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0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彰化關帝廟
類別:古蹟 級別:縣(市)定古蹟 種類:寺廟
現況地址:彰化縣彰化市民權里民族路467號
指定理由:
1.彰化關帝廟建立風格承襲清代武廟的建築形式,展現出結合規制樸實,雕飾簡明而不華麗。而建築特色在於前殿開三門,門扇釘滿門釘,每樘計108個,外簷裝修落在前金柱邊,前後金柱間的大木結構用前後不對稱的四架組成,大木結合為泉州式,以脊檁肥厚最為突出。正殿點金柱有鰲魚雀替正殿棟架的做法顯露出粵匠的風格,為昔日的彰化城內廟宇建築所少見。
2.關帝廟為官建,格局為三殿兩廊式,為座西北朝東南。而如此的方位,在臺灣各大關帝廟中,實屬於特例。廟內有全臺唯一的「青龍偃月大刀」,是於民國92年(西元2003年)刀從山西解州關帝祖廟贈送,做為二廟交流之紀念,也為其特色。
簡介:
彰化關帝廟,始建於雍正13年(西元1735年),由彰化知縣秦士望捐俸重建,始建時期原本位於舊彰化縣治南門內,直至乾隆25年(西元1760年),由知縣張世珍向當地仕紳募捐,進行重修之工程,花費計銀元四千,歷經十個月,於隔年修繕完成。在乾隆51年(西元1786年)的林爽文之亂以及乾隆60年(西元1795年)的陳周全之變後,彰化縣內寺廟、官署、學宮等多遭破壞,關帝廟亦無法倖免於此次波折。於是在嘉慶4年(西元1799年)由當時彰化縣令胡應魁等人倡議修建,將關帝廟遷建至現今彰化關帝廟之所在地,並在嘉慶5年(西元1800年)竣工,自遷建現址,後又經歷幾次修建。
在道光9年(西元1829年)由知縣李廷璧重修,以及日治的明治43年(西元1910年)由楊芳洲及釋一念發起募捐重修,由大正年間《寺廟臺帳》記載得知,此期間關帝廟之規模形制已為三進式,前、後殿接有左右過水,正殿前有拜亭,與現今廟宇規模相去不遠,另外昭和5年(西元1930年)進行翼廊重修。光復之後,於民國40年(西元1951年)關帝廟移交彰化市公所管理,民國60年(西元1971年)針對三川殿屋頂進行修理、民國69年(西元1980年)整修後殿走廊。民國70年(西元1981年)隔鄰南門市場受回祿之災,因救災之需導致屋脊與屋瓦破損,遂於隔年大殿發生一部分屋頂塌陷。
在民國74年(西元1985年),關帝廟經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並展開修復工作,且在民國77年(西元1988年)完成修復之工作,民國86年(西元1997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暨<<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修訂後調整為縣定古蹟,近年在民國106年(西元2017年)2月因鄰房進行房舍修繕時,電銲火星引發大火,使後殿付之一炬,造成關帝廟整體受到重大損傷,直至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才修復其他現存建築。
(彰化縣文化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