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97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神學與生活] 尋道者言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7-17 01:18:4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尋道者言


這是讀神學時寫的文章,現在看來,一點也不過時。

修了「交談與宣講」課程,才知道宗教交談不單是宗教活動,也是基督徒的生活態度,亦是宗教生活的中心。因為交談除了和其他宗教交流,彼此豐富之餘,我們也同時通過其他文化、宗教,向聖神開放,也是向天主 – 大靜默的聆聽。可惜提及宗教交談的人少,明白其內容的更是寥寥無幾。

宗教交談 提升生命

91年宗座宗教交談部及萬民福音傳播部公佈了「交談與宣講」(D&P)文件,申明福傳是教會福傳使命廣義的講法,狹義是宣講,但所有福傳活動都應充滿交談的精神,更須強調交談是雙向的,我們一方面要見證自己的信念,另一方面也要誠懇地探討別人的信念。交談過程要容許别人質詢,挑戰自己也要自我淨化及糾正,最終目的是彼此豐富,皈依天主。

神學家Paul Knitter 認為教會的使命其實是分享天主的使命;天主是愛,愛是彼此關係的建立。聖三本身就是互相交談,天主向人通傳自己,與人交談,也等人的回應。為此教會的使命就是交談與宣講,而交談也是基督徒的生活態度。由此可見交談不單是外在的行動,而是內在的靈修,沒有交談,就沒有生命的開放、接納、提昇。另外也有神學家指出基督的救贖使不同的文化、宗教人士有共融的可能性,因為聖神在人類多元歷史中繼承基督未完成的工作,使用不同的宗教彼此交談,彼此體現基督的圓滿,使人進入更大的真理。

尋道的同行者

拜訪法師令我記起以往數次和佛教的接觸,起初根本聽不進去,只圖一味反駁,後來有一天,頓然覺悟我所聽到的一切(雖然皮毛),都是一片慈悲憐憫心,教人如何脫離苦難,當下只覺感動,因我原是深感人生苦楚的人。後來看耶穌會神父William Johnston 寫智慧與空虛,他說般若心經是叫人走向慈悲空虛的呼喚,慈悲是能體會眾生的掙扎,但不被恐懼、憂慮、錯覺控制,所以人必須返回內心,才能達到真理。

兩次接觸都豐富了我內在的生命,想不到我竟能透過一個佛學的背景,增添了一份對上主的了解。我更體會到上主的慈悲,佛教所謂返回內心,為基督徒來說是效法耶穌的空虛自我,那我們才可以被天主的慈愛溫柔充滿,即使在絕望中也不致於放棄。另一方面,因著空虛我們才能進入天主的大安息。

那天見七十高齡的法師,我深深被他平靜、清澈的眼神吸引。我向他請教「靜」之道,其中經歷三問三答。臨別時,法師問:「你在學或做事?我給你的書要看啊!」簡單的一句話,我卻有泫然之感;初見法師,彼此原是陌路人,但經殷殷相問,法師顯然覺察到那顆誠懇尋道的心。交談就進入了生命的交谈,每一相問,都代表人對無限真理鍥而不捨的追尋,大家都是尋道的同行者。

法師之於我,是代表我所響往、不離不棄的修道境界,每個被召喚的生命,不都是在修道嗎?一直覚得,在俗世修道,路難行,間中總盼望有些生命的交談,好能彼此支持上路。可惜,交談總來得不易,不過,你看,交談的結果總在你意料之外,它是那麼的好!

(天主教平信徒)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11 22:5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