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鼻咽癌放療損聽力 植入「人工電子耳」恢復聽力、社交!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10-9 18:53:2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鼻咽癌放療損聽力 植入「人工電子耳」恢復聽力、社交!

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2024.10.09 17:00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一位鼻咽癌患者在20年前罹患鼻咽癌,接受了放療。雖然腫瘤治療成功,但她的聽力逐漸惡化,最終變得嚴重受損,迫使她開始使用助聽器。然而,隨著聽力持續下降,助聽器的效益逐漸減弱,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與他人戴著口罩交談時,她難以辨識對話內容,對生活和社交活動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鼻咽癌放療後極重度聽損 植入人工電子耳恢復聽力
林口長庚耳鼻喉部耳科主任、台中大里仁愛耳鼻喉科兼任醫師詹凱傑說明,上述患者雙側聽力已經達到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損(超過100分貝),中耳雖有輕度放療後發炎變化,但內耳結構正常。因此,經與患者討論,建議進行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作為治療方案。

手術過程採用耳後微創切口,經由乳突骨磨開後,避開面神經成功定位圓窗孔,並使用軟技巧保護耳蝸內部細微構造,緩慢且精確地將電極經由圓窗孔成功完全植入耳蝸內。術中測試顯示電極功能正常,手術順利完成並分層縫合傷口。術後兩週,開機測試,聽力恢復良好。經過一年的密集聽覺訓練,她對人工電子耳的聽力恢復效果非常滿意,能夠順暢地與他人交談並積極參與社交活動。

放療會影響內耳結構 有加劇聽力損失風險
詹凱傑提到,鼻咽癌在台灣的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中3至4人。發病高峰通常集中在40至60歲之間,並且在青壯年人群中相對常見,因此對工作年齡層的影響尤為顯著。放療是目前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但高劑量的放射治療會破壞耳蝸內的毛細胞和神經結構,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

此外,放療還可能引發中耳炎、耳積水或聽骨鏈問題,這些併發症進一步加劇聽力損失。

植入人工耳蝸 大多能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對於鼻咽癌患者,若放療後出現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損(聽力損失超過70分貝),人工電子耳植入可能是適合的治療方式。這類患者通常無法依賴助聽器獲得有效的聽力改善。

詹凱傑提醒,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療後進行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仍面臨一些挑戰和風險,如放療後耳部結構可能發生纖維化、聽神經萎縮等變化,這會增加手術的難度和風險。此外,術中可能遇到內耳解剖異常和纖維化問題,影響手術成功率。然而,研究顯示,鼻咽癌放療後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患者,儘管術後聽力恢復效果因人而異,大多數患者仍能恢復部分語言理解能力和正常交流,顯著改善生活品質。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9 09:1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