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0
- 最後登錄
- 2024-12-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832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0550
- 相冊
- 8
- 日誌
- 27
狀態︰
離線
|
在川普政府退出「伊朗核協議」體制後,美國與伊朗,乃至於歐洲其他國家與伊朗的核協議談判,都陷入困境。
美國試圖透過恢復制裁與施壓政策迫使伊朗重新談判,但雙方始終未達共識。
拜登政府上任後,試圖恢復與伊朗的外交接觸並重新加入核協議。然而,伊朗提出條件包括解除制裁及保證不再退出協議,使談判複雜化。
同時,伊朗核計畫進展快速,亦令國際社會深感擔憂。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例行報告警告,伊朗濃縮鈾數量與純度日益增加,甚至已接近武器級水準。
談判過程中,區域緊張局勢持續升溫。伊朗在中東的多個代理人,不斷攻擊美國盟友與美國重要的關鍵利益(如航運)。
此外,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等區域國家,也對美伊談判結果抱持高度戒心,凸顯伊朗核武化,恐全面改變區域安全格局的威脅前景。
隨著談判無疾而終,不僅無法遏制伊朗核計畫,也延續區域不穩定局勢,甚至因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全面擴大。
突破時間縮短 風險增加
隨著伊朗接近獲得核武臨界點,其「突破時間」則成為評估伊朗核計畫風險的核心指標。
「突破時間」指的是一個國家,從決定製造核武器到獲得足夠武器級核分裂原料(鈾或鈽)所需的時間。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2024年7月確認,伊朗核突破時間已從「至少1年」,縮短到「可能只需1至2週」。
這表明伊朗能迅速將現有純度60%以上的高濃縮鈾庫存,濃縮至武器級別的90%純度。
此外,IAEA報告多次強調,伊朗正快速累積高純度濃縮鈾,且其核設施中已存有可製造多枚核彈頭的原料。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在2024年7月報告中,
也罕見未提及先前報告關鍵句:「伊朗目前並未進行必要核武研發活動,也無法製造可供測試核爆裝置。」
引發外界猜測,伊朗可能已啟動武器化進程。
要評估美國如何應對伊朗成為新擁核國,須從回顧其他敵視美國的國家擁核後行為開始。
以蘇聯為例,於1949年進行核試後,美國空軍在1個月內提出新備忘錄,表達對蘇聯可能對美、英核子攻擊的可能情境,
促使美國於1950年代大舉增加軍費,確保在冷戰時期具備對蘇聯優勢,這也直接影響國際局勢。
1960年代初期,中共大力發展核武,美國政策制定者亦深感不安,畢竟當時中共領導人毛澤東一再發表核戰激進言論,
美國國防部甚至評估認為,中共取得核武後,可能會積極使用或威脅使用,藉此把美國趕出亞洲,同時提供核武給越南與北韓。
最終這些評估並不完全準確,因中共在1970至1990年代核武政策相對保守,在核武擴散部分也相對節制,只在1980年代初期,提供巴基斯坦核武設計圖,與可製造2枚核武的武器級濃縮鈾。
北韓在1970年代尋求獲得核武,但中共拒絕協助北韓,蘇聯也只提供有限幫助,
自1990年代開始,北韓積極尋求建立獨立核武能力,並多次威脅要將首爾「化為一片火海」,
但實際上,北韓雖進行多次核試,但核裝置效能仍受到各方質疑。值得注意的是,北韓、俄羅斯和中共,
雖從未動用過核武,但這3個國家的擁核地位與能力,仍對印太和歐洲安全決策產生重大影響。
當前俄國核武實力,仍直接影響美國與盟邦支援烏克蘭決策,北約甚至必須得以克制、緩慢升級的方式軍援烏國
;中共核武實力也直接影響美「中」關係,讓美方在應對臺海、南海與東亞局勢時,須考慮複雜衝擊與影響;
北韓核武實力雖不明,但仍對印太地區造成直接安全影響。這種能力,無疑是伊朗無法輕易放棄發展核武誘惑主因之一。
強化國防合作 應對挑釁
伊朗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多次明確表態美國是「頭號公敵」,以色列是次要目標。本文憂心,鑑於伊朗伊斯蘭政權宗教與意識形態特性,
伊朗行為可能與其他已獲得核能力的國家截然不同。隨著伊朗逐漸接近突破核武門檻,本文對美國政府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發展與部署摧毀伊朗核武能力所需技術:伊朗目前在納坦茲和福爾多,擁有深埋地下,且獲得強化加固的核設施。
美國必須保留摧毀目標能力和選擇權,以確保伊朗無法繼續核武計畫。
2.最大化對德黑蘭外交與經濟壓力:美國應恢復「最大程度施壓」政策,藉由外交行動和經濟制裁,切斷伊朗核計畫的資金來源。
3.支持以色列防禦能力:美國應繼續支持以色列,提供武器、情報及其他援助,讓以色列足以應對伊朗威脅,
同時支持以色列在應對具體威脅時的自衛權,必要時提供目標定位及作戰支援。
4.加速對阿拉伯盟友軍售:美國應優先考慮向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及其他波灣盟邦,提供防空系統、無人機防禦技術等先進武器。
5.促進以色列與波灣盟邦國防合作:美國應積極支持以色列與波灣國家,在情報共享、防空整合及軍事演習等安全合作。
6.擴展區域飛彈防禦體系:美國應協助中東盟友建立,並拓展區域防空和飛彈防禦體系,包括早期預警系統與多層飛彈防禦能力,有效應對伊朗威脅。
擴大軍事部署 嚇阻野心
7.提升地區嚇阻態勢:美國應在波斯灣、紅海及地中海擴大軍事部署,以發出強烈嚇阻信號,制衡伊朗侵略,同時增強盟友信心。
8.擴大與改善美國煉油能力:美國應提升國內煉油能力,減少對中東原油依賴,從而應對伊朗對航道的干擾。
9.重振戰略石油儲備 (SPR):美國應加強對戰略石油儲備投資,調整SPR管理方式,確保一旦石油供應中斷時,有足夠應急資源可用。
10.確保美國具備偵測與預警彈道飛彈發射能力:美國應持續投資太空、海基與陸基預警系統,
強化美國飛彈預警與防禦能力,同時應與盟邦夥伴分享情資,以應對來自伊朗的潛在威脅。
隨著伊朗接近突破核武門檻臨界點,美國正面臨歷史性挑戰。伊朗擁核不僅威脅中東地區,還將直接改變全球安全格局。
美國必須果斷地透過加強軍事嚇阻,推動盟友合作,強化經濟制裁遏止伊朗,並為最壞情況做好準備。
伊朗擁核風險,不只於軍事用途,更在於改變區域權力平衡,激發其他國家追求核武器動機,進一步引發全球核擴散。
美國及其盟友共同利益,植基於阻止這一結果,積極確保伊朗無法對區域與國際穩定與秩序,構成長期威脅。
~~~~~~~~~~~~~~~~~~~~~~~~~~~~~~~~~~~~~~~~~~~~~~~~~~~~~~~~~~~~~~~~~~~~~~~~~~~~~~~~~~
雖然將核彈頭縮小成足以讓飛彈投射的酬載,
需要許多強大的技術與挑戰,
不過根據多方管道分析認為,
伊朗國家具備足夠能力與能量來克服這些外來的挑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