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2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苦空無常的究竟實義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謝絕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12-10 00:26: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苦空無常的究竟實義

佛陀說法,都是隨弟子的根機利鈍,而有不同的教化,但是佛陀也有許多基本的思想、教義。例如,全世界公認的原始佛教時代,佛陀經常講苦、空、無常、無我;到了後期,才鼓勵信徒要行六度萬行,要發四無量心,要學四弘誓願等。

我們所了解的原始佛教,佛陀對人間的看法,說苦、空、無常、無我等,是非常究竟的。不過,後代的弟子、信徒,因為對佛陀的教化沒有深刻的體認,多從消極上講說人間的苦、空、無常、無我,使得一般信徒都跟著從消極面去體會,讓人感覺到佛教的人生沒有美景、沒有光彩。

遙想人間的佛陀都在社會上生活、托缽、乞食、說法,度化眾生,後代的佛教徒卻主張要入山隱蔽修行,與社會脫節,把積極救世的佛法轉為消極避世的意思,甚為可惜!以下謹就佛教的根本教義加以闡述,並說明其與人間佛教的關係。

……………………

不少佛子把人生說得苦不堪言,並強調苦有生死苦,有三苦,有四苦、八苦……無量諸苦。其實佛陀提出苦的實相,是要我們正視這個問題,從而進德修業,去除苦因,得到究竟安樂;不是要讓我們感到人間是苦,就厭離人生、就感覺到娑婆如苦海、三界如火宅,人生沒有意義、人生活得沒有目標,因此不愛世間、厭離世間。

苦,不該是這樣認識的。苦,不是什麼不好,從積極上來說,苦對於我們人生有極大的貢獻;因為苦,是我們的增上緣,苦,是我們的營養劑。它給我們學習、給我們奮鬥、給我們增上、給我們成熟、給我們超越,有能量的人可以刻苦自勵,對人生是有正面的助益。

以離苦得樂而言,讀書的人,沒有十載寒窗之苦,哪能有金榜題名之樂?農人不辛苦的耕耘種植,怎麼會有好的收成呢?軍人不吃苦,怎麼能升為將軍?工程人員不細心的研究,怎麼能成為專家?沒有工作上的辛苦,哪裡能有成就?父母生育子女,不教育、不辛苦扶養子女,他們怎麼能長大成人呢?子女成人了以後,對老年的父母,不辛苦的去孝敬、奉養,又怎麼算是人間的倫理之道呢?花草樹木不經過嚴冬的寒霜冰雪歷練,哪來春天的芬芳撲鼻呢?一些動物不經過寒冷的冬眠或酷熱的夏蟄,不去適應苦的過程,又怎能繼續存活呢?

苦,是我們的老師;苦,是我們的力量;苦,能幫助我們成就;苦,讓我們給人家稱讚。苦,好像泥土做的瓦罐經過火烤,它就會堅實;瀝青被壓縮之後,就會堅硬踏實,給人行走;就說是黃金吧,也要歷經艱苦讓洪爐來冶煉;就是白玉吧,也要辛苦地讓工匠琢磨才能成器。

苦,也是一樣,它可以給我們訓練,給我們堅強,給我們向上,給我們奮發。人生又怎麼能不透過苦,來發展未來的成就呢?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佛教裡成功的修行大德,都是經過千錘百鍊、千辛萬苦,才能與道相應,才能修行成功。就是佛陀吧!沒有六年苦行的基礎,後來的悟道也不是那麼容易。

千錘百鍊 人生超然開闊

明朝于謙有詩云:「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我們粉牆用的石灰,沒有經過開挖、火燒、水溶、錘擊等嚴竣的工序,哪裡能成為潔白的粉末,來美化房屋,供人居住?

苦,是世間的實相,這是不錯的。如佛教說八苦,有所謂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等苦。生,父母生兒育女,那種辛苦,誠然是難以言喻;老了以後孤苦伶仃,甚至沒有人照顧,那也是苦不堪言。有病了,本來心裡就有貪瞋愚痴精神上的苦,再加上皮肉的痛苦,如浪潮般的折磨,真可謂內外交煎,苦迫逼人;還有世人普遍畏懼的死亡,更加深了世間諸苦叢生的印象。

甚至還有恩愛的別離、冤家的相會、萬般希望卻不能獲得等等,這些苦都讓人深感煎熬。乃至一天當中遇事觸緣,身心受寒暖、勞累、辛勤……產生了各種煩惱,你也不能說人間不苦。

但是人間這許多苦難,不是不能克服。例如:父母生兒育女是苦的,但是把兒女抱在懷中的那種喜悅安樂,這樣的苦不也帶來幸福希望嗎?甚至一些貼心的兒女,時常給予噓寒問暖,照料關懷,不也讓父母感到溫馨備至嗎?

老是苦,但也有人老了以後,頤養天年,享受兒女團聚,享受含頤弄孫,享受天倫之樂;老了可以居家相惜,兒孫孝養,這不也是另一番情趣嗎?老,受人的尊重、受人的侍候,受人的奉養,老也有老的喜悅、老的成就;就是老年退休了無人孝養,也可以發展第二春,讓自己的人生更超然開闊。你能說老一定是苦嗎?

體悟病痛 不執著不貪戀

就是有病了,我們可以到醫院,找不同科的醫生,為我們治療各種的病痛。但你也要懂得病理,要知道營養,要知道保健,要知道運動,才能康復。就是在病榻上,現代醫護人員的照顧侍奉,有時候病中也能得到諸多的因緣,得到許多的關懷,你也不能說,有病絕對是苦。有很多的人,藉病養息,與病為友;或者在寂靜的地方安養,與大自然共居,散步、看花,和青山綠水同在,反而因病得閒,讓身心獲致深層的放鬆與沉澱之後再出發,也未嘗不是因病得福。

俗話說,吃了飯食哪裡能不消災呢?病痛也不是完全不好,有的人希望生一點小病磨鍊自己,佛教大德常說,修道人帶三分病,才知道發道心。病,不也能幫助我們人生的增上和超越嗎?經典裡說,身體上有老、病、死、生的苦,心理上有貪瞋、愚痴的苦,只要你有佛法,就能透過磨鍊,從心不苦,做到身不苦。

更何況忙碌的人希望生一點小病,可以休息幾天;健康的人也希望有一些小病,來體會病中的意義。病可以讓我們認識人世間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以指望長生不老。病的痛苦讓我們看到世間真實的一面,讓我們對世間不必貪戀、不必執著,所謂「英雄只怕病來磨」、「有病方知身是苦」,知道病苦就不會執著。人往往因為有病,就不會永久貪戀虛幻的榮華富貴,進而尋求生命的真實意義。不是有許多人因為大病一場而看破人生嗎?對人生能有另外一番體悟,這也不是絕對不好的事情。

說到死亡,一般人認為死亡最苦,其實,死亡不但不苦,可以說,還是一種喜悅。因為年老衰殘的身體,等於破舊的房屋,必須拆了重建,才能住人;損壞的引擎,必須汰換更新,才能使用;又好比花草樹木,不修剪枯枝殘葉,沒有希望,沒有未來,那才是愚痴,等於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環,冬天過去了,還怕沒有春天的百花開放嗎?

生命不死 輪迴循環不已

死亡,不是死了就沒有。就像花果成熟了,果實是那麼的甜美,那麼的豐收!這一期的果實收成了,種子又會再生長,繁衍出下一期的收穫;人生也是一樣,老病死亡以後,色身雖然毀壞,但是我們的真如佛性不滅,正所謂生命不死。就等於燒火的木柴,一根木柴燒完了,再接著另一根木柴,一根根木柴彼此不同,就如生命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也不相同,但是生命的火苗一直延續焚燒,不會間斷。

又如念珠,一粒一粒的珠子,就好像一期一期的生命,彼此之間用業力的線,把前後期的生命體串連在一起,輪迴、循環不已,不會說死了就消滅沒有,只是因為人有隔陰(我)之迷,隔了這一個身體,就是隔世了,就像隔了一道牆壁,你在那邊,我在這邊;換了身體以後,對於前世種種,今生就不復記憶了,但是善惡的業報,仍然存在,繼續在因緣裡面流轉。

死亡就等於移民到其他的地區,有錢的人可以移民到好的國家地區,沒有錢只有到比較苦難的地方生活;往生的去處亦然,它是基於善惡因果的業報,非常公平。所以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的現象,不必為它太多的掛礙。

過去的佛教常以「生、老、病、死」來說明人生的過程,讓人感到死亡就是終點,未免太過消極,假如把它的次序調整,成為「老、病、死、生」,雖然內容不變,卻增添了積極進取的意味:因為既然有「生」,就有未來,就有希望,等於冬天過去了,春天就來了,又有什麼不好呢?好比生命的火焰一直燃燒,人生只要為善,就有好因好緣,何必一定要說得那麼愁雲慘霧呢?

我們認為,佛陀的意思,是要我們認識生、老、病、死,從生、老、病、死中去長養善根,完成悟道、擴展生命、豐富未來,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結緣,好好的行善,讓我們今生、來世都能獲得富樂。

人生,有佛教信仰的人,都會知道是喜樂參半,假如懂得佛門的修持,會有很多方法對治我們的悲苦。例如,貪欲之苦,可以用不淨觀來對治;瞋恨之苦,可以用慈悲觀來對治;愚痴之苦,可以用因緣觀來對治等等。其他如:精進可以對治懈怠,尊重可以對治驕慢等等。因此八苦中的其他四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乃至世間無量諸苦,也不是完全不能超越。在信仰裡面,有這麼多好的方法,做為人生降伏諸苦魔怨的指南,讓我們得以不斷進步,難道不會感到人生那種美好的價值嗎?

人世間,因為怕苦,所以就被苦征服,若能無懼於苦難,在世間沒有感到困苦艱難,便能直面挑戰,超越苦難,成就諸事。如過去中華文化主張要能吃苦、要能忍耐、要能受委屈、要能經得起苦的淬鍊,才能讓我們更具有堅強的力量,人生也才會成長,才會增上,前途才有光明。

我們也可以看到,社會上怕吃苦的人、懶惰的人、懈怠的人,會有成就嗎?唯有肯得面對苦難,克服困難,努力奮鬥,才會成功。因此,佛陀講「苦」,是鼓勵我們走向佛道,所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不畏懼苦難,那才是佛陀對人間的開示。

總說,「人生是苦」,這句話是不會錯的,但苦是有積極向上、成長的意義,不必把它說得那麼消極,不堪忍受,佛弟子本該以學習苦行作為修行悟道的橋梁。當然,苦行也不是修行必經的過程,但是能夠吃苦的人生,必定前途會有作為、有成就。所以,人生對苦應該要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它是我們的增上緣,不是我們的仇敵。假如能自我訓練,以苦為樂、以苦為有、以苦自得,那也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空有不二 虛空容納萬物

世間人對佛教最大的誤解,就是怕「空」。當初翻譯的時候,把佛陀的緣起真理用「空」這個字來解說,固然非常的吻合,但是「空」的意思,也因為給解釋成「沒有」、「空無」,而被世人一直誤解,認為佛教講四大皆空,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因此,自古以來,為了這一個「空」字,讓佛教受了多少的冤枉委屈。叫他信仰佛教,像是信仰一種虛幻的人生,信仰一種空無的世界。因為誤會「空」的真理,而對佛教不能深信了解,實在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其實,空不但不可怕,還是我們人生追求的希望。試想:沒有空地,我怎麼建房子?田園不空,我怎能種植?不能種植,哪裡能收成?我的口袋不空,錢財放到哪裡?我的飯碗不空,飯菜放在哪裡?空,是給我們擁有,這就是所謂的「真空生妙有」。

佛教雖然講空,但它是建設有的,它能建設我們人生的未來,建設我們人生的富貴。例如,世人經常誤解的「四大皆空」,所謂「四大」就是地、水、火、風,它的意思是,宇宙人生所有萬事萬物,都由四大種:地、水、火、風等條件和合而成,所以自性空寂。假如四大不調、四大不空,一切就不能建設,就不能存在。

好比這一個宇宙世間,就是由四大所構成,沒有地,哪裡有萬物的生長?沒有地,哪裡有萬物的儲藏?沒有地,哪裡能給我們踩踏、居住?

水也很重要。沒有水喝,你乾渴;沒有水洗滌,你汙穢;每日起居,沒有水的滋潤、灌溉、洗滌,你說,我們能快樂嗎?能生存嗎?

火,能可以熟食,能可以取暖,像陽光的溫煦,不是很可愛嗎?假如沒有陽光、沒有電力、沒有火種、沒有溫暖、不能熟食,人間會有生機嗎?

風,徐徐吹來,讓人心曠神怡;風,就是流動的空氣,就是呼吸,假如沒有空氣,沒有呼吸,萬物怎麼生存呢?

所以,四大──地、水、火、風,實際上是給我們生存。「四大皆空」,實在說,就是「四大皆有」,空與有是一體不二的。你的口袋不空,怎麼能攜帶金銀用物;你的腸胃不空、口腔不空、鼻孔不空,能生存下去嗎?空地、空間,是多麼的寶貴!一個健全的國家、都市,都要留多少空間,給人民生活得更加怡情養性;現在的大都會市區,一尺地也都是上百萬元,你說,空不好嗎?為了爭取一個空位,和人爭吵;為了爭取一點空地,甚至告到法院,和人打官司。沒有空間、沒有空地,哪裡能建房屋;空間對你不是那麼的重要嗎?空有什麼不好?可是你平常又怕空,這是非常矛盾的。

空,是我們最好的生存條件;空,是我們最富有的世界。我們不必怕空,因為空,才能存在,才能富有。因此,我最近寫了一副對聯「四大皆空示現有,五蘊和合亦非真」。四大皆空,實際上就是四大不空。在世間上,我們都希望空間越大越好,等於虛空,不是容納萬物嗎?有肚量的人,所謂「有容乃大」,就更能成事。所以,「空」應該說是成就了「有」;我們要認識,「有」要依「空」才能成立。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指我們的身心。四大──地、水、火、風,就是我們的皮、肉、骨、髓、五臟六腑,涕、唾、淚、尿、體溫、氣息,佛教用色(物質)來總括說明這個身體的存在、事相的擁有,另外的受、想、行,都是精神的作用。當然,識,是我們人的主人翁,有心識,可以指揮肉體上的眼、耳、鼻、舌、身等行為作用;有心識,才能分別是非善惡,所謂要去惡從善。

一粒沙塵 看見宇宙世界

其實,微妙的講起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有不二,這種對人生真理的說明,開啟我們的智慧,讓我們得以認識人生的真義。懂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便了解真理,法喜禪悅自然就會產生。你何必把美妙的空義不給它認同呢?那你爭取空間又做什麼呢?

佛陀在《大智度論》、《大般若經》、《金剛經》、《般若心經》裡所揭示的真理,簡而言之,就是空有不二;因為空,才有萬象,才有萬有,才有萬物,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多麼美妙的真理!可是世人哪裡能了解到這種微妙的佛法,甚至一般人往往誤會,以為「色」是顏色的色,情色的色,不禁為千古的真理受人委屈、誤解而良深浩嘆。

空,是因緣的意義,是宇宙萬物的真相,我們常把宇宙間的萬物在假相上分別,沒有在內容真理上去探究,所以就不了解「空」義。

例如一張桌子,你認為是桌子,這是假相,它的真實樣子應該是木材;假如你說它是木材,那也是假相,木材的真相是樹木,是一棵大樹;你了解到木材的真相是一棵大樹,但大樹的真相卻是一粒種子;你認識了大樹的真相是種子,但種子原來也是結合這宇宙間的土壤、水、陽光、空氣、人工等種種的因緣和合,才能聚集宇宙萬有的力量,成長為一棵大樹,才能成為木材,成為桌子。

所以佛法經常講,從一粒沙塵中可以看見宇宙世界,我從一片木材裡就可以透視到,它是宇宙世界萬有的力量所成的,這許多宇宙萬有就是因緣。佛教為了要把這一段道理說明白,就簡單地用「空」這個字來表達。

可以說,空是建設萬有的意義,空有容納萬物存在的條件,空讓人能生存,空讓人能富有。空,我們應該去歌頌,不應該錯認「四大皆空」對我們有什麼不好,而應該肯定它對我們有利益。所謂虛空寶藏,為什麼你要嫌棄呢?

生生不息 循環的宇宙觀

佛教和世間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在於其他宗教往往把宇宙解釋成直線的,從這裡到那裡就沒有了;而佛教的宇宙觀是圓形的、是循環的;講時間是無始終,講空間是無內外,這種美妙無比、生生不息、欣欣向榮的人生,給予人間多少的希望、多少的未來。為什麼不接受這種教化,而要醜化真理呢?

如同季節有春、夏、秋、冬的更迭,冬天不是結束,冬天過後,春天就會來臨;萬物有成、住、壞、空的循環,空不是沒有,此處房子倒了,有了空間,又可以重建大樓;生命有老、病、死、生的輪迴,死了也不會空,就好像時辰鐘,從一走到十二,又重新輪轉。既然因緣是循環、是圓形的;那麼空、虛空,應該是虛空無盡、無限啊!這就是空、緣的道理。

當然,「空」是因緣,這個道理也不是那麼容易懂,因為那是佛陀千辛萬苦悟到的真理,不是用有限的語言可以道盡,於是,空間便成為了解空義的方便。

我們常說,你有多少的能源,就能擁有多少的空間。現在許多人以擁有一棟大樓的空間為富豪,也有的人擁有良田萬頃,就自認為是擁有很大空間的富翁。其實,所謂「心中無事一床寬,心中有事三界窄」,你心中能包容萬物,就能「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甚至像出家人「處處無家處處家」,看似身無長物,實則富有三千大千世界。反之,如果你心胸狹隘,即使富甲一方,坐擁金山,也形同被財富囚禁的奴隸,甚至患得患失,人生無意義可言,雖富猶貧,故被譏為「富有的窮人」,所以,貧窮也是空,只是他的空間太小。

由此可知,空,有積極的意義;空,有成就萬物的功能;空,等於我們的泉源活水,在虛空中暢遊,那不是多美妙的人生嗎?假如能把「空」從積極面去給人了解,世人還會對「空」有誤會嗎?

以佛學專家們所解釋的「空」義,固然是因緣成就,另外的意義還有事待理成、果由因生、有依空立、相由緣現、多從一有,緣能成空,萬有即空。沒有空,哪裡能涵容萬有?沒有萬有,空又如何體現?

我們今日的人間佛教,要把佛陀講「空」的貢獻提出來,即:「空」為我們建設了「有」。空間愈大,我們愈是富有。佛法為什麼不這樣的解釋,而要把「空」說成「沒有」,這不是讓佛陀遭受誤會,讓佛法給人錯誤的認識嗎?這固然是佛教被冤枉,其實更是眾生嚴重的損失,因為不僅讓人不能正確地認識真理,甚至在迷妄中還以為自己有德,而以一盲引眾盲,怎不令人感到惋惜、憂心呢?

在過去,佛教讓人很害怕的,就是因為一直講「世間無常,人生苦短」。其實,無常對於我們的人生有更美妙的關係,對於人間的貢獻更具無限的意義。因為世間無常,就有我改變的時間,就有我改變的空間。我們在人間的生活起居,甚至未來理想,都因為無常而可以進行改良,可以設法變好。無常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其實蘊含著積極奮發的思想。

例如:假使我貧窮,因為無常,我可以透過辛勤努力,轉貧為富。我們看到世間上許多的學子,因為辛勤苦讀而飛黃騰達,擁有榮華富貴;我們也看到很多青年,因為辛勤工作而得到主管的賞識,一直給予提拔升遷,甚至後來成為大企業家、大富豪。

世間,是無常的,所謂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花兒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殘冬的歲月,不是長久的,它會短暫的停留,然後離開,換來春暖夏涼的氣候,讓人享受春天的百花開放,夏天的河流潺潺。這裡太冷了,我可以到那裡避寒;這裡太熱了,我可以到避暑山莊。因為無常,所以諸法不是定型的,是變化的;我們在無常變化裡得到多少的利益,還有什麼不能滿足嗎?

感謝無常 珍惜一切因緣

世間有生滅相續的現象,如花開花謝、日出日落、月圓月缺、四季冷暖的變化、白天黑夜的輪轉,這些都是無常帶給人間不同的美景。因為無常,大自然顯得多采多姿,人間也充滿奮鬥的力量。因此,我們不要害怕無常,應該感謝無常讓我們的人生有更美好的遠景,讓我們的事業有更高的發展空間。

對於無常,你若是從壞的上面想,它便是壞的,但是無常也可以幫助我們變得更好。比方說:我雖然貧窮,只要努力奮鬥、廣結善緣,就會有所成就;我有錢了,如果不好好愛惜,千萬金錢也會隨流水而去;我雖然愚笨,只要我勤於讀書,可能慢慢會開竅,因為勤能補拙。如果窮、笨都不能改變,成為定型,就註定窮困一生一世,人生就沒有奮鬥的目標了。

因為人生無常,法無定法,只要我們肯得修正、改善自己的行為,努力奮發,自然就能改變自己的前途、命運。因此,無常,讓人珍惜擁有;無常,讓人珍惜因緣;無常,讓人珍惜關係。

感謝世間的無常,讓我們知道世事不會恆久,所以要加速勇猛精進;讓我們知道時間的寶貴,所以要珍惜寸陰如金;讓我們知道空間的可貴,所以要重視環保、重視山河大地。春花秋月,多麼美麗的人間!即便生命有「老、病、死、生」,也會在無常裡獲得轉機,獲得更新。佛陀把他對世間實相的證知、把這許多美妙的真理告訴我們,我們若能信受奉行,其利益比什麼財富都重要。

大家過去聽到「無我」都很害怕,認為「我」都沒有了,人生還能落腳何處。其實,這個假合的色身,又哪裡能貪著?佛教的教理不是要我們否定自己,而是教我們不要私我,不要小我,不要執著一個愚痴的「我」,而應該發揮一個「真我」,追求一個大我,把「我」淨化、把「我」美化、把「我」擴大,把「我」昇華。所以佛教講真如、自性、如來藏、實相、般若、法身……用種種名稱告訴世人,都是為了建設人生未來的希望、未來的成就,為什麼要把「無我」說成是一種消滅?

所謂「法身」,遍滿虛空、充塞法界,生命都是無處不在的,虛空都在我們的心中。我,廣大無邊;我,無窮生命;我,會有循環,就是有老病死生,有分段生死,但是如同換衣服,這一件衣服破舊了,換一件新衣服;這一個身體朽壞了,換一個新的身體給我們居住。好比太陽下山了,明天早晨一樣會再升起;日出晨光固然美麗,夕陽也無限美好,生死不都是一樣嗎?

在《大智度論》卷十二當中,有一段「二鬼爭屍」的故事,非常深奧,值得一說。

有一個旅行的人,錯過了旅店,不得辦法,來到路邊一個沒有人住的小神廟,便在神龕下面權且借住一宿,打算明天再趕路。

到了半夜,忽然見到一個小鬼揹了一個屍體進來,他想,糟糕!真的遇見鬼了。正在恐怖的時候,後面有一個高大的鬼跟著進來,指著矮小的鬼,講:「你把我的屍體揹來幹什麼?」小鬼說:「這個屍體是我的啊!」大鬼說:「這是我的。」兩個鬼爭執這個屍體,都認為是自己的。

兩個鬼正在吵架,旅人在神龕下嚇得直發抖。小鬼聽到了,「咦?這裡有一個人耶!出來,出來,不要怕,你看這個屍體是誰搬進來的,為我們證明一下。」

這個旅人想,糟糕,我說是小鬼搬進來的,大鬼怎麼會饒過我呢?我說是大鬼搬進來的,這是說謊啊!唉,看起來今天劫數難逃。人之將死,也不得說謊,於是就勇敢地說:「這個屍體,我是看到小鬼搬進來的。」

大鬼一聽很生氣,上前就把他右邊的膀子扳下來吃下去。小鬼一看,這個人幫我說話,膀子給大鬼吃掉了,這怎麼辦?就把屍體右邊的膀子扳下來給他接上去。大鬼還是生氣,又把左邊的膀子扳下來吃下去。小鬼又把屍體上左邊的膀子扳下來再接上去。就這樣,旅人原本的身體全都給大鬼吃了,小鬼也替這個人全部接上來,就等於現在的器官移植,讓這個旅人還是身體健全。

兩個鬼一陣胡鬧後,呼嘯而去,留下來這一個旅人一個嚴重的問題,他看看自己,不禁產生一個疑問:「我是誰?」

我本來是北京長安路的人、本來是紐約百老匯的人,現在給大鬼吃了,這個身體究竟是誰的呢?他忽然大悟:原來這個身體根本不是我的,那是假相,我的真如自性,是吃不了,也換不了的,這時候才發覺另外一個真我。

精神慧命 歷劫永生彌新

「我是誰?」這個問題,大家可以來研究。難道假合的四大色身是我嗎?難道數十年的歲月就是人生嗎?那實在是太可惜了、太渺小了。生命,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生命,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生命,生而偉大,這才是我們為什麼苦苦的信仰、追求的成佛之道啊!在物質的身體以外,精神慧命永生不死,這是多麼幸福的人生,多麼有意義的希望啊!

因此,「我是誰」的這個「我」,不是肉身的我,而是一個真實的我,我們要來認識、要來修證;一旦體證了無限生命的真我沒有死亡,便沒有恐怖,沒有顛倒妄想。

由上述可知,佛陀原始的教化──苦、空、無常、無我,若從消極上去想,是可怕的;但從積極上去想,是多麼可愛。人間佛教對於佛陀的本懷、真理的解釋,是給予人間希望,不讓人覺得那麼懼怕,因為一切都是法爾自然,苦、空、無常、無我,都是對我們有所增益的。

甚至佛陀這許多對人生宇宙的解說,在日後也都持續獲得科學的印證。但儘管如此,即使在佛滅二千六百年後的今天,還有很多佛陀證悟的內容,連現代最先進的科學仍無法完全揭開。

例如:當初佛陀以智慧,證知世間的地球如一顆「菴摩羅果」,今天的地球不就是如佛陀所說,是一個圓形的狀態嗎?而佛陀說過這句話後的八、九百年間,科學家伽利略也提出地球是圓的觀點,不過卻遭受天主教會部分人士反對,並整治他,對他刑求,直到近百年後,才有牛頓印證其學說的真實性。佛陀悟道的智慧,透過科學家的研究,慢慢地才了解到一些,一般世間的學問想要趕上佛陀悟道的境界,恐怕還要相當的時間。

又如佛陀說「佛觀一杯水,八萬四千蟲」這一句話,現在科學家運用顯微鏡觀察水的情況,不就看到許多微生物嗎?在科學未發達前,誰能說出這種智慧的語言呢?而在《正法念處經》卷六五,佛陀也告訴弟子,人的身體約有八十種蟲在活動,以今日的科學研究,不也發現人體內有諸多的寄生蟲嗎?甚至《首楞嚴經》卷二說:「於一毫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這種一多相印、大小互攝的宇宙觀也被現代量子物理學家所認同、肯定。

此外,佛教泛指宇宙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它是至大無外,至小無內;是無量無邊,無垠無涯的。根據現代科學家研究的結果證實,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面積,只有太陽系的一百三十萬分之一;此虛空之中,一個銀河系就大約有兩千億個太陽,宇宙裡的銀河系又多達幾百萬個,可見宇宙無比的浩瀚深廣,誠如佛陀所說。

若從小的「微塵」來說,近代物理學家把物質分解成最小的單位,叫做原子、電子、中子,而佛陀所說的「微塵」,又比中子更加的細微。就像一根動物毛很細,毛的尖端用高倍顯微鏡放大來看,還可以發現更多更小的成分,這種比一般觀念所認識還要細微了幾萬倍的情形,就是微塵。乃至現代科學家發現,原子的構造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九九九……是空的;我們所感知的事物並不只事物的本身,而是根據我們探索的方式所呈現的樣子,其中「心識」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真正的實相有如寬廣無涯、浪潮起伏不斷的能量海;所有的存在都是一體相依的……凡此都與佛教「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真空妙有」、「同體共生」等主張若合符節。

契理契機 說法普利世間

至於佛陀說明世間萬物有成、住、壞、空的循環,內心狀態有生、住、異、滅的變化,其中的細節,科學上都很難有一個周全的研究結論,但是佛陀在二千六百年前就已經說得那麼明白,無怪乎二十世紀的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慨然興歎,謂:「如果將來有一個能代替科學的學科,這唯一的學科就是佛教。」而事實也證明:科學愈昌明,愈能證明佛法的真實不虛。

佛陀說法不但契理,而且契機。他為一切眾生說法,對政治家,他說為政之道在於勤政愛民;對企業家,他說經商之法要能普利世間;對社會大眾,哪怕只是個平凡的家庭主婦,佛陀也耐心為其開示治家之道、為人之道。

當初,佛陀在社會上主要的活動,除了教導僧團的發展以外,其餘的時間都用在行化,甚至年高八十,仍以老病之軀遊走恆河兩岸弘法。因此印度的南北東西各地,就是到了今天,也都還有發掘出佛陀弘化的遺跡,像祇園精舍等建設,雖然歷經成、住、壞、空的變化,只剩碎瓦頹垣的遺跡,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二千六百年前一磚一瓦的歷史裡,感受到那時候佛陀說法的盛況,與佛陀無我利生,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星雲大師全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喜歡喝點小酒,藉著酒後微醺,釋放心中的壘塊。有時太過了,就睡著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2 18:5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