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9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6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經籙拾荒——什麼是飲丹證盟?
在道教的傳度授籙儀式中,分環破券、飲丹證盟是一個必須經歷的環節。
飲丹,概括性的說應該叫:截發誓天,刺血為盟,飲丹結願,仰告天尊。經三官保舉,五帝證盟,三師受度,以諸天書名。
戰國•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告子》記載:“葵丘之會諸侯,束牲載書而不歃血。”這裡說的歃血就是飲丹的一種。
通俗講,古時候的飲丹就是沾一點血抹在嘴唇上或者額頭上。歃就是用嘴吸的意思。後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宋時期,道教則用銀刀割開食指,將血滴到碗裡,最後師與弟子再把這個“丹水”各自喝了,以照心中無鬼,盟天誓地。再到後來,這個血水成了一種象徵儀式,改用雄雞的雞冠血。清朝時期,這個儀式進一步再演變成了刺血按押,進而又以朱砂代替。這個演變經歷了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知網有一部分這方面的學術論文,此處不做贅述。
當代道教的飲丹證盟,公共資料可以參閱的記錄在《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的第二百二十六卷中,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看。至於各家傳承的本子,各家都藏著。
現在我們說的飲丹證盟在道教的授籙儀式中並不是一處,刺血按押在授籙儀式中一般涉及在“紅黑貢炁”、“合同環券”、“合同契券”、“陰陽憑”、“青黃文書”、“告盟文”等等多個地方,通常在“紅黑貢炁”、“陰陽憑”、“青黃文書”、“告盟文”、“大都功版”這些檔上需要兩位元祭酒(現在嚴格意義上已經沒有祭酒了,現在授籙中的證盟和保舉兩位祭酒只是一個稱呼)與授度弟子同時按押,以完成飲丹裡面的“合保”與“合誓”這一效力。更古早一些的飲丹方式在《靈寶領教濟度金書》也有記載:
“師次券中指破之,並環亦分其一,將右券右環付弟子某,跪受。付侍職,對道前宣讀。畢,藏於心前。次師捧丹水當心。截發誓天,刺血為盟,飲丹結願,仰告天尊。三官保舉,五帝證盟,三師受度,諸天書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萬真受事,天魔敬形。七祖父母,受煉南宮,功成之日,上朝玉清。違心負誓,臨事不神。急急如律令。”
“師捧丹水,吸一口,弟子亦吸一口o分環破券,歃血飲丹,證誓結盟。既依玄律所是,傳受三洞四輔,經籙法科,符圖印訣。今當對聖,一一給授。”
當然,以上只是停留在理想狀態下的書面規矩,實際現在的授籙儀式上都已經大大簡化。
古時候很長一段時間,合同環券是兩個環,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一個環,我們現在看到的還有一個更簡化版的,就是天師府現在在用的那一版,已經整合成了一道符。
以浙江部分地區的授籙奏職儀式中為例,合同環券的正面為籙名與合同花號,背面從左至右書寫授籙人的生辰八字、名字、授籙日期。最後在名字上面刺血按押。合同契券(那個類似符的,實際上那個叫合同券。通常內容為某某某經籙合同契券的篆體字)豎書授籙人的生辰八字、名字,在名字處刺血按押。環券與契券在分環破券的儀式前需要對壇宣讀,度師居左,籙生居右,各執一端。宣讀完畢度師需要附上兩位元祭酒的名字,代表保盟。
保盟結束後,度師持銀刀從中間分破,左半留給籙生,右邊留給度師(度師焚化)。這個左右規則,是從漢朝虎符制度一直延續至今的。漢代在秦朝二十等級軍功爵位制度的基礎上,將徹侯進一步劃分為亭侯、都亭侯、鄉侯、都鄉侯、縣侯。合計二十四等。漢末割據漢中的第三代天師張魯為了方面管理治理下的戶民和百官,也創造了二十四品盟威籙職。早期天師道的制度基本上是仿照漢朝官制。
所以道教的所有符契,是上位持右,下位持左,燒右留左。
當然,同前面一樣,這些制度只是書面制度,在實際生活中的道教科儀法事中很多細節已經隨著時代的演變發生了改變。比如上面所說的,分環破券需要用銀刀,當代基本上是使用壁紙刀(美工刀)。而分環破券、符契,也有大量的反貼符。
至於反貼符如不如法,這不是本文話題範圍。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