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5-10-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2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卷一 殺豬刀 第三十章 陳定 
 
  臨近初夏,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了。 
 
  對於沒帶夠衣服被褥的人來說,這樣的天氣很是和氣,畢竟春夜寒涼,幾場雨過後總有病倒在路邊,再也起不來的人,天氣熱點,需要的衣物就少點; 
 
  對於糧食帶得不足夠的人而言,這樣的天氣也很和氣,田壟間總有能尋到的野菜和嫩芽,初夏的野菜已經漸老了,咀嚼次數不足便想強撐著下咽的話,偶爾會劃破喉嚨,但總歸比餓死強得多; 
 
  但對於糧食帶得還算充足的人,這樣的天氣就很不怎麼樣了,幾乎沒有誰家的糧食不生蟲子,任憑洗幾遍米,吃的時候也要盡量含糊些,閉眼吃。 
 
  河水渾濁,偶爾有上游漂下來的死屍,這樣的地方想要汲水,不燒開是萬不能喝的,畢竟漢人不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哺育出來的,沒那麼強壯的腸胃。 
 
  到處都有病倒的人,阿謙也鬧過幾次肚子,嚇得眉娘一副心思全在兒子身上,這幾日見他略有了好轉,也有心思與同心說話了。 
 
  同心便是張遼送來的那個小娘子,十七八歲年紀,據說是家中略有薄資,被范夔盯上,家破人亡不算,還要用她抵了債。 
 
  眉娘問起來時,她倒也不覺得十分難過。 
 
  「家兄好賭,又不識字,范屠寫什麼,他便認什麼,沒有這一樁,怕也有下一樁,總是躲不過的。」她淡淡地說道,「只是阿母想不開,尋了短見,其實也不必如此。」 
 
  炊煙冉冉,兩個小婦人守在營地的一角,一個摘野菜,一個熬粥,手上不閒,但還能分出一點心思閒談。 
 
  聽了這話,眉娘看了她一眼,「兄嫂而今不在了?」 
 
  「他們住在夕陽亭那附近,」同心掐掉了一根過老過韌的草葉,「我偷偷求人看過,那一片的村莊都不在了,我那兩個嫁在同村的姐姐,亦是如此。」 
 
  鍋中的米粥剛剛燒開,發出了咕嘟咕嘟的聲音,顯得周遭格外嘈雜,只有這一角陷入了短暫的寂靜。 
 
  眉娘似乎是想換一個不那麼悲慘的話題,但她想了一會兒,只想到了范夔,「人說范屠脾氣暴躁,豺狼之性,偶爾幾次他家人來我的酒坊打酒,我見亦是如此,妹妹在他家做得來麼?」 
 
  那一把野菜摘乾淨了,放在一旁的水盆裡簡單漂洗一下,而後便被剁成了碎末,灑進了粥裡。 
 
  「雖說脾氣確實大些,」她垂了垂眼簾,「他每次打死一個婢女姬妾,總要隔一段時間,才會再發一次這樣的脾氣,因而只要數著日子,小心伺候,也不難捱呢。」 
 
  ……這個天好像被聊死了。 
 
  在河邊給烏鴉清理內臟的鹹魚如此想。 
 
  盡管在漢朝時,烏鴉並不是什麼壞鳥,甚至還有「烏鴉報喜,始有周興」的名聲,但它本質上還是雜食動物,來者不拒。 
 
  考慮到「雜食」裡包括腐肉,而最近臨近潼關的路上,烏鴉變得多了起來,這就很不能細想了。 
 
  同心那雙杏眼抬了起來,微微彎了彎,「現下跟著姐姐,又有陸郎君照拂,姐姐不必為妾傷神。」 
 
  拿著個湯勺在鍋裡攪啊攪的眉娘終於想到了安慰話。 
 
  「禍兮福所倚,妹妹啊,你的福氣在後頭呢。」 
 
  鹹魚突然一哆嗦。 
 
  「陸郎君怎麼了?」兩個人都轉過頭來看向了她。 
 
  「沒什麼,」她趕緊把腦子裡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扔出去,「我去看看陳大哥。」 
 
  這時代但凡家境不那麼落魄的婦人,總是十分看重聲譽,力求將家業整治得井井有條。 
 
  蕃氏又是個十分剛強的婦人,她雖出身商賈,卻嫁了陳定這麼個士人,因而平日裡自視甚高,不用說家中處處布置用心,哪怕是同親族街坊一起被迫遷徙長安這一路,她也總要將自己打理得乾乾淨淨,鬢髮不亂,衣衫整潔——她的丈夫與兒子,自然也是同樣的乾淨體面才對勁。 
 
  但現下生火做飯的蕃氏已不見了剛出城時的剛強勁兒,她的眼窩迅速地凹陷下去,頭髮也花白了許多,一身舊衣衫上沾染了污漬也渾然不覺。 
 
  沒待陸懸魚走得更近些,那頂破帳篷裡便傳來了罵聲。 
 
  「你這不賢不順的賊婦人,做頓飯也要這許久!」 
 
  她腳步停了一停,蕃氏正好抬起頭來看到了她,那張憔悴而衰老的臉上便露出了一絲尷尬,一絲惶恐,還有一絲感激。 
 
  「給陳大哥熬點肉粥,補一補吧。」她遞過去那隻拔了毛,清理了內臟的禽類,「我來看看陳大哥。」 
 
  「這怎麼好……」蕃氏眼圈一紅,「路途遙遠,郎君也須顧及自身,不必時時照拂。」 
 
  「沒事,」她堅持著將這隻烏鴉塞了過去,「彼此照顧罷了。」 
 
  帳篷裡忽然傳出了兩聲擊打油布的聲音。 
 
  「惡婦!你是想餓死我嗎?!」 
 
  她看看蕃氏,蕃氏低下頭,看不清什麼表情,回到鍋邊繼續忙著做飯,再不言語。 
 
  那頂帳篷十分狹小昏暗,一掀開簾子,一股難聞的氣味便傳了出來。 
 
  陳定躺在裡面,青灰色一張臉,上半身還穿著一件裡衣,下半身只用一條毯子蓋著,兩隻渾濁的眼睛惡狠狠,直勾勾地望過來。 
 
  「原來是仁義之名滿雒陽的陸郎君,」這樣一句話還未說完,單薄的胸腔便開始劇烈起伏,但他還是硬撐著將話說完了,「爾來看我何時才死嗎?」 
 
  「不會的,只要靜心將養幾天,」她平心靜氣地說,「陳大哥的病便會好起來的。」 
 
  陳定的兩頰已經沒什麼肉,頭顱卻顯得更大了,陰森森地望了她一會兒,忽然一笑。 
 
  「我豈不知你的出身根本呢?你不過是張緡撿回來的乞兒,與路邊一條野狗無異,竟然也敢稱豪傑之名?真是笑死人了!」 
 
  她眨眨眼睛,沒想好該說點什麼,但陳定的臉上泛起了不正常的紅暈,眼睛裡也充滿了亢奮的光芒。 
 
  「憑你怎麼惺惺作態,不過一個目不識丁的村野匹夫罷了!」他伸出了一隻食指,充滿侮辱性的在她面前比了比,「我乃汝南陳氏子,豈會自降身份,與你共語?」 
 
  「滾出去!」 
 
  想了半天,她還是沒想出來該說點什麼,最後也只是躬身行了一禮。 
 
  「既如此,小弟過幾天再來看望。」 
 
  陳定已經沒有「幾天」可過了。 
 
  這幾乎是整條東三道上都心知肚明的事。 
 
  他的痢疾越來越嚴重,已經不進水米數日,起也起不來,更不用說下地行走。之所以還在隊伍之中,是因為蕃氏是這條街道上的大姓,她總有幾個兄弟幫一把手,將陳定放在推車上,推著走一日,換一人再走一日。 
 
  這樣的時日無多裡,陳定的脾氣迅速變得越來越暴躁,也越來越野蠻。 
 
  當初在雒陽城時,陸懸魚作為他家的鄰居,時常能聽到的是蕃氏變著法兒的教訓老公,孔乙己則低聲下氣,討好求饒。 
 
  連打桶水回來稍慢些,蕃氏都能毫不留情地收拾他一頓,這位平時端著點兒架子,但十分注意體面客氣的破落士人是個「氣管炎」,幾乎是整條街上都知道的事,甚至已經到了大家連提都懶得提的地步。 
 
  ……羊喜雖然也懼內,好歹少夫人待他還有三分客氣,不肯當著別人的面,高聲下他的面子。 
 
  但蕃氏嗓門亮起來的時候,那是誰也擋不住的。 
 
  所以,這個一隻腳已經無可挽回地邁進死亡的陳定,這個脾氣暴躁,時常罵些污言穢語,甚至見誰罵誰的陳定,這個性情大變,幾乎令人感到陌生的陳定,並沒有真的惹到哪個鄰居。 
 
  大家只當他已經神志不清,誰也不願同他較真。 
 
  陸懸魚出了帳篷時,遠遠看著陳三郎端了一盆衣物回來了。 
 
  除了挨罵不吭聲的蕃氏之外,這孩子除了要照顧母親,每日安營紮寨時還要忙著為他的父親清洗衣物,短短十數日,也已經瘦得快要脫了相。 
 
  見她過來,陳三郎停了腳步,放下木盆,恭敬又客氣地行了一禮。 
 
  ……大概自己真的是情商低,她想,她竟然也想不出什麼安慰他的話。 
 
  夜色漸深。 
 
  乾柴越來越難撿,因此家家生過火,吃過飯之後,都會迅速將火堆撲滅,收拾未燼的乾柴裝起來,留待明日再用。 
 
  營地很早便陷入了一片漆黑,偶爾有人打鼾,有人竊竊私語,有人低聲哭泣。 
 
  但聽到哭聲也不必大驚小怪,自從離了雒陽,幾乎每一處營地,每一個夜裡,都能聽到這樣的泣聲。 
 
  區別只在有人是醒著哭,有人在夢裡哭。 
 
  這樣的夜裡,也會有小動物跑過來想偷點糧米吃。 
 
  她背著弓,靠在樹下,一邊閉目養神,一邊聽著周遭的響動。 
 
  一隻草蟲出了聲,其餘便慢慢開始在林間應和,灌木叢中還有許多窸窸窣窣跑來跑去的聲音。 
 
  遠遠傳來三更鼓聲,草蟲似乎也暫靜了一刻。 
 
  營地裡卻傳來了響動並不大,但十分奇怪的聲音。 
 
  似乎是什麼重物在地面慢慢拖行。 
 
  十分吃力,十分小心。 
 
  她睜開眼望去,從帳篷裡爬了出來,小心翼翼向著營地外而去的,正是陳定。 
 
  他在往東爬,但東邊是一片刺柏,她出入尚要小心,一個不慎便要刮破衣衫,陳定這樣的狀態怎麼能爬過去呢? 
 
  「……陳大哥?」 
 
  趴在地上的陳定抬頭望向了她,眼裡帶了一絲驚慌失措,又連忙沖她擺了擺手,示意她莫出聲。 
 
  「……你要去那邊做什麼?」她小聲問。 
 
  他雙手抓了一把泥土,似是想用力坐起來,但最後還是又趴回在地上了。 
 
  「勞你,扶我去那棵老樹下,」他喘著氣說道,「我有要事。」 
 
  今夜難得既沒下雨,又沒烏雲。 
 
  群星灑下一片星光,雖然黯淡,卻寧靜又悠遠,望一望便令人不覺忘記今夕何夕,此地又是何地了。 
 
  陳定坐在那棵枯樹下,費力地喘了半天的氣,卻怎麼也喘不勻,最後還是揮了揮手,讓她坐下來,坐在他身邊。 
 
  「陸郎君,」他費力地說道,「這些日子,蒙你照顧,我很感激。」 
 
  ……這也不算什麼。 
 
  但即使是她這種粗神經的人,都從這一句話裡聽到了不祥的意味。 
 
  他一雙眼睛已經沒有多少神采,卻平靜了許多。 
 
  比往日裡那個有點端著架子,被她吐槽為「孔乙己」的陳定更加平靜。 
 
  「我那般出言不遜,你卻仍不同我計較。」 
 
  「我生病時,脾氣也暴躁。」她想了一會兒,乾巴巴地說了一句,「這也沒什麼。」 
 
  陳定搖了搖頭,他坐在草叢裡,周圍一片寂靜,他的聲音越也來越輕。 
 
  「我有件事想求你,可成麼?」 
 
  她的眼眶有些發熱,但仍然點點頭。 
 
  「陳大哥請說。」 
 
  「我妻有舅姑兄長照拂,又有郎君友愛鄰里,我是不必掛牽的。」 
 
  「這些日子,她細心照顧我,憔悴許多,只希望她早早忘了我這惡言惡語的無用之人。」 
 
  「只是三郎年幼,若將來品行不端,盼郎君能直言斧正。」他懇切地說道,「莫令他似他父親這般好高騖遠,終究庸碌無為。」 
 
  她覺得嗓子眼裡堵著什麼東西,說不出話,過了一會兒才開口。 
 
  「我答應你,但陳大哥素有學識,怎麼稱得上庸碌無為呢?」 
 
  他緩慢地眨了一眨眼,搖了搖頭。 
 
  「我年少時,曾立志報效國家,匡正綱紀,年長後只想功名富貴,蔭妻封子,功名既不成,又羞於出外做事,不曾種過一粒米,織過一尺布,亦不曾有半分益處於友朋親鄰。」 
 
  「而今回首,這一生一事無成。」 
 
  一身泥土,髮髻凌亂的陳定坐在那裡,似乎在回憶自己這輩子的許多事,臉上有悔恨,亦有愧疚,但最後還是長嘆一聲,重新看向了她。 
 
  「陳定愧對先人,求郎君將我下葬時,以髮覆面,黃泉路上,我亦銘感五內。」 
 
  「還有……」 
 
  他的聲音越來越小,越來越模糊,模糊得就快要聽不清,但那兩隻眼睛離開了她的面孔,定定的看向東方。 
 
  她不得不湊到他的耳邊,聽他最後的嘆息和哀求。 
 
  「求郎君……令我頭顱向東……離雒陽……再近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