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5-21
- 最後登錄
- 2024-11-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31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748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莫名發燒、瘀青?我可能得血癌嗎?台大醫揭「1診斷標準」別嚇自己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24.11.11 10:00
血癌是一種骨髓惡性疾病,導致造血功能的喪失。台大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侯信安,召集26位血癌專家共同撰寫,於《血癌全攻略》一書中,詳述「8大血癌」的治療方法與照護,包括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淋巴癌?等,希望做為病友與家屬的參考。以下為原書摘文:
初步診斷:病史詢問與身體檢查
當病人因為身體不適或各種原因向血液腫瘤科醫師求診,醫師首先會詢問病人有無家族病史、最近身體出現的症狀,並搭配視診、聽診、叩診、觸診等對身體不同部位的檢查,來評估病人狀況。
例如,醫師會詢問病人的體重是否莫名減輕、有無不明原因反覆高燒,同時透過觸診了解病人是否有淋巴結腫大的症狀。若出現相關症狀,就可能朝淋巴癌的方向安排後續相關檢查。若是同時出現出血、結膜蒼白與骨頭疼痛等症狀,則代表造血功能出現異常,可能與白血病有關。
換言之,經病史詢問與身體檢查取得的完整資訊,對於臨床醫療團隊是很重要的武器,也是加速診斷的不二法門,方便及時安排後續的檢查。
確認診斷:抽血搭配抽骨髓與病灶切片
除了上述初步問診與檢查,血液惡性疾病的確認診斷,還需要透過血液檢查搭配骨髓穿刺與切片或淋巴結切片,對病人來說,就是需要抽血、抽骨髓與病灶切片。抽出的血液與取得的檢體,醫師會根據疾病的不同特性,在實驗室進行深入分析,以確定疾病的診斷與分型,做為治療方法的參考。
血液檢查:透過血液檢查,可以了解血球的數值與血球的分類。血球數值都有參考值,數值高低起伏常發生,即使短時間出現紅字也不用過於擔心。但當數值異常高或極端低、數值越來越高或越來越低、分類異常,就是一種警訊。例如,白血球若飆高到數萬以上,在排除感染等原因後,就可能是白血病的徵兆。
【成人血液常規檢查值參考表】
*此參考值為台大醫院使用,各家醫院的參考值略有不同,請以您就診醫院為主。
*g/dL=克/百毫升;μL=微升
從身體檢查與血液檢查中,若發現不尋常訊息,醫師會根據相關症狀與資訊,安排進一步檢查來確認診斷。若懷疑是白血病,會安排骨髓穿刺與切片檢查;懷疑是淋巴癌,則需要淋巴結或腫瘤處的切片。
骨髓穿刺與切片檢查:骨髓穿刺(俗稱:抽骨髓)的目的,是要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及細胞形態,其結果可做為診斷疾病及制定治療計畫的依據。骨髓穿刺一般是自骨盆腔的腸骨抽取骨髓液與骨髓組織切片,有時候也會從胸骨(少見)來抽取骨髓液。穿刺時,首先會消毒皮膚、局部麻醉,以穿刺針從骨髓腔抽取少量骨髓液。骨髓切片,則使用特殊切片針切一小塊骨髓組織做切片檢查。骨髓檢查是一項相對安全、方便且能迅速評估骨髓功能是否正常的方法。
病灶手術切片檢查:淋巴癌和其他固態腫瘤癌症一樣,需要從懷疑的病灶取得檢體化驗,才能確認診斷與分類。一般切片技術可分為:
粗針切片:利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使用約莫一根原子筆筆芯粗細的針,進行局部麻醉,即可進行切片,過程約30分鐘。另外,診斷時不建議使用細針抽吸的方式來取得檢體。以細針抽取,檢體可能不足,會造成判斷失準,或是無法做全面的分析。
手術切片:當粗針切片無法獲得確定診斷,或是腫瘤位於某些特殊部位,例如胸腔或腹腔內,就必須透過手術採檢。做手術切片時,多數病人可能需要全身麻醉。
影像學檢查:初診斷時也經常需要各類影像學檢查,以讓醫師更清楚掌握身體受侵犯的部分。
X光檢查:例如,透過胸部X光觀察心、肺與縱隔腔。如果是淋巴癌,可確認縱隔腔淋巴結或肺部有沒有被侵犯。多發性骨髓瘤也可以透過X光檢查,找出骨頭可能病變的地方。
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淋巴癌初診斷時,用來評估身體哪些淋巴結受侵犯,是疾病分期的重要工具。有些疾病或感染也會透過電腦斷層來判斷嚴重程度。也可以透過電腦斷層引導來進行病灶處切片。
核磁共振造影(MRI):若有中樞神經系統受侵犯的可能,即需要搭配MRI檢查確認。
正子攝影(PET):透過帶有放射性的葡萄糖分子在體內的訊號,判斷癌細胞的所在位置。
超音波檢查:可偵測肝、脾是否受侵犯或腫大。有問題的病灶,也可以透過超音波做穿刺或切片來取得檢體。
「分子生物學分析」為重要參考依據
取得相關檢體之後的檢測與分析,是診斷、分類與治療最重要的依據。目前,血癌的診斷已從過去的形態學進展到分子生物學,透過基因、染色體研究的進展,搭配醫療科技的進步,醫師、科學家對疾病看得越來越透徹。
他們能從骨髓或血液中出現的分子生物特性,又稱為生物標記(Biomarkers),也就是染色體變化、基因突變,及其他分子生物可偵測到的基因標記,更清楚掌握疾病。現在臨床上白血病的分類已運用上述資訊搭配病人身體狀況,將病人做低中高風險分群,這部分後續在疾病單元會有更多詳細介紹。目前常運用的病理組織分析包括4大類:
細胞形態:早期形態學是透過顯微鏡來觀察細胞的形態,以做分析。像是淋巴癌中因為細胞形態不同,可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癌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治療方式不同,預後也不同。又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根據細胞的形狀分為M0–M7共8類。不過在分子診斷的世代,目前這樣的分類對於治療安排、疾病預後,已沒有太大影響。
免疫分析:癌細胞帶有不同抗原蛋白標記,這些標記可以用來協助診斷、治療。像是多發性骨髓瘤,確診的指標之一是要透過免疫分析,確認血清或尿液中是否存在M蛋白(有M蛋白,即是有單株免疫球蛋白增高血症)。淋巴癌中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中的B細胞類型,則有CD20的抗原表現,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以搭配使用。
染色體分析:人類有23對共46條染色體,科學家發現某些血癌病人的染色體出現重複、轉位、倒轉、刪除等異常變化,而染色體的特殊排列跟某些類型的血癌有強烈相關,像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在第9和第22對染色體發生移位。針對這種染色體變化可使用標靶藥物治療,九成以上的病人只要規律服藥,癌症就能像慢性病一樣得到控制,倘若治療效果極佳,則約有半數會有停藥的可能。
基因變異分析:有些疾病的發生已發現跟某些基因變異息息相關,所以診斷時可透過基因檢查做為確診條件之一。比如骨髓增生性腫瘤,已知與JAK2、CALR、MPL基因突變有關,所以可利用基因檢測來確認診斷。針對這些基因變異,分析得越透徹,越有利於疾病的控制。
病理檢驗報告,就如同血癌病人的第二張身分證,可將疾病做更精準的分類。目前有些檢驗需要自費,各家醫院的檢驗項目也不同,建議診斷時盡可能獲得完整資訊,更有利於醫師進行後續治療規劃與預測病人的預後。這部分請跟你的醫師充分討論。
(本文摘自/血癌全攻略:完全解析八大血液腫瘤、相關治療與照護/天下生活)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