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4-3-15
- 最後登錄
- 2024-1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0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18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國泰證期研究部
訊連 (5203 TT)
Call memo
20240729
※財務概況
1. 2Q24營運成果:營收5.31億元(YoY +19.1%),毛利4.57億元(YoY +20.5%),營業利益0.45億元(YoY +11.7%),稅後淨利0.85億元(YoY +38.1%),EPS 1.08元
(1)排除預期信用減損損失,營業利益為0.61億元,YoY +52.1%
2. 1H24營運成果:營收10.23億元(YoY +16.7%),毛利8.79億元(YoY +18.1%),營業利益0.79億元(YoY +7.6%),稅後淨利1.84億元(YoY +58.7%),EPS 2.34元
(1)排除預期信用減損損失,營業利益為1.16億元,YoY +57.5%
3. 預期信用減損損失認列:2Q24提列asknet所致之預期信用減損損失1,608.9萬元
(1)截至2Q24,共計認列預期信用減損損失6,775.6萬元
(2)預估3Q24認列約1,000萬元預期信用減損損失,4Q24後無需再認列
4. 2Q24產品線營收占比:Create B2C佔72.9%(YoY +28.0%),New Biz佔4.4%(YoY +28.7%),PC-OEM/ODD佔22.7%(YoY -3.6%)
(1)New Biz市場在這五年處於盤整階段,不過有逐漸在人臉辨識的市場上看到越來越多國家對於這部分的了解更深,接受度更高,預期未來會有正面的new project進來
(2)PC-OEM/ODD YoY減少程度優於預期(原先預測-10%~-20%)
※2Q24業務成果
1. Create B2C
(1)新增AI功能及UX的優化反應在營收的成長上,營收持續維持良好動能
(2)展望
i. GenAI開啟商務用戶新商機,Promeo新功能AI Magic Designer即是為此商機設計,TA為公司行銷部門人員以及電商店家,無需專業設計師
ii. 持續開發具差異化的功能。輸入帶有風格、人臉、姿勢或構圖的參考圖以控制圖像生成的效果,產出符合使用者預期的成果(目前已推出參考風格的功能,3Q24將再推出其他3項新功能),TA為商務用戶及設計師
iii. 現在市面上其他軟體較少能在AI PC上使用,訊連已推出在AI PC上運算的AI功能,未來將陸續推出更多GenAI功能。
iv. 經由與AI PC生態系合作,提升品牌推廣
2. FaceMe
(1)佔比仍低。新客戶通常會先下trial order,這部分金額會較小,順利的話後續訂單金額有機會放大
(2)持續強化身分證及增加其他證件辨識、偽造偵測功能,拓展政府單位及金融業eKYC身分驗證市場
Q&A
1. AI點數目前只能專門用來使用GenAI功能,未來是否考慮擴大使用範圍?
目前Nonsubscriber已可在部分裝置上買Credit使用GenAI功能。如果不是GenAI的功能,就幾乎是在地端做,因此沒有額外成本,所以這部份就不會讓使用者額外購買Credit。
2. 是否有獨立統計GenAI功能被使用的次數,甚至列為KPI?
每個禮拜都有在統計相關的數據,也是最重要的KPI。
3. Promeo等商務領域產品與Adobe產品的競爭策略為何?要如何突破Adobe產品過去作為設計師共同語言的使用習慣?
我們與Adobe是針對不同的user。Adobe的user是公司的設計部門,而Promeo則是針對一般行銷人員與業務人員,因此Promeo也沒有要去突破Adobe使用者的習慣。
4. 經過前幾年的費用大增,現在公司能否在獲利與投資(R&D)之間尋求平衡?
2Q24的營收和費用成長目前已取得相當的平衡。目前2Q24的獲利主要是被壞帳的關係所影響,未來當3Q24的1,000萬元認列完畢後本業的盈餘貢獻就會越來越好。
5. 近期公司app營收成長停滯,尤其威力導演在美國有敗退跡象,請問原因以及如何調整?
公司會在AI的feature及UX上持續努力。
6. 公司的品牌和行銷相對弱,有無考慮挖腳業內高手或花錢找專業行銷公司?
品牌行銷方面業內的高手能找的都找了。國內懂Multimedia B2C Software的行銷跟品牌的公司只有訊連,所以等到整個產業起來人才才會有流動的空間。目前也有在美國尋找行銷的人才。
7. AI PC上訊連產品的AI功能會移到local去做還是在雲上面去運算?
訊連的產品會同時具有雲以及local的功能,並持續在這兩者上取得平衡。
8. AI功能的伺服器成本會計帳會如何認列?
會列在sales & marketing的支出裡。
9. FIDO認證機制被金融機構陸續導入,後續是否有其他合作的金融機構?
目前在驗收的階段,此外目前也正在與其他幾間金融機構討論合作的可能性。營收通常會是來自第一次的deploy以及後續maintenance的部分。
10. 訊連要受益AI PC的紅利,主要是配合晶片商還是PC大廠?
主要會是PC大廠。一些PC大廠去推廣AI PC時也需要去推廣軟體,這時訊連如果是選到的軟體partner那麼訊連就能取得品牌的擴張。
11. Adobe也有AI,也和Intel做推廣,請問訊連有何優勢?
我們的優勢主要是價格較便宜,且使用族群也與Adobe不同。
12. GenAI產品的運算成本比較高,可以平衡嗎?
現在一些比較耗運算的GenAI功能都會要求使用者要額外買Credit,此外我們每個月也有送訂閱者一定額度的Credit,用完之後如果要使用其相關功能也是要額外付錢,公司在這部分是可以平衡的。因此user用得越多,公司的獲利也會越多。
13. 與asknet Solution AG進度如何?預期信用減損部分是否可回沖?
德國法院還沒做最後的終判,目前能否回沖清算也不太清楚,只是訊連是已經把這部分做完全的認列了。
14. 產品定位是否會撞到微軟的AI產品?
會撞到微軟的AI產品,因此公司一直在產品上努力與微軟做出差異化。
15. Faceme出貨與否上市某塑化大廠,營收如何認列?後續會有維修收入嗎?
初期導入的時候營收一定是最大,到後續維修的部分營收比重會比第一年還要低許多。
16. 2H24本業的獲利展望?
2H24的營收及本業的獲利展望公司是採樂觀態度。
17. AI PC對未來公司成長有多大成長空間?
公司目前可以跟Intel、Dell、、Acer、美超微這些大廠合作,這部分對訊連的品牌和業績會有很大的幫助,只是目前還無法得知具體的程度。
18. 和Nvidia的合作為何?
公司和Nvidia一直都有密切的合作。
19. AI產品營收有哪些國家?有無包含中國?
AI產品營收佔比中國是最小的。因為AI產品是跟著我們軟體一起的,如威力導演、Promeo,且營收佔比中國地區一直都很小。
20. 訊連的產品和OpenAI相比有何優勢?
OpenAI是開發原始LLM Model的,而我們的產品是利用OpenAI或其競爭對手的model。因此談不上有什麼優勢,我們只是利用他們開發出的模型加上自己的差異化去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而已。
21. RD費用的增加幅度會考慮營收的成長狀況嗎?
一直都會考慮。
22. AI PC時代下,訊連的商業模式為何?
主要的商業模式是Co-Marketing,不是Bundle。比起PC大廠綑綁我們的軟體去賣,我們比較希望他們在推廣AI PC的時候能用訊連的軟體來呈現,使訊連的品牌知名度提升。希望透過Co-Marketing,讓訊連的多媒體軟體在AI PC上是領導品牌。
(*僅供本公司內部同仁參考使用,非經本公司事先書面同意,不得轉發或轉載第三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