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68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復歸於嬰兒,孩提之心究竟是性善還是性惡?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謝絕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12-19 00:35:2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復歸於嬰兒,孩提之心究竟是性善還是性惡?


蒙學經典《三字經》開篇寫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們剛生下來的時候,都是有一顆樸素善良之心的。但因為後天的教化和習性不同,所以才會形成了成人世界中的善惡差別。性善,上可溯源於孟子。《孟子•告子上》有“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之語,意指人人內心深處都存有惻隱、羞惡、恭敬、是非的觀念,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也是組成綱常社會禮制的前提。在孟子看來,雖然社會中存有種種噁心、惡行,但只要教化得當,就可以幫助人們重新尋回那顆良善之心,使每一個人回到“人之初”的美好。如此一來,整個社會就可以實現大同的理想了。

與孟子相反,同屬於儒家的荀子卻認為人性本惡,唯有通過後天的文明教化才可以使一個人成為好人。其曰:“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乎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荀子認為,好利、喜生、縱欲這是人的本性,如果不對這些不善的行為加以控制,就會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危害。

人的本性究竟是善還是惡,古今中外多少哲人都對此進行過論證。雖然彼此結論不一,但卻都承認通過教化之功可以儘量避免惡的延展,使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展現出盡可能多的善。這一觀點卻與道家推崇的無為思想存在相悖之處。道家認為,用人類社會的教化手段去干涉人性,這是以自我的標準去評判他人,是應該被否棄的。

道教提倡每一個人都應該回到嬰兒的純真狀態,是要以一顆無好無壞的心去面對世界。只有做到心中無纖染,看待萬物的時候才能做到本來無塵埃。道教對嬰孩狀態的推崇,自是得益於老子“複歸於嬰兒”這句話。剛出生的嬰兒沒有受到世上任何好壞利益的干擾,他們所有的行為都只出於本心,餓了哭著吃奶,困了閉眼睡覺,不曾對除此外的一切使心用心,更不存在恣情縱欲的境況,所以才可以謂之“自然”。道教修行常講“吃飯睡覺”,是說人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要把心思安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而不要只顧擴充耳目之欲,心在身外馳騁,卻使事情做得顛三倒四。道教心性論的第一條內容便是“無為”,即不對自然需求之外的任何事物產生有為之心,真正把修行做到眼觀鼻、鼻觀心,閉斷六根而內觀自己,一點點剝除附加於身心的不合理的欲求,使所有的言行皆是發自本心。用此等修持之心去反觀生活中的紛繁,便會發現在萬千複雜的背後卻有相通之一理。

生活之所以具有難以打理的複雜性,是因為人們總是在用過於複雜的眼光看待它。心中能無為清靜,再多的煩憂也不會吹起絲毫漣漪。道祖在《道德經》五十五章中提到了嬰兒自然而然展現出的種種生理狀態,曰“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在嬰孩的意識中,尚不理解男女情事是什麼,其生理上的變化只不過是精滿炁盈的表現,與性善、性惡均無直接關係。道教以精炁神為煉養之基,講求的是一個“斂”字,老君曰“嗇”。“治人事天,莫若嗇”,六欲七情本來人人都會生有,但嬰孩只遵從生理上的自然需求,不會因貪因著、縱行欲望。人一旦被欲望牽引,不但心性再收不住,身體的元精、元炁和元神都要受到損傷。且到那時,不僅于修行無益,連性命都將不保。所以道教提倡人們要懂得繕性,褪去後天禮教和物欲對身心的影響,使每個人都以自然之態生存、生活。只有“為腹不為目”“虛心實腹”,才能實現“有什伯之器而不用”“無為不爭”“利而不害”的理想社會圖景。荀孟之人試圖以性之善惡來確定教化方針,最終的人生歸向也不外乎於此,但卻過於倚重外部教化之功,從而忽略了人們自我繕性的可能。這無疑於捨本逐末,事已倍用,功只半收。

從此層面來看,道教對嬰兒的理解與荀子和孟子的性惡、性善論是有很大不同的。孟子為剛出生的嬰孩強行附加了仁義禮智的慧根,荀子則認定嬰兒是具有向善與被教化的潛質,道家眼中的嬰兒更像是無色無味的清靜之水,任何是好是壞的行為都可以對這一潭清水產生影響。在提到“複歸”時,道家強調人們要澄心滌慮,澄清水中的各色泥沙,照見自己的本來心性。老子曰,若天下皆知善之為善、美之為美,這就為善與惡的對比、好與壞的互生種下根由。善惡均是對人性的引誘,是站在不同立場上做出的某種定論,是具有局限性的。莊子說,朝堂上被禮拜的烏龜被人們認為是善好的象徵,可是只有它自己才明白遊戲於池沼之中的快樂。修道之事,強調的是各歸本然。不做他人眼中的善與惡,唯使我心與天心相映成趣。如此,便得自然之逍遙矣!

(道音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喜歡喝點小酒,藉著酒後微醺,釋放心中的壘塊。有時太過了,就睡著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2 03:4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