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373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18878
- 相冊
- 1
- 日誌
- 14
狀態︰
離線
|
耳念珠菌是一種新興的真菌病原體,對全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2022年美國錄得耳念珠菌病例約8,000例。
耳念珠菌具有多重耐藥性,令治療選擇有限,感染死亡率高。由於耳念珠菌感染方式和原因有很多種,因此需要從保持個人衛生、避免長期使用抗生素等多個方面入手,預防耳念珠菌感染。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一種酵母菌,通常存在於人類體內,包括皮膚、口腔、腸道和生殖道等部位。2009年在日本東京都立老年醫院,從一名70歲日本婦女的耳道中首次分離出耳念珠菌。
在正常情況下,耳念珠菌並不會引起感染或疾病。然而,當人體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或者其它因素導致身體內部環境發生改變時,耳念珠菌就可能過度生長並引起感染。這種感染稱為耳念珠菌病(Candidiasis),常見於口腔、陰道和皮膚等部位。在嚴重情況下,耳念珠菌也可能導致血液感染和器官感染,這些感染可能會威脅生命。
治療耳念珠菌感染通常使用抗真菌藥物,例如氟康唑(Fluconazole)和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等藥物。然而耳念珠菌因具有多重耐藥性,引起越來越多的臨床關注。研究發現,約73%的耳念珠菌分離株對伏立康唑(voriconazole)具有耐藥性。另一項研究發現在體外,超過90%的耳念珠菌分離株對氟康唑具有耐藥性,有35%對兩性黴素B(amphotericin B)耐藥,7%對棘白菌素(echinocandins)耐藥。
常見感染原因
感染耳念珠菌的原因有很多種,下面是一些常見的原因:
1.免疫系統受損:當人體免疫系統受到損傷時,例如由於疾病、使用免疫抑製藥物、放療、化療等原因,就容易導致耳念珠菌過度生長並引起感染。
2.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殺死細菌,但同時也會破壞人體內的有益菌群,這就可能導致耳念珠菌過度生長。
3.糖尿病:高血糖狀態也容易導致耳念珠菌過度生長,因此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感染耳念珠菌。
2017年發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41%的耳念珠菌感染患者患有糖尿病,51%近期接受過手術,73%有中心靜脈導管,41%在分離出耳念珠菌時正在接受全身抗真菌治療。
此外,研究中的耳念珠菌患者從入院到感染的中位時間為19天,61%的患者出現血液感染,59%的患者死亡。
4.長時間佩戴隱形眼鏡:戴隱形眼鏡的人士如果沒有正確清洗和消毒隱形眼鏡,就可能感染耳念珠菌。
5.濕度和溫度:濕度和溫度較高的環境更容易滋生耳念珠菌,因此在潮濕和悶熱的環境中容易感染耳念珠菌。
感染症狀及後果
感染耳念珠菌的部位不同,可能引起的症狀和後果不同:
1.口腔感染:口腔感染是最常見的耳念珠菌感染類型之一,可能會導致口腔內的疼痛、發炎、潰瘍、白斑等症狀。重症感染可能會影響吞嚥、進食和呼吸。
2.陰道感染:陰道感染會導致陰道分泌物增多、瘙癢、灼熱、疼痛等症狀。重症感染可能會引起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導致尿頻、尿急、疼痛等症狀。
3.皮膚感染:皮膚感染可能會導致瘙癢、灼熱、發紅、疼痛等症狀。重症感染可能會引起皮疹、潰瘍、紅斑等皮膚疾病。
4.血液感染:對於免疫系統受損或存在其它嚴重疾病的人,耳念珠菌可能會進入血液系統並引起血液感染,這種情況很危險,可能導致敗血症、心血管疾病、多器官衰竭等嚴重後果。
總之,感染耳念珠菌的後果取決於感染部位、感染嚴重程度,以及個人的健康狀況等因素。如果出現任何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
預防方法
由於有很多原因可能導致感染耳念珠菌,因此需要綜合考慮調整個人的生活習慣、健康狀況及環境因素等。預防耳念珠菌感染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預防耳念珠菌感染的方法:
1.保持個人衛生: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包括每天洗澡、勤換衣服、勤洗手等,可以有效減少感染耳念珠菌的風險。
2.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過度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壞人體內的正常菌群平衡,從而增加感染耳念珠菌的風險,因此應儘量減少使用抗生素,避免濫用。
3.避免穿緊身衣服:穿緊身衣服可能導致皮膚潮濕,這是耳念珠菌生長繁殖的理想環境。因此,應儘量穿寬鬆透氣的衣服,保持皮膚乾燥。
4.避免與感染者接觸:避免與感染耳念珠菌的人接觸,尤其是直接接觸其皮膚和體液等。
5.加強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膳食和適度的運動,可以幫助增強免疫力,減少感染耳念珠菌的風險。
除此之外,如果需要進行長時間或高風險的醫療操作,例如長時間使用呼吸機或靜脈導管,也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預防耳念珠菌感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