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歧鹿角蕨
生物分類: 鹿角蕨科 Platyceriaceae > 鹿角蕨屬
▲典藏植物園 20201205 二歧鹿角蕨
▲典藏植物園 20201205 二歧鹿角蕨,葉背的孢子囊群
主要特徵
鹿角蕨為附生性氣生植物,可附生於樹幹、岩石、蛇木板、蛇木柱生長。葉有兩型,其一為不稔性假葉,即基生不育葉(營養葉),呈圓形或扇形,原為綠色,成熟時轉為乾褐色,能包覆基部之附著物;另一為有稔性的正常能育葉(孢子葉),葉背能生長孢子囊群,懸垂性,形似鹿角。
近似物種
台灣較常見的鹿角蕨類植物有三:一為掌葉鹿角蕨(P. bifurcatum),別名二歧鹿角蕨。一為印度鹿角蕨(P. wallichii),別名沃爾切鹿角蕨。一為長葉鹿角蕨(P. willinckii),又稱爪哇鹿角蕨、重裂鹿角蕨或銀葉鹿角蕨。
基本資料
學名:Platycerium bifurcatum (Cav.) C. Chr.
別名:掌葉鹿角蕨
原產地:原產澳大利亞東北部沿海地區的亞熱帶森林中,以及新幾內亞島、小巽他群島及爪哇等地。
其他
附生樹上或岩石上,成簇。鱗片基部著生到盾狀著生,長1.5-11毫米,寬0.3-1.3毫米,基部截形或心形,頂端尖頭或漸尖,紅棕色,中肋線形或狹三角形,基生不育葉無柄,直立或貼生,長18-60厘米,寬8-45厘米;邊緣全緣,淺裂直到四回分叉,裂片不等長,葉脈下陷,具貯水組織。正常能育葉(生孢子囊或不生孢子囊) ,直立,伸展或下垂,通常不對稱到多少對稱,楔形,長25-100厘米,二至五回叉裂,孢子囊群斑塊1到10個,位於裂片先端,狹長,長1-22厘米,寬0.5-7.5厘米。隔絲呈毛狀。孢子囊環帶加原細胞(16-) 18-22個,孢子囊柄2至3裂細胞,每孢子囊有64個孢子。孢子黃色。
▲典藏植物園 20201205 二歧鹿角蕨,孢子葉之葉表
▲典藏植物園 20201205 二歧鹿角蕨,營養葉
(A.PAO designSTU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