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2-16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6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284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樂觀園 】2024曾雍甯個展
展期日期:2024-11-02 ~ 2024-12-21
地點: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186號
參展藝術家:曾雍甯
另一種大觀園:曾雍甯的樂觀園
蝦紅的花瓣,翡翠綠的枝芽,孔雀藍的花蕊,歡迎來到樂觀園。
余英時先生在〈紅樓的兩個世界〉一文中提及,曹雪芹試圖運用二種世界構築《紅樓夢》,一是「大觀園」,一是「大觀園以外的世界」;前者為「理想世界」,後者則為「現實世界」。大觀園是只有女子的世界,引寶玉之語:「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大觀園應該要是清爽的、純潔的,而抽離文本來談,曹雪芹藉由寶玉之口明確地批判了現實中過度剛強、過度混濁的男子世界。我認為曾雍甯在此次個展便如曹雪芹一般,試圖勾勒出「樂觀園」這樣獨特的一個樂園。接著,再細看「樂觀園」這一詞組,可以拆解成最小單位的詞「樂」、「觀」、「園」。「樂」可為副詞,用以修飾動詞的「觀」,也就是說「樂」為一精神態度;而「觀」則是一種觀察、觀看,除此之外,我認為更有一種欣賞、審美的意味在其中;「園」則是一劃分的空間範圍。在曾雍甯的自述中,「樂觀園」實則為其家鄉鹿港真實存在過的一間電影院,滿溢兒時的天馬行空,因此,此次的個展「樂觀園」亦可說是現實與理想的交織樂園。
而曾雍甯所構築的「樂觀園」,除去了魯迅所云《紅樓夢》「悲涼之霧,遍披華林」的基調,是純然使人重新體驗「樂」之美好氛圍。然,他們同時皆有「夢」之元素;「夢」同時是《紅樓夢》和「樂觀園」之入口。作品〈嶢嶢62〉便是我最喜歡的一幅「夢」,在中國抒情傳統中,「抒」可訓為「杼」,而「杼」之意義為「織」,也就是說,抒情傳統便是作者以「織」這一方法,將內心所思外顯(express),因心靈所思極為複雜,因此以「織」網的方式盡顯,〈嶢嶢62〉中可見曾雍甯以細膩的筆觸織出一幅歡愉的夢境。在前段裡我曾提及「觀」不僅是「觀察」,更有「欣賞」和「審美」之意,而這幅作品的背景以「留白」之方式處理,是因其審美的對象為「整體大自然」,甚至為「宇宙」。在劉綱紀先生〈楚藝術美學五題〉一文中,他主張「楚藝術」中的「流觀意識」對中國藝術影響深遠,其中,它使得中國藝術從不侷限於一事一物,而將眼光放於整體宇宙,並且在「有限」之中追求「無限」,故中國藝術裡常省略背景,因背景本為「宇宙」,而人類在「宇宙」這樣的背景板下生活。〈嶢嶢62〉中以白色為宇宙,曾雍甯以「散點透視」之法編織他的廟宇審美經驗,編織他對於原鄉的懷想,編織他所有歡愉的夢景,綜而得「樂觀園」。
王維《山水訣》:「咫尺之圖,寫千里之景。東西南北,宛爾目前,春夏秋冬,生於筆下。」我認為曾雍甯的作品,可以視作中國傳統山水的再詮釋,故而他的畫作當中,含有王維所述的山水畫特徵,在有限的畫布中,表達無限的情思。若說他早期的畫作是小步舞曲式的飄飄然,像是夏季的煙花,那麼,他近期的作品變便如緩慢的行板,如同秋季萬物的豐收,像是「嶢嶢」系列,可見〈嶢嶢51〉或是〈嶢嶢55〉,樹木的根鬚落於地,山巒也巧妙地減慢了畫面的節奏。然而,容我再次強調,其花草樹木的運動狀態並非從「漂浮」至「靜止」,而是減緩速度,畫面依然是流動的,在最新的系列「脈脈」或是「浮日光」皆可見潑灑顏料的痕跡,我認為那些痕跡完美地印證了曾雍甯如一秉持著「流觀意識」。另外,我認為潑灑痕跡便是貫穿「樂觀園」之源源水流,在《紅樓夢》的「大觀園」中,貫穿其中的為會芳園的「一股活水」,而在傳統的庭園之概念中,山水、花木和建築本就合一,因此我認為「樂觀園」確實名副其實為一樂之庭園。然,「大觀園」中從會芳園流出的活水影射著從最髒汙之地流出的水源,終會污染理想世界;然,曾雍甯的水流是七彩而清澈的,像是從織女星那兒借的霓虹織線,串起旖旎的夢境。
另一種大觀園,曾雍甯的「樂觀園」,理想與現實交織之地,旖夢之地。春夏秋冬,東西南北,皆寫於斑斕之中。目光所及,蝦紅的花瓣,翡翠綠的枝芽,孔雀藍的花蕊,歡迎來到曾雍甯的「宇宙」。文:黃荷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