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2-16
 - 最後登錄
 - 2025-10-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294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一個歸家的故事 
 
 
  
香港前特首曾蔭權先生在判刑前發表了文章,祈求天主賜他寧靜的心靈去接受無法改變的事,並以苦難作為通往平安之路。 
 
苦難如何通往平安? 
 
我不清楚曾先生的意思,但盧雲神父在《浪子回頭:一個歸家的故事》卻有一個說法。他講述耶穌受洗時,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瑪三17]那時,耶穌還未開始宣講,天父已愛他了,因為天父的愛是無條件的。跟著,耶穌被帶到曠野。在那裡,卻有魔鬼的聲音告訴他說,愛是有條件的。他必須證明自己有才能、有名聲、有權力,才會被愛。耶穌當然不怕魔誘,但盧雲神父說他也熟悉這些聲音,並引用了聖經浪子回頭的故事[路十五11-32],反省自己也曾是故事中的小兒子。盧雲神父接著說:只有當小兒子喪失一切時,他才會想起自己的兒子名份,回歸父家。 
 
這也是苦難通往平安的路。 
 
其實,我也曾懷疑天父白白的愛,也曾像小兒子一樣,努力去爭取世界上那些有條件的愛。我沒有喪失一切,及時回頭,只是比較幸運罷了。 
 
不過,稱自己為「小兒子」,又好像有點不公平。我經常參與主日彌撒,也有為教會服務。可是,盧雲神父提醒我們,大兒子也是浪子,也需要歸家,卻更難回頭。對罪人的冷漠和鄙視,令大兒子不願參加父親的歡宴,以致分享不到父親的喜樂。原來在教會工作,不一定得到喜樂。當我為自己的「聖潔」而沾沾自喜,並隔岸觀火,好奇地看別人受到什麼懲罰時,我會變得懊惱和萎靡。我的內心被禁錮了,就算聽見「奏樂和歌舞的歡聲」,我也像大兒子一樣,不會被感動。只有當大兒子像父親一樣,跑上前去,撲到弟弟的脖子上,熱情地親吻他,才可以一起歡宴喜樂。只有當我的雙手,成為父親那雙寬恕、安慰、醫治的手,我這個「大兒子」,才真正浪子回頭。 
 
讓我們在生活中,對別人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接納。這樣,我們才能回歸父家,享受天父白白的愛,並聽見祂說:「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路十五31] 
 
(天主教平信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