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7-8-11
- 最後登錄
- 2024-1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88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728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中風治療新利器!高頻刺激術非侵入性治療時間縮短
三星傳媒/
2024.10.28 10:04
(記者鍾盛增/苗栗報導)78歲的老翁患有心房顫動病史,日前夜裡出現左上肢無力的症狀,隨即被緊急送往為恭紀念醫院。經神經內科卓筱善醫師診斷為缺血性中風,立即接受靜脈血栓溶解治療,治療後,大動作功能逐漸改善,但精細動作仍然明顯受限,為了進一步提升患者左上肢的精細動作功能,卓醫師建議進行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老翁在接受每日電刺激後合併一個小時物理和職能復健。十天後,他的手指靈活度有了明顯提升,一個月後回診,細動作的靈活度已接近正常。
為恭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卓筱善同時也為經顱磁刺激科主任指出,自110年引進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已用於治療30位因腦中風造成的運動功能受損的病患,相關經驗趨於成熟。
近年來,rTMS不僅用於上肢運動功能受損的患者,還有許多文獻支持在中風後平衡障礙和吞嚥困難的治療,除了傳統的治療方式,為恭紀念醫院已開始使用高頻刺激術Theta Burst Stimulation (TBS)方法,這項新技術能將治療時間縮短至十分鐘,大幅減少時間成本和病人負擔,對於年長病患,在臨床上結合rTMS和密集復健治療更為可行。經顱磁刺激利用電磁線圈產生的磁場來影響大腦皮層的神經活動,可分為高頻刺激(通常為10Hz或以上)來增加神經興奮性,或低頻刺激(通常為1Hz)用來降低過度活躍的神經活動。
rTMS能透過低頻刺激來抑制過度活躍的大腦皮層區域,減少對受損區域的抑制作用,促進其功能恢復,rTMS相對安全且耐受性良好,但仍然存在副作用和風險,包括頭痛、頭皮不適或刺激、暫時性的聽力損失(由於磁脈衝會產生敲擊聲,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佩戴耳塞以保護聽力)、癲癇發作(罕見,有癲癇病史的患者不建議接受治療) 。
TBS是TMS的改進型技術,優點為治療時間可縮短。TBS使用成組的高頻脈衝,以theta波節律(約5 Hz)的頻率發送,TBS與傳統TMS相比,具有更短的治療時間(通常僅需3至10分鐘)和相似的療效。傳統經顱磁刺激和TBS都是能夠幫助腦中風患者恢復大腦功能的治療方法。儘管存有潛在的副作用和風險,這兩種方法的優勢在於非侵入性和相對良好的耐受性。在治療前,建議應與醫療專業人員詳談,了解治療的適應症以及可能的副作用與個人風險,以確保治療適合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