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21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財經動態] 聯亞(3081 TT) Call memo 20240731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8-1 07:20: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國泰證期研究部
聯亞(3081 TT)
Call memo
20240731

2Q24營運敘述
1. 2Q24營收2.73億元(-16.0% QoQ),營收比前一季減少的原因:
DC在AI應用的產品於五月份開始進入新一代產品的調整期,單月份的營收有比較明顯的減少,2Q24持續提列3,000萬元的閒置產能損失。
2. 但由於高價產品的出貨量增加,毛利率回升至14.6%,營業損失為4,740萬元,本季營業費用約為8,710萬元,較上季持平,主要是RD費用5,200萬元。
3. 2Q24折舊金額約1.010億元,比1Q24減少600萬元。匯兌收益為500萬元。
4. 2Q24稅後淨損為0.307億元,EPS -0.33元。
5. 2Q24以應用市場來看營收占比:Telecom相關產品35~40%、Datacom 45~50%、LIDAR/消費/工業/其他10~15%。若是以產品組合來看,10G以上DFB LD合計約18~22%、矽光產品40~45%、PD/APD合計約20%,其他就是消費與LIDAR。

3Q24營運展望
6. 3Q24營收展望:
今年第一季前,我們在美國的主要矽光客戶,為建置AI相關的資本支出的需求,出貨金額一直持續成長,現階段使用在AI應用是800G的規格,以及兩組400G,預計今年4Q會開始升級為1.6T的版本,兩組800G的速度,所以從5月開始進入產品轉換期,800G在AI的應用出貨會減少,好消息是該客戶在一般DC的800G需求順利從6月份開始接續上來,所以今年度對該客戶的出貨金額,仍然可以有大幅度的成長。
7. 中國地區,Telecom相關需求在3Q也有比2Q好轉,綜合這些因素,我們預期3Q24的營收大約是和1Q24(3.24E)相同的水準。
8. 新產品及客戶進度,矽光方面,我們的主要美國客戶,從2Q開始會新增800G用在一般DC的應用產品,這款產品預期生命週期可以維持兩年以上,不會像AI應用速度升級這麼快,該客戶預計400G一般DATACENTER的產品在今年也會持續穩定出貨,所以雖然AI應用800G出貨接下來幾個月會減少,但一般DC的800G出貨會增加,因此整體出貨量可以維持在高檔。
9. 中國地區DC用的矽光產品也會從3Q開始量產,最終應用客戶是中國一線的ISP公司。
10. 下一代手機應用的LD和PD產品,以及LIDAR等產品,都依計畫持續進行產品開發與驗證。

Q&A
11. 2Q24出貨高價產品,剛念產品組合時有提到,10G以上DFB出貨比重有增加。
12. 3Q24營收展望,3E多的營收水準,能做到OP不虧嗎?3Q看起來比上半年稍微樂觀一點的原因是,剛有提到2Q24在10G以上DFB出貨量有增加,這個主要應用是Telecom相關的產品,中國地區電信的客戶在下半年市場展望是有比上半年樂觀一點,如果這邊的出貨比重增加,GM也會有所提升,達到損平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13. 中國有一個主要客戶,3Q24開始量產矽光相關產品,這在我們產品組合裡面也是相對高毛利的產品,如果產品組合往比較好的方向發展,是比較可以達到。
14. 矽光的看法,今年目前主要客戶或合作中的客戶,對於明年的產品需求,看起來都比我們幾個月前的預期強勁很多,我們目前的主要矽光客戶,他在全世界的市場當中,不管是在AI的發展,或是DC的發展,一向是採用最先進的技術,全世界目前大部份的DC,就算是這些大型的CSP公司,他們的DC大部份還是在用400G的產品,可是我們這個客戶已經從今年下半年6月份開始其實已經給我們往後幾個季度800G用在DC的產品需求與出貨量預估,他還是領先其他公司一個世上。
15. AI的部份,800G在去年下半年就開始量產,目前進展相當順利,但開始邁入1.6T以後,目前的1.6T就是用兩組800G的Transceiver共同運作去達到1.6T的速度,就他給我們的Roadmap來看,其實在AI這部份的速度進程,比DC快很多。
16. 過去DC是兩到三年才會有一次速度的升級,AI這邊可能會縮短在12個月以內,我們就會看到速度升級的情況,對我們來講速度升級是好的,對於一個Transceiver來看,裡面用到的雷射晶片數量,可能每升級一次,數量就會加倍,對我們的出貨來講是正面的。
17. 過去矽光客戶不管是已經開發中還是已經量產的,是以美國地區客戶為主,目前來看不管是從下半年開始量產,或客戶提供出來的需求預估,中國地區對於矽光的需求,這些大型CSP對於矽光產品的需求,已經開始進入正式量產的階段,以前可能都是小量的採用,我們都是提早4~6個月,可能在明年年初都會看到中國地區他們這些大型CSP他們開始把這些矽光的產品逐步加大比例用在他們自己的DC裡面
18. 美國主要客人從800G轉型到1.6T,我想幾個月是需要的。可是我們原本的預期是這個轉換期會使定單金額受到影響,不過他800G在6月份就開始銜接for DC的應用,目前來看對他整年度的出貨還是可以有很不錯的成長。
19. 矽光1.6T,新的800G是用4顆CW Laser,所以1.6T是用8顆CW Laser,再加PAM的這種Modulation方式,讓他的傳輸速度加倍。每一個Transceiver需要用的LD數量是加倍。之前800G是用8顆雷射,現有800G是改成用4顆,用在AI的800G有4顆也有8顆,並不是全部都是8顆,用多少顆雷射跟他在DC裡面接線的架構相關。
20. 今年矽光整體出貨金額還是可以有很好的成長,代表DC用的800G產品雖然只有用到4顆,可是他的數量還是有非常大的規模需求。
21. 25年矽光的需求更積極,客戶與市場上聽到的訊息,高速Transceiver解決方案有兩種主流規格,一種是EML,這種算是比較稱為傳統的東西,另外一種就是矽光,用我們這種CW Laser,過去在400G之前矽光生產成本,因為量還不夠大,在整體的生產成本是比較沒有優勢,但800G以上的時代,就客戶提供的訊息,他的生產成本已經可以跟EML來競爭,甚至還可以提供比EML更低的生產成本。
22. 速度會快,對雷射晶片要求,是輸出功率要大幅增加,在DC的應用裡面有幾個好處,第一個傳輸距離更遠,第二個他有機會用比較少的雷射,就像剛剛講的800G從8顆變4顆,使用每顆雷射的功率加大很多,這樣整體的採購成本就可以下降一點,所以是這幾個原因讓矽光的解決方案慢慢增加。
23. 中國地區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目前的EML只有美國IDM獨家在供應,其他的大概不太能夠供應這種100G以上的,所以對中國來講要往高速Transceiver發展,矽光可能是另一個機會。
24. PD/APD,裡面應該有60~70%是APD,單價與毛利都好非常多,都是搭配10G DFB相關的APD,剛有提到10G DFB以上的出貨在2Q24有增加,所以對應的APD出貨也有回升。
25. InP的PD,其實雷射隨著速度越高,挑戰越高,可是PD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這邊的單價其實不算太好,而且大部份矽光不是用InP的PD,他可能是用SiGe或其他類型的PD。
26. 發射端的InP才有比較高的技術門檻。
27. 矽光美國客戶,無法提供成長幅度數字,是有很不錯的成長,已經開案的矽光客戶在全球有超過10家以上,幾乎都是DC相關,LIDAR相關也有採用矽光方案,再來就是消費性產品,亞洲地區也有一些專攻DC的光收發模組廠,原本在EML的方案就有很好的客戶關係,在明年度有很積極的出貨計劃。
28. 今年CAPEX,不會再有採購大型MOCVD,消費性產品,過去一兩年還有今年有很多ToF共同開發案正在進行當中,有些客戶已經進入試產,一次性收入NRE或Sample的營收。
29. 產能,目前有30台MOCVD,能夠支應明後年的生產與訂單需求沒問題。
30. 現階段我們在量產出貨的最終客戶,應該沒有所謂的IC設計公司,都是DC擁有者或網路設備的設備廠或品牌廠。
31. 閒置產能提列,只是把下一季會賣出的其中存貨,其中屬於折舊與人工固定成本的部份,提前在這一季認列,雖然多提列3000萬,好像讓淨利會變成負的3000萬,這就是依循會計原則在比較保守的會計處理,希望看到比較明顯的營收連續三個月獲利轉正的情況才會停止提列。
32. 矽光GM是比Avg. GM高,公司產品就是分成LD與PD,LD高於Avg.,PD低於Avg.。
33. 消費性產品有非常多專案客戶來開發。
34. 亞洲區的光收發模組廠,終端還是大型的CSP。
35. CPO,模組廠有客戶在開發CPO,有跟相關公司在合作當中。對聯亞來說CPO只是改變雷射模組的封裝方式與位置,所需要的雷射數量不會改變,對雷射規格是要求提高,工作溫度與功率這對於雷射供應廠商都是下一個挑戰。
36. 單顆雷射,800G量產半年的產品,單顆雷射是跑到200G,已經用在全世界最大的CSP公司,算是成熟的技術。
37. 雷射用的顆量要減少,功率就要增加,輸出功率增加雷射單價是可以增加的。
38. 中國電信客戶在3Q需求會優於2Q,在過去兩年沒有什麼明顯淡旺季,因為都在相對很低的水準,還要再有淡季就沒有辦法再那麼低了。
39. 中國很多基地台還是在用10G的應用,25G有一部份用在DC,100G是用4顆25G組成,我們的客戶對於下半年有比上半年樂觀一點,過去25G一直認為是5G基地台的連接標準,目前基地台與FTTH還是以10G為主。
40. 其他公司都會比這個主要美國客戶晚1年以上,所以1.6T沒有看到其他客戶,其他客戶可能明年才量產800G。
41. CPO,我們的確有在跟半導體廠合作,我們早期在跟美國CPU的合作就有很完整的整合技術,不是只是單純在光收發模組上。
42. 2025年大部份客戶都是瞄準800G的產品。
43. D-ToF與ToF的客戶,中系與美系都有,有NDA不可以討論開發進程。
44. 3Q24營業費用,目前看到並沒有大額支出,其中最大變數就是RD的開案數量。
45. 主要矽光客戶,佔我們自己公司矽光的營收金額70~80%左右。
46. 3.2T,目前不會對外揭露這樣的時程。
47. LPO,主要是在IC端,對雷射沒有特別影響。
48. 取代短距銅線,矽光競爭的不銅線,取代的是VCSEL,矽光可以支援比較多顆雷射,VCSEL 100G也不再便宜了,在高速端沒有成本優勢。
49. 2Q24折舊有點下降,很確定會逐年降低,但無法明確可以講降多少,2027年帳上所有MOCVD全部折舊完。

*僅供本公司內部同仁參考使用,非經本公司事先書面同意,不得轉發或轉載第三人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9 16:2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