駕馭模式切換則可開啟預設的 Road 道路模式、或 Sport 運動模式。

新一代 M5 另提供額外的 M Drive Professional 駕駛套件選配,可提供 Track 賽道模式;M Drive Professional 駕駛套件還另外包含 M Laptimer 單圈計時功能、以及 Boost Control 增壓模式,可提供更具衝勁的超車動作與中高速再加速反應。


新一代 M5 另提供額外的 M Drive Professional 駕駛套件選配,可提供 Track
賽道模式;M Drive Professional 駕駛套件還另外包含 M Laptimer 單圈計時功能。

外觀方面,大改款 M5 在整體造型也與 i5 M60 或 5 Series 等截然不同,車頭處雖有著與 i5 M60 相仿的黑色高光澤水箱護罩搭配 M 字樣、BMW 飾光水箱護罩,但其前保桿外框、以及上方引擎蓋向上拱起的線條則更為立體,燻黑 LED 智慧光型防眩頭燈組處的塑形也更為深邃,搭配中央造型相當乖張的黑色前進氣氣壩、兩側立體的ㄈ字導流鰭孔,帶來與一般 5 Series 截然不同的性能扮相。而車身前後的寬體輪拱,更為外擴的空力套件側裙,加上前 20 吋、後 21 吋的輕量化鍛造輪圈,都讓 M5 的性能化氛圍點滿。


新一代 M5 車頭處雖有著與 i5 M60 相仿的黑色高光澤水箱護罩搭配 M 字樣、
BMW 飾光水箱護罩,但其前保桿外框、以及上方引擎蓋向上拱起的線條則更為立體。

M5 從車側看去也相當具性能氣勢,除了車身左前葉子鈑標配 AC 充電孔,車身下方的鈑件上揚線條、搭配後輪暴龜輪拱也比起 5 Series 更為立體,車側亦有專屬的 M 雙勒碳纖維後視鏡、與上方碳纖維車頂,並且在黑色高光澤窗框的 C 柱處改換上 M5 字樣蝕刻。車尾部分除了更為向上拱起的後行李箱蓋,M5 也標配碳纖維擾流鴨尾設定,後保桿處更有造型相當乖張的黑色後分流器、以及雙邊雙出圓形尾管,而尾廂蓋 M5 字樣銘牌同樣是不可或缺的識別。


M5 從車側看去也相當具性能氣勢,除了車身左前葉子鈑標配 AC 充電孔,
車身下方的鈑件上揚線條、搭配後輪暴龜輪拱也比起 5 Series 更為立體。



M5 也標配碳纖維擾流鴨尾設定,後保桿處更有造型相當乖張的黑色後分流器、以及雙邊雙出圓形尾管。

新一代 M5 在車內也有著專屬的科技與性能氛圍,最主要在方向盤處採用專屬的 12 點紅色標記 M 平底方向盤,並且在左右兩側盤扶上緣加入專屬的 M1、M2 紅色自定義鍵,後方更有專屬碳纖維換檔撥片,其餘部分則與 5 Series 類似,同樣有一體式懸浮曲面螢幕,由 12.3 吋數位儀表、14.9 吋中央觸控螢幕構成,並搭載 M 專屬的 BMW OS 8.5 座艙系統,中控台更有 BMW 環繞光慕貫穿,至於中央鞍座的 iDrive 旋鈕則有加入 BMW M 廠徽,座椅也為專屬的 M 字樣發光跑車座椅。此外包含手機無線充電、四區恆溫空調、雙前座加熱座椅、16 支喇叭 655 瓦 Bowers & Wilkins 音響則都在 M5 的標配之列。



新一代 M5 在車內也有著專屬的科技與性能氛圍,最主要在方向盤處採用專屬的 12 點紅色標記 M 平底方向盤,其餘部分則與 5 Series 類似,同樣有一體式懸浮曲面螢幕,由 12.3 吋數位儀表、14.9 吋中央觸控螢幕構成。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5 12:3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