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9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獻唱給誰
音樂在佛教裡,是十供養之一。在《十誦律》中,佛陀曾讚許跋提比丘:「聽汝作聲唄,唄有五種利益:身體不疲、不忘所憶、心不疲勞、聲音不壞、言語易解。」梵唄音樂就是以清淨的曲調,虔誠讚頌的心,禮敬十方諸佛菩薩的真理法身。
佛世時,有一位唄比丘,形貌極為醜陋,但音聲卻很美妙,他所唱誦的梵唄,能感動人畜,讓人慈悲心油然而生。波斯匿王有一次要率領大軍討伐鴦伽摩羅,途中就是聽到唄比丘唱誦梵唄,軍隊馬匹被其音聲攝受,感動得殺心盡除,使得原本要爆發的戰爭,消弭於無形。
梵唄音樂容易攝受人心,令人妄念頓消。《大智度論》提到:「菩薩欲淨佛土,應求好音,國中眾生聞好音聲,其心柔軟,心柔軟故,受化較易。」如馬鳴菩薩作「賴吒和羅」度化了五百位王子出家;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笈多王朝迦膩色迦王也是推廣佛教音樂,倡導梵唄,以陶冶人民的心靈。
中國梵唄起源於曹魏陳思王曹植遊漁山(山東省東阿縣境),聽到空中梵天讚頌,心生感動,於是摹其音節,寫為梵唄,撰文制音,稱為「漁山梵唄」。從南北朝到初唐,也出現多位擅長音樂的高僧大德,如道照、慧璩、曇宗、道慧等人,可以說「唱說之功,獨步當世」、「獨善唱導,出語成章」。
梵唄之所以能流傳久遠,就在於這分深切的感動力量,不但提昇了宗教情操,對於淨化心靈,具有潛移默化的功用,故能發揮利樂眾生的廣大效果。尤其中國傳統梵唄的海潮音唱腔,蘊涵優雅莊嚴的氣氛,在佛教音樂中更占有重要地位。
可惜過去的梵唄,只能在佛殿裡唱給佛祖聽,一般民眾想要聆聽,機會幾乎是微乎其微。但是我認為,梵唄既然能在佛殿裡唱給佛祖聽,也可以在佛殿之外,唱給廣大的社會大眾聽,因為佛陀證悟的時候就說過「眾生皆有佛性」。每一個人就是佛,所以不要把佛和眾生分開;也因此,我初到台灣後,就不斷用心在佛教梵唄音樂的推廣上。
首先,我在一九五七年率領宜蘭佛教青年歌詠隊,灌製了全台灣第一張佛教唱片。出乎意料之外,反應十分熱烈,增添了我無比的信心;一九七九年起,我更率領徒眾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佛教梵唄音樂弘法大會」。後來又成立「佛光山梵唄讚頌團」、「人間音緣梵樂團」等,積極將佛教梵唄從東方帶到西方;先後曾在北京音樂廳、上海大劇院、紅磡香港體育館,紐約林肯中心、洛杉磯柯達音樂中心、德國柏林愛樂廳、萊茵科隆大教堂、英國皇家劇院,雪梨歌劇院等地演出。
我將梵唄音樂從寺院搬上表演舞台,不但沒有褻瀆的意思,還因為唱者以一分恭敬、虔誠的心唱誦,令見者、聞者感受到諸佛菩薩的大悲願,生起歡喜、尊敬之心;唱者聞者,都從梵音海潮中獲得了心靈的淨化、昇華,我覺得這才是唱頌梵唄音樂最大的意義所在。
(星雲大師全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