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2-16
- 最後登錄
- 2025-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210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呼吸修煉:安定心神、去病延年的服氣功法
呼吸修煉在日常修行中要循序漸進,每日以行兩次為原則,時間最好在清晨初見陽光和夜晚臨睡以前。夜晚應面臨清泉,面向明月,吸納清氣為佳。這樣,取用日月精華,山林爽氣,是道教中最寶貴的方法。
道教的呼吸調息功法
道教的呼吸修煉,即所謂的“氣”的修煉。
道教中“氣”的概念,內涵有三個要旨:
一指先天氣,即父母精血構胎時的元陽氣;
二指後天氣,即通過飲食物質所化生的能維持生命存在的能動力,以及各臟器官的功能作用等;
第三,指自然界的空氣,即呼吸氣,通過呼吸修煉達到養氣全神、去病延年的作用。
道教中把呼吸的鍛煉稱作為“調息”、“調氣”或“吐納”。調息法是道教氣功的基礎,也是一種很好的養生健身的手段。這是因為人們心頭念依著事物,則往往散亂游離,不能自主。雖能暫定,不久又會散亂。
所以修煉呼吸調息功法,使心息相依,拴繫念頭,使心神由散而定。
調息服氣法
呼吸功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調息服氣法。它與現代氣功中所講的調息、吐納、內視氣功法、守丹田氣功法等是相似的。《莊子•刻意》:“吹噓呼吸,吐故納新”,嵇康《養生論》:“呼吸吐納,服氣養身”,就是指這種服氣修煉。
人體的自然呼吸,本身就是吐故納新。但吸納新鮮空氣,在道教中有許多種方法,如服六戊氣法、服三五七九氣法等。道教功法認為吸入天地間的四時正氣,日、月、星的精氣,長存在腹內,就可以長生。至於吐氣,在漢代以前只有吹、句、呼三種方法。吹是吹出涼氣,句是呵氣,呼則是呼出體內廢氣。
隋唐以來,在這三種方法的基礎上,又發展成吹、呼、唏、呵、噓、呬六種。唐代者名道士司馬承禎《服氣療病論》說:“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微而行之,名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吸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咽,皆出氣也。”
古代利用這六種方法來治療自身中某些不適,如:“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溫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熱,呼以去風,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咽以解極。”這六種方法,只不過是區分吐氣時不同的深淺度。
修煉這六種吐氣功法,可以達到去寒、除熱、解鬱、散風、消煩、理氣、化滯積的醫療作用。著名的修煉法如六字氣訣法、六氣治肝法、六氣治心法、六氣治腎法、六氣治肺法、六氣治脾法、六氣治膽法、陶弘景六字訣、孫思邈六氣法、嵩兵仙人六氣法等。
呼吸訓練應循序漸進
呼吸功法的要旨是通過呼吸鍛煉,增強肺部的活動能力,加大氧氣的攝入量,擴大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呼吸中要求氣息均勻,輕緩而深長,達到調息服氣養身、服氣療病的雙重目的。
呼吸功法中還有行氣布氣法,這是在呼吸修煉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一種氣功療法。當氣體進入身體後,在主觀意念的誘導下,循行人體內一定的路線,作用於四肢經絡,五臟六腑,引起內臟功能的某些非器質性變化。在這一運行中,潛在地就存在著疏通氣血、改善機體功能的防病治病作用。
所以《療病論》曰:“以我之心,使我之氣,使我之體,攻我之疾,何往而不愈哉!”這種呼吸行氣養身療病功法所根據的理論是建立在祖國醫學的經絡學說、髒象學說的基礎上的。所以,《療病論》中說:“用氣攻病,雖攻其處,膚腠散出,然兼依明堂圖,取其所療之穴,想而引去,尤佳。”
這種功法在現代臨床治床治療中實踐證明確有療效,尤其對於精神情緒有關的疾病,如:失眠、健忘、高血壓、神經性胃病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行氣療病功法還包括為他人治病,如:現代氣功師用發氣、放功等運氣手段,為別人治療疾病的功法。
呼吸修煉是一步一步深入,一層一層成功的,因此,在日常修行中要循序漸進,每日以行兩次為原則,時間最好在清晨初見陽光和夜晚臨睡以前。夜晚應面臨清泉,面向明月,吸納清氣為佳。這樣,取用日月精華,山林爽氣,是道教中最寶貴的方法。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