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雄大士爺祭登場!與搶孤並列台灣四大中元祭典 每年僅此三天
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嘉義縣民雄鄉熱鬧非凡,這是當地一年一度的「民雄大士爺文化祭」的舉行時間,今年時間在國曆8月24日至8月26日。這個文化祭與基隆中元祭、屏東恆春搶孤、宜蘭頭城搶孤並列為台灣四大中元祭典,是民雄最重要的宗教與文化盛事。
▲大士爺祭盛況。(圖/翻攝自民雄大士爺廟官網)
民雄,舊稱「打貓」,原是平埔族打貓社的棲息地。隨著歷史的變遷,民雄逐漸發展成為嘉義地區的重要糧倉之一。關於民雄大士爺文化祭的由來,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間。據說,當時北港的泉州人與民雄的漳州人因一文錢的小事而發生激烈衝突,造成雙方死傷慘重。事後,雙方協議通過舉行普度祭典來撫慰亡魂,這就是打貓街普度的起源,也是民雄大士爺文化祭的歷史背景。
▲大士爺祭是民雄每年盛事。(圖/翻攝自民雄大士爺廟官網)
大士爺在台灣民間信仰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相傳大士爺原為鬼王,後被觀音菩薩收服,成為普度孤魂野鬼的保護神。民雄的大士爺信仰最初並無具體神像,每年農曆七月,信徒會製作紙糊的大士爺神像,供奉在廟中,祭典結束後便將神像火化升天。這種傳統延續了數百年,直到2006年,廟方經過神明同意後,首次雕刻了大士爺的木雕神像,永久供奉於廟中,供信徒平日參拜。
▲大士爺神像。(圖/翻攝自臉書財團法人嘉義縣民雄鄉大士爺廟)
民雄大士爺廟的歷史可追溯至清乾隆或嘉慶年間,然而具體的建廟時間已無法考證。廟宇歷經數次天災損毀,特別是在1906年梅山大地震後,廟宇幾乎全毀。此後,地方人士合力重建,將大士爺廟與其他幾間廟宇合併於現址,並將廟名改為「慈濟寺」,以避開當時日本殖民政府的宗教壓迫。直到1987年,廟名才恢復為「大士爺廟」,成為嘉義縣的重要宗教場所。
▲大士爺祭最後一天會進行火化昇天儀式。(圖/翻攝自民雄大士爺廟官網)
每年的民雄大士爺文化祭以創意踩街活動揭開序幕。祭典期間,廟前豎立招魂旗,象徵著向天上發送邀請函,召請孤魂享用普度食品。第二天的重頭戲是放水燈儀式,象徵向水中發送邀請函,通知孤魂來接受祭祀。最後一天,舉行盛大的祈福普度祭典,並恭請大士爺乘坐竹轎前往火化地點,進行昇天火化儀式,為這三天的祭典畫下句點。
(三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