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4-10-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7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放手讓別人做他自己
無論心理治療師或任何人,都沒有能力改變一個人。到底該拿那些不可信賴的人怎麼辦? 只能放手讓他做自己。
大家常會問,「我該怎麼做,才能讓他值得信任?」或「請把她的毛病治好,讓她變成一個可以信賴的人吧!」然而無論心理治療師或任何人,都沒有能力改變一個人。
到底該拿那些不可信賴的人怎麼辦? 只能放手讓他做自己。
我們不能期望別人成為我們心目中的模樣。因為人會照自己認為合理的方式去做,而不會照別人認為合理的方式去做,也不會事事只為討他人歡心,或一定遵照他們承諾的方式做人做事。
如果每個人都一樣,我們就能信任別人用他自己的方式做事,而不用擔心自己被利用或感到失望。可惜每個人的價值觀、理念或期望都天差地別。
信任的種類
然而仔細想想,我們就知道自己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相信別人,或真的認為一切都等無差別。譬如,你可能跟老公感情很好,在大事上對他信任有加,但像是倒垃圾等小事,卻不放心讓他去做。又譬如你可能相信老婆會給你財務支援,卻不信任她能喝酒不過量。
簡言之,信任的種類有千百種,以下略述幾種類型:
● 有個老公很相信老婆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對他忠實,但他知道老婆一向很喜歡高個子、黑皮膚的男人,而她參加的男女混合壘球隊裡的一壘手就是這副模樣,所以每次她去打球,他都一定會跟班。
● 有個母親雖然相信她十幾歲的兒子不會吸毒,卻一點都不放心把五歲的小妹妹交給他看管。
● 有個老公儘管相信老婆對他的隱私一定能守口如瓶,卻不放心把自己剛買的名貴新車交給她開。
● 有個老婆雖然信任老公能把夫妻所有的財物都管理得很好,卻知道絕不能讓愛賭博的老公靠近賭場。
這些例子假設的前提是:我們可以信任別人做符合他們個性的事,包括相信他們會把一向擅長的事做好,但一向不擅長的事還是沒法做得很好。當一個男人已經欺騙了前三任女友,很可能也會欺騙第四個。我們通常會很想要相信身邊的親友,如果對方表示他已經有了改變,以後永遠都會對我們忠實不欺,我們也可能會相信他的話。然而儘管他說的話都是真心的,也可能努力信守承諾,但一個人的長期行為模式竟能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則讓人難以相信。
老實說,其實我們知道別人哪方面可信任,哪方面不可信任。
我們無法改變他人。如果別人想要改變自己,他們就必須對自己有更深的瞭解,明白過往一貫的行為模式和深層心理需求、行為動機,培養出比較健康的新行為模式,才有機會改變。可是我們卻無法讓他人有這種改變,無論多想,都無法做到。問題在於,我們本身的期望和心理需求,根本沒辦法放手讓別人保持本色。只因為我們一心一意想要別人達到我們的標準和期望,才會以為對方能成為我們希望的樣子,但這通常只會引發災難。
現實生活裡的親子關係,更在在印證了人們並不清楚自己不能改變他人的道理。以家庭作業為例,父母總是會反覆詢問孩子,「今晚有沒有功課要做?」或「功課做完了沒有?」答案不是「做完了」就是「還沒做完」。如果父母知道孩子一直沒好好做功課,搞得成績很糟,就會氣得跳腳。父母會生氣多半是因為覺得子女辜負了自己的信任:「你告訴過我你把功課做完了。原來你一直在說謊!」於是父母決定處罰小孩,通常都是禁足。
雖然這些都合情合理,卻顯示出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多麼偏離事實。因為我們竟相信孩子肯違背他們的天性,來順從我們的期望。一旦發現小孩只肯順著自己的性子、逃避責任、沒有堅持到底的精神、不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會為他們辜負了自己的信任而感到傷心。
我們一直以為孩子會為自己的事情負起責任(或希望他們能奇蹟似的一夕之間就變成負責任的人),結果卻證實我們的想法錯了。即使覺得孩子辜負了我們的信任,也許也只是想讓我們瞭解,為什麼他們會這麼做。也許只是對數學沒興趣,或需要父母逼他們多用功一點。也許寧願多練習彈吉他或打電動玩具。與其覺得傷心或認為孩子不尊重父母的教誨,還不如藉機多瞭解他們的行為。
父母該認清一件事,就是無論我們如何長篇大論地教訓孩子,或因小孩不乖而處罰他們,但小孩的天生性情遠比父母嚴詞訓斥或嚴厲管教的力量要大多了。我們必須相信孩子會成為他們自己,而不一定能符合我們的期望;有時我們的期望可說與事實完全是兩碼子事。
我們只能相信人們會做自己覺得合理的事情。對一個不喜歡做功課的學生來說,用功讀書並沒有什麼道理。如果摯愛的親人做出令我們驚訝的事,那是因為我們並不如自己想像的那麼瞭解他們。我們會感到如此傷心,這也是部分原因。不僅這名親人做出了我們認為他絕不可能做的事,我們還不得不面對自己對對方瞭解不深的事實。看到身邊的人辜負了我們的信任、甚至惡意犯錯,常習慣把責任歸咎給對方身上,卻不明白這都是因為我們不曾真正瞭解對方的動機和行為。
諷刺的是,想要信任別人,其實必須先信任自己。伴侶可能再度背著我們偷腥,小孩可能謊稱功課已經做完,推銷員可能騙人,可是畢竟要相信自己,才能把事情做個妥善處理。
我們能重拾對他人的信心嗎?
其實對於人際關係,我們既不悲觀也不致冷嘲熱諷,而是以很實際的態度看待。因為我們深知,如果人們的某種行為模式已持續了一段時間,不管別人多想改變他們的作風,原有的行為模式還是會持續下去。不過如果你能稍微調整一下自己對信任的看法,也許會有點幫助。
別管自己是否真的信任某人,也別管對方是否應該負責贏得你的信任。只要小孩說功課做完了、房客說房租已經寄來給你了、伴侶說下次約會不再遲到了,你可以視實際情況選擇是否要相信對方。畢竟人們其實有可能不准許自己再重蹈覆轍。也許你已有充分證據顯示對方已改變了長久以來的做法。雖然配偶曾經背著你偷腥,然而透過心理諮商和自我反省,也許他真的下定決心不再欺騙你了。
有些人的確不再背地裡劈腿;有些人不再酗酒;有些人不再撒謊;有些人不再總是遲到;有些人不再揍人;有些人不再咆哮;有些人不再亂花錢買東西。為什麼他們做得到?有些是因為害怕承擔後果;有些是出於精神信念;有些是因為情感成熟了;有些是因為心理治療介入的影響等等。縱使舊習性仍存在,但他們已不再輕易讓自己那麼做了。
我們如何確定對方說的話真能算數?
其實我們不可能知道,至少無法確定。可是至少有一個辦法能協助我們處理,那就是採用下面的想法來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讓自己單方面就能多少掌握事情的狀況:
現在我明白只能讓你做自己想做的那種人了,不管那是什麼樣子,我必須信任自己能處理你的行為後果。我不確定房客會不會破壞房子─我可以信任他們不致如此,否則也只能照合約要求賠償─但我相信無論如何自己都能妥善處理此事。我不確定如果放手不管孩子,他會不會好好做功課,可是我相信無論他表現如何,我都能給予適當的管教。我不清楚配偶是否能與外遇男子斷絕往來,可是我必須確定如果她做不到時,自己仍有辦法解決問題;要是他們不能斷絕關係,我可以選擇離婚,要是我還是決定繼續在老婆身上放感情,就得有把握在歷史重演時,自己能妥善因應。
上述自我對話能讓你不依賴他人,卻增進自己的力量。你終於自覺到別人可能讓你失望,絕不會每次都符合你的期望,你也更意識到身邊親友可能心口不一;他們也可能答應你要戒除某種惡習,後來卻又故態復萌。這些事仍會讓你傷心,但只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所有情況,就不致毀了你或讓你感到氣餒。
在此再度重申:你無法掌控別人。
不過,你可以確信一點,那就是:如果對方沒有發展出新見解或新的成長,那麼他們多半會依循自己過去的想法和習性行事。你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無視於過去的紀錄而繼續相信對方。如果對方破壞承諾,你也必須學會如何因應。當別人違背諾言時,想想看自己會怎麼做:
● 如果老闆四度答應升遷,卻沒有兌現,你就得相信自己有辭職的勇氣。
● 如果約會對象決定分手,即使這也許是最後一次交友機會,你也必須相信自己能面對失望與傷心。
只要你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對別人帶來的傷害,或在對方的行為觸及你的底線時能採取行動,那麼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就都等於做好了心理準備。與其盲目地以為別人會照你的想法去做,還不如學會如何做出有效的因應。 文/克里斯多夫.柯特曼,哈洛.辛尼斯基
摘自《心靈療癒自助手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