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7-21
- 最後登錄
- 2025-5-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19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317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婦女罹「媽媽手」手腕痛20年 針挑手術解疼痛
品觀點/記者 韓文明
2023.12.19 15:27
57歲的彭小姐早年從事餐飲業,反覆過度使用拇指、手腕,進而罹患俗稱「媽媽手」的狄奎凡氏症,左手腕痛整整了20幾年,以前都打類固醇止痛,近幾年效果遞減,日前她騎車轉彎但突然手痛到無力,未打方向燈遭警察攔下。事後接受高雄中正脊椎骨科醫師林高田以針挑手術治療「媽媽手」,術後疼痛大幅改善。
林高田表示,「媽媽手」的正式醫學名稱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因瑞士外科醫生弗里茨‧狄奎凡於1895年詳談此症而得名,「媽媽手」是控制拇指運動的兩條肌腱(外展拇長肌和伸拇短肌),因為長期過度使用發炎造成。
林高田說,「媽媽手」成因及治療和「板機指」類似,只是部位不同,針挑手術是以注射針頭當成刀片,消毒及局部麻醉後刺穿皮膚,以針頭切開、放鬆增厚的第一分隔滑車腱鞘。
患者若想確認是否有「媽媽手」可以芬可斯坦測驗自我檢測,方法是抓住大拇指包在四指內,握拳將手腕向下壓,若大拇指根部疼痛即有可能是「媽媽手」。
彭小姐五專畢業後,承接媽媽經營的麵店,因為生意太好,拇指頻繁使用,且負荷太大重量,造成左手腕罹患「媽媽手」,每次疼痛就去打類固醇,讓疼痛緩解。
彭小姐說,過去1至2年發作一次,近幾年發作頻率愈來愈高,每次痛起來,什麼事都不能做,連擰乾毛巾都不行,過去都去打類固醇止痛,但最近幾年打完類固醇復發時間變短,效果也遞減。
彭小姐上個月騎機車經路口要左轉,手痛到無力沒有打方向燈,結果被警察攔下。為了交通安全,積極治療手痛,到醫院接受林高田在門診的針挑手術,術後左手腕疼痛大幅改善,並恢復正常生活。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