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5-21
- 最後登錄
- 2025-8-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44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62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高度近視手術「度數歸零」就安了? 做錯一事「文字突然扭曲變形」
匯流新聞網/陳 鈞凱
2024.07.09 03:25
高度近視手術「度數歸零」就安了? 做錯一事「文字突然扭曲變形」 61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近視雷射手術、白內障手術之後,可別以為從此擺脫「高度近視」。64歲的陳先生,因為高度近視,50多歲就引發白內障,雙眼接受手術後,由1200度降到200度,自認為不再是高度近視一族,竟不再定期眼睛檢查,日前晚上閱讀突然覺得字體扭曲看不清,就醫發現是高度近視引發黃斑部病變,直呼為什麼?醫師提醒,高度近視本身就是一種疾病,不會因為手術,眼軸過長就會回復。
收治病人的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顏敏芳表示,經散瞳眼底檢查、光學共軛斷層掃描(OCT)及螢光眼底攝影檢查,發現陳先生是高度近視引發黃斑部病變,黃斑部下有不正常的血管滲漏,造成黃斑部水腫,看東西扭曲。
幸運的是,陳先生申請健保給付抗新生血管藥物治療,1個月後進行玻璃體內注射,治療2週後,看字扭曲的情況就改善。
近視雷射手術、白內障手術後,別以為度數減低就可以一勞永逸!顏敏芳說,高度近視本身就是一種疾病,儘管手術解決了角膜、水晶體的問題,但眼軸依舊過長、視網膜一樣過薄,高度近視者,不論是否因做過手術而減輕了近視度數,仍要維持定期檢查的習慣,才能早期發現眼睛是否出現病變。
顏敏芳提醒,一般而言,過了20足歲近視就不太會增加度數,但現在卻觀察到有越來越多的人到了大學、研究所,近視還在繼續惡化,推測就是國人使用三C多,建議學童要盡早控制近視,成年人也要留意。
看文字會扭曲變形?顏敏芳說,引起文字扭曲的可能原因,除了高度近視黃斑部病變之外,黃斑部皺褶、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視網膜血管阻塞等都是可能的原因。治療方面,目前健保可事先送審申請給付眼內注射抗新生血管藥物,注射次數因病況而不同,早期進行治療,可阻止視力繼續惡化,降低失明風險,但治療後仍有復發的可能,必須定期回診追蹤。
遺傳性凝血異常、癌症、手術、長期臥床等,此外,避孕藥中的荷爾蒙會增加體內凝血因子的濃度,據過去文獻指出,相比正常人約增加四倍的血栓風險,若是病人合併有家族史,更會增加血栓機率。腸繫膜靜脈栓塞不似腸繫膜動脈栓塞緊急,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若是慢性栓塞,人體的血管會長出側枝循環,讓血流繞過原本阻塞的地方,不會產生立即危險,但若是急性栓塞,身體沒有時間產生側枝循環,血液就會無法回流,產生各種不適症狀。
靜脈栓塞的診斷、治療
靜脈栓塞的診斷除了症狀及病史詢問,還要透過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治療則分成一般抗凝血藥物、溶栓手術、取栓手術三種,大部分病人在抗凝血藥物治療下可以溶解8成血栓,而溶栓手術或取栓手術的選擇則取決於病況緊急的程度。以張小姐為例,由於是急性靜脈血栓,因此醫療團隊先給予24小時的抗凝血藥物注射,之後考量病人尚有腹痛症狀,且年紀年輕溶栓的出血風險低、有家族病史、栓塞範圍廣泛,為了避免未來因為血栓未清除乾淨長出側枝循環造成食道靜脈曲張等後遺症,醫療團隊選擇替她執行溶栓手術。
楊凱文醫師指出,靜脈栓塞的常見部位在雙下肢,但任何位置皆有可能形成血栓,危險因子包含遺傳性凝血異常、癌症、手術、長期臥床等,此外,避孕藥中的荷爾蒙會增加體內凝血因子的濃度,據過去文獻指出,相比正常人約增加四倍的血栓風險。(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楊凱文醫師指出,靜脈栓塞的常見部位在雙下肢,但任何位置皆有可能形成血栓,危險因子包含遺傳性凝血異常、癌症、手術、長期臥床等,此外,避孕藥中的荷爾蒙會增加體內凝血因子的濃度,據過去文獻指出,相比正常人約增加四倍的血栓風險。(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特別的是,因為張小姐栓塞的三條靜脈沒有與周邊靜脈相通,無法以傳統給溶栓藥的方式直接將導管置入病灶血管,若要將導管直達肝門靜脈,就必須經過肝臟,可能造成出血風險。因此楊凱文醫師選擇將導管沿著腿部動脈送達腹主動脈,最後進入上腸繫膜動脈,將藥打入動脈後,藉由血液回流到栓塞的三條靜脈,間接給藥。而在連續給藥24小時後,張小姐的不適已經改善,且部分的血栓都已溶解,且順利出院,改以口服抗凝血藥治療並定期追蹤。
楊凱文醫師提醒,靜脈栓塞的危險因子多,所以沒有想像中罕見,平常應注意以下幾點來減少靜脈血栓的發生:
(1) 保持均衡飲食、適度運動、避免長時間不活動(尤其是長時間坐著不動,如長途飛行或乘車)和戒煙。
(2) 如果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應積極管理和控制這些疾病,定期檢查和回診。
(3) 有血栓形成家族史或其他高風險因素者,應向醫生諮詢是否需要進行血栓風險評估,並在必要時採取預防措施。女性病患要使用避孕藥前,也應諮詢醫師評估風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