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0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佛教與政治
佛教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四重恩之一就是國家恩。我們在人間生活,每個人都需要國家政府來保障生命財產的安全,所以愛國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責任與情操,是不可以分出家、在家的。但是當今不但一些社會人士反對佛教徒參與政治,甚至佛教徒本身,也都儘量避免,不與政治扯上關係。
然而事實上,政治是管理眾人的事,人是群眾的動物,無法離群索居,必然要與大眾保持密切的關係;既然無法離開群眾,當然也就不能遠離政治而生活。因此,與其逃避這個既敏感而又切身的問題,不如面對它,建立正確的認識。
佛教徒對於政治,究竟是應該積極參與,還是消極觀望呢?太虛大師「問政不干治」的看法,可以說是最為客觀中肯、最具有智慧的見解。甚至不只太虛大師贊成佛教徒應該積極關心國家大事,只是不必熱衷於追求實際的權力運作;就是東晉的道安大師,他也曾經說過:「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換句話說,佛教和政治都是眾人之事,彼此息息相關,相互脫離不了關係。尤其我們證諸歷史,佛教愈弘揚的時代,國運就愈昌隆;相對的,國家富強、政治清明,佛教才能興盛。
歷代的帝王其實也都深明此理,所以像寶誌禪師受封為梁武帝的國師,華嚴宗的賢首法藏、北宗禪的神秀,都受武則天敕封而為國師,甚至惠能大師也備受其推崇。其他如天台智者大師受隋唐兩代帝王的尊敬,清涼澄觀大師更為七帝國師,玉琳國師為清朝順治皇帝的師父;玄奘大師在主持佛典翻譯的同時,還常隨駕太宗左右,接受國事諮詢等等。
這些大師,雖不像帝王將相直接掌政,但是愛護國家的心和一般人是相同的。他們抱持方外之士的超然胸懷,以佛法的無比智慧,為國家的安樂、人民的幸福勇於提出諫言,可以說都是「問政不干治」的最佳典範。包括佛陀自己,為了度化當權者施行仁政,也經常出入王宮說法,為印度許多君王開示仁王治國之道。所以,從佛陀時代開始,佛教與政治就一直維持著密切的關係,佛陀可以說就是「問政不干治」的開山祖師。
因此,佛教自古以來與政治都不是對立的,所有歷史上的改朝換代,佛教從不參與,哪一個帝王當家作主,佛教就擁護誰,協助維護社會道德,淨化人民心靈,促進社會秩序,改良社會風氣,佛教實際上對政治是有幫助的。政治能服人之口,佛法能進一步服人之心,因此,佛教護持政治,政治也應該要來護持佛教,給佛教更多發展空間,這是在上位的執政者應該要具有的心量與視野。
(星雲大師全集)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