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3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38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佛教的建築
自古以來,佛教寺院的建築,重檐飛翹,壯麗宏偉;尤其有很多的叢林,前殿、中殿、後殿,有堂有塔,有樓有院,左右廂房,整齊對稱,鐘樓鼓樓,兩相遙對,亭台樓榭,園木扶疏,簷廡相接,殿堂一進一進,一層一層,重重疊疊,重重無盡。可以說,整個大叢林就如一座皇宮一樣。
叢林裡,幾廳、幾殿,愈多表示愈莊嚴,愈為信者所崇拜。例如揚州天寧寺,過去他們就很自豪的說:「一寺九門天下少,門廊十殿世間稀。」其實,依現在環境而論,多少門不是重要,他需要多少電梯、多少無障礙的空間,以供行動不便者也能自如行走。
現在的寺院,有多少走廊、多少殿堂也不重要,他需要有多少的教室,多少的講堂,多少的集會所、談話室、繪畫展覽館、表演廳、電腦教室、視聽中心、安寧病房……。像過去的藏經樓,只是作為藏經之用;現在的圖書館,要能夠讓人閱藏。還有滴水坊,供應往來大眾的餐飲方便;想要抄經、讀書的,有抄經堂、閱覽室;喜歡禪修、念佛的,有禪堂、念佛堂。
再有一些特殊的建築,如以變相圖方式,介紹西方極樂佛國的淨土洞窟,呈現佛陀說法的靈山勝會、祇園講堂,改變過去傳統用十殿閻羅的恐怖教化,而是用歡樂溫馨的傳教方式,令人對美好的人間淨土心生嚮往,這是佛教建築的新義。
當然,寺院的停車場也很重要,因為現在客人來不來,與停車場有很大的關係。你能停腳踏車的,只有接引腳踏車程度的信徒;能停摩托車的,是摩托車的信徒;能停小轎車的,有小轎車的信徒;能停大巴士的,有大巴士的香客,所以一間寺院的發展,也要看停車場運用的價碼。
可以說,建築道場和佛教的發展,關係重大。過去太虛大師為了佛教,那麼有理想、有熱情,也想革新佛教,只因為他沒有道場,也是不能稱心滿願。
但是現在的建築學,不斷在改進,中國宮殿式的建築,慢慢地也在減少;整個社會環境在變化,人口增加,對於土地的利用,改以大樓模式。在大樓裡面,你可以設立大講堂,也可以設立藏經樓,也可以設立大雄寶殿,甚至辦學度眾,接待十方。
現代的建築,不再只是建造一個殿堂,供奉佛菩薩、五百羅漢、幾大金剛,因此可以容納百人的教室,千人的講堂,萬人的大會堂,對於現在佛教的發展,更為需要。
關於寺院的建築學,就以佛光山為例,向各位報告:
我們為了提倡佛教的現代化,佛光山有三千人的集會堂,有兩千人的大會堂,以及多個可容一千人、五百人、三百人、兩百人、一百人的講堂、會議室;而且為了讓現代的信徒前來問道、聞法、共修,甚至設有抄經堂、念佛堂、禪堂。另外,各殿堂都可進去禮拜,與諸佛菩薩接心;還有可以參與共修的短期出家、八關齋戒等,都有相同的意義,只是名稱不同,但度眾的功德,應該是不二的。
改變就是進步,一再的保守,慢慢的會隨時代被人淘汰。因此近來寺廟的建築,可能要提出一套像天主教堂的模式,如基督教堂有一個十字架的標示。至於佛教的道場怎麼現代?當然還是需要由教界來統一殿堂的名稱、殿堂的設施、殿堂的功用,這也是這個時代所需要,佛教界應該給予改進的方便。
寺院對信徒而言,是人生的加油站,是諸上善人往來的聚會所,是去除煩惱的淨土,是啟發道德良知的學校,是提升文化修養的藝術中心,是廣結善緣的功德所;寺院為萬千眾生作得度因緣,所以寺院建築,不容等閒視之。
(星雲大師全集)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