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4-3-15
- 最後登錄
- 2024-1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0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18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元大投顧 張智彥
Call Memo_6789 TT 采鈺
2024/08/01 法說會
1. 結論:
●整體CIS受惠於規格升級、手機/車用領域滲透率提升,以及龍潭廠產能開出,致使2Q24營收、毛利表現優秀,預計3Q24延續動能。然MOE業務因大客戶進行供應鏈調整而有負面影響,部分抵銷備貨旺季帶來的需求成長,使MOE業務展望略顯平淡。
2. 重點摘要:
●2Q24 營收24.5億元 (QoQ +16%、YoY +27%),主受惠於CIS畫素升級、大陸手機國產替代。毛利率29.6% (QoQ +9.8ppts、YoY +10.7ppts),主受惠於產能利用率提升、匯率貢獻。
●3Q24營收預估季增高個位數,受惠手機零組件進入消費旺季備貨高峰、新機推出,AI手機及摺疊手機帶動市場換機意願、高畫素CIS帶來需求、龍潭廠產能開出。
●MOE產品以手機裝置為主,3Q24為備貨旺季,加上手機邊緣AI導入,預期帶來換機潮,使銷售動能增溫。雖受MOE品牌供應鏈管理調整,但需求成長將會抵銷此部分。
3. 營運概況:
(1)現況分析
●2Q24 營收24.5億元 (QoQ +16%、YoY +27%),主受惠於CIS畫素升級、大陸手機國產替代。
●2Q24 營業毛利7.3億元 (QoQ +74%、YoY +98%);毛利率29.6% (QoQ +9.8ppts、YoY +10.7ppts),主受惠於產能利用率提升、匯率貢獻。
●2Q24 營業利益4.8億元 (QoQ +135%、YoY +211%);營業利益率19.5% (QoQ +9.9ppts、YoY +11.6ppts)。
●2Q24 稅後淨利4.2億元 (QoQ +133%、YoY +136%);稅後淨利率17.3% (QoQ +8.6ppts、YoY +8.0ppts)。
●2Q24 每股盈餘1.34元 (QoQ +135%、YoY +135%)。
●2Q24營收比重(產品別): 影像感測器(CIS) 65%、微型光學元件(MOE)32%、Other 3%。
●2Q24營收比重(應用別): Mobile 82%、Automotive 12%、Security 6%。
(2)未來展望
●3Q24營收預估季增高個位數,受惠手機零組件進入消費旺季備貨高峰、新機推出,AI手機及摺疊手機帶動市場換機意願、高畫素CIS帶來需求、龍潭廠產能開出。
●3Q24利用率穩定提升,預期美元強勢,毛利率/營業淨利率將穩定提升。
●2024年資本支出維持年初展望。
●3Q24整體CIS將成長,MOE持穩。4Q24則持審慎樂觀態度。
●2024產能利用率預估達到7成以上。
●2024折舊Guidance不變,但因舊機台折舊逐步減少,2025折舊費用會略降。
●2H24 Opex估計與2Q24相當(Opex ratio 11.5%)
(3)公司營運
[CIS]
●手機CIS持續受惠規格升級、客戶市占率成長,主鏡頭延伸至廣角、潛望鏡頭等。預計帶來穩定晶片需求及稼動率貢獻。中係國產替代趨勢及韓系廠商營運重心轉移,帶動采鈺市占率擴展,使手機2H24需求穩定增加。
●車用CIS 1H24開始回補庫存,滲透持續提升,需求穩定增加。2H24考量市場庫存達健康水準,營運穩定。
●今年車用CIS銷售以中系為主,技術發展快速,規格提升跟搭載量相對積極,帶動穩定成長。
●車用規格發展升級速度不會像手機一樣快,以安全為訴求,往8百萬畫素前進,前視距離更遠、環視補盲為發展重點。車市雖暫緩,但電動車滲透、輔助駕駛的趨勢不變。
●安防CIS庫存調整暫告段落,預期下半年回補庫存需求穩定成長。
●安防CIS也是以300-500萬畫素網800萬畫素成長,配備多顆鏡頭為市場主流。對於人、車的辨識需求持續增加。
●AI PC銷售也有成長,也帶動一些CIS需求
[MOE]
●MOE產品以手機裝置為主,3Q24為備貨旺季,加上手機邊緣AI導入,預期帶來換機潮,使銷售動能增溫。雖受MOE品牌供應鏈管理調整,但需求成長將會抵銷此部分。
●MOE大客戶供應鏈調整1-2年會改變,目前仍在觀察,還是有機會反轉。
●公司MOE接觸的都是大客戶,不只一個。每個客戶各有各的需求,努力符合客戶要求。有些產品已經驗證正在開發,Metasurface來看有輕薄短小的優勢,為未來光學元件必走的趨勢,努力做佈局。
●Metasurface越來越多客戶有興趣,在手機、穿戴裝置的應用都看得到,也有工程樣品出給客戶。
[產能規劃]
●龍潭廠區CIS產能已於2Q開始生產,3Q產能全面開出,支持下半年需求。公司總產能合計270萬片約當8寸,其中CIS 220萬片(新竹180+龍潭40)、MOE 50萬片。
●MOE將依客戶需求及量產時間做相應資本支出規劃。
●面對中國CIS競爭,低階部分難免會流失,但也有成長部分,資本支出這塊會更加小心,投資會持續,但會放在品質、技術方面而不是競逐低階產能增加。
[技術研發]
●持續投入發展Metalens在CIS應用(narrow light pillar),藉由將光重新分配來擴大RGB收光範圍提升感測效能,增加進光量來增強影像品質。
●Metasurface已應用3D感測、非實距感測,主應用於穿戴裝置。
●開發應用於矽光子的微結構製程,包含接收、發送端對準、光效能強化、PIC晶片結構。
●次世代顯示技術micro OLED、micro LED進入半導體製程,持續開發相應製程,增加進光量避免干擾。
●新技術、新產品開發都有著墨,MOE這塊聚焦重點在繞射型薄膜濾光片,用在環境光感測,或是薄玻璃,符合輕薄短小趨勢,公司自動化在製造薄玻璃有優勢。
●矽光子分成幾個面向,一個是光轉電、電轉光。另外一個為光的傳輸。采鈺會按部就班,從光傳輸開始,利用微透鏡(Metalens)增加客戶光傳輸耦合的效率,減少損失。光電轉換部分則慢慢循序漸進,屬於長期目標。
●Metalens有四個方向在努力,1)結構IP;2)設計佈局;3)半導體製程能力;4)模擬計算、檢測能力。
[其他]
●晶圓廠通常價格變化會有兩種情況,一種為新產品上市,隨製程更先進,有機會在價錢上有望上空間。另外就是龍潭廠產能在2Q24開出來,成本會較高,所以客戶若是需求很大,需要新產能就有機會調漲價格。
●能見度需要看到客戶實際數字,但未來3個月還是有把握穩定成長。
(4)產業看法
●主鏡頭看到5000萬畫素分佈在各式鏡頭,主鏡頭會往1.6um pixel邁進,有較大的進光量,尺寸變大,Wafer需求也變多。
●變焦鏡頭來看,長焦鏡頭的變焦需求也全面提升,變焦倍數一直在增加,一般光學約到3-5倍,其他都要靠數位變焦,數位變焦就需要更大像素的camera,所以未來往1~2億像素發展是必然趨勢,就會需要小尺寸pixel,否則相機尺寸會變大。
●看到中國大陸努力希望架構自有產能,但采鈺在這方面競爭有信心,在產能規模、營運穩定性都覺得跟競爭對手有滿大的優勢,且都是既有機台,折舊上面的競爭也具優勢。
●中國CIS本土化加劇(目前仍低於20%),真正影響大概在2026,目前仍在過度的階段。
-----------------------
僅供內部參考,請勿外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