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74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我國第一位女灸學家鮑姑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謝絕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12-31 00:30: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我國第一位女灸學家鮑姑


鮑姑,名潛光(約西元309-363年),上黨(今山西省長治)人,晉代廣東南海太守鮑靚之女,著名道士葛洪之妻。是中國古代4位(晉代鮑姑、西漢義妁、宋代張小娘子、明代談允賢)女名醫之一。她是晉代著名煉丹術家、精通灸法,是我國醫學史上第一位女灸學家。

她出生於一個官宦兼道士之家,其父鮑靚,亦名靜,晉代道教徒,字太玄, “稟性清慧,學通經史,修身養性,學兼內外,明天文河圖洛書”。原籍東海人(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人)約生於西元260年。東晉元帝大興元年(318)鮑靚于蔣山遏真人陰長生授屍解術。多次奉命爭戰,升官至黃門侍郎,南海郡太守,(當時廣東廣西兩省分為三個郡:南海郡、蒼梧郡、象郡)。帶他的獨生女潛光(世 稱鮑姑)赴任。據《廣州府志》等記載,廣州的三元宮就是鮑靚任南海郡太守時創建,當時稱“越崗院”,以後曾多次重修和改名,到明萬曆年間重修時才易名為“三元宮”。因鮑靚精通仙道,當時人們稱他為“神仙太守”。

鮑姑自幼在父親的耳熏目染下,對道教的教義十分有興趣。其夫葛洪字稚川,江蘇句容人,生於西元 282年,是我國一千七百多年前的科學家,曾從鄭隱學習,又拜鮑靚為師,學丹術,盡得其傳。元帝召為丞相掾,以功賜爵關內侯,又選送他做散騎常侍,他堅辭不就,長期隱居廣東羅浮山沖虛古觀,過著丹鼎兼綜醫術生活。生平著書立說頗豐富,約有五百三十卷,主要著作有《抱樸子》《肘後救卒方》等書。

嫁給了葛洪後,成為葛洪的得力助手,葛洪的著作中有甚多灸法急救術,與鮑姑之高明灸術有關。鮑姑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和環境,耳濡目染,專功道學醫學,學有所成。

她以專治贅瘤和贅疣而聞名于時,以艾線灸人身之贅瘤,一灼即消,療效顯著。她長期與丈夫葛洪在廣州羅浮山煉丹行醫,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當地盛產的紅腳艾進行灸治,取得顯著療效。“每贅疣,灸之一炷,當即愈。不獨愈病,且兼獲美豔。”嶺南人民尊稱她為“鮑仙姑”。

葛洪在羅浮山逝世後,鮑姑和弟子黃初平到廣州越崗院,一面修道,一面為百姓治病。她繼承了丈夫和父親的醫術,加上自己的鑽研,醫術更加精湛。往往藥到病除,人們稱她為鮑仙姑。去世後特地在越崗院為她建「鮑姑祠」來紀念她。今廣州三元宮內尚有鮑姑當年艾灸的穴位圖,圖中對骨節、經絡、腑髒均有清楚的說明。

鮑姑的一生,幾乎都在廣東渡過,行醫、采藥,足跡廣闊,遍及南海縣,番禺縣,廣州市,惠州市,惠陽縣,博羅縣,羅浮山一帶,經常出沒崇山峻嶺,溪澗河畔。《西華仙籙》一書說:萍花溪 “常有老姥采萍其間,莫測她所自來,問之,答曰:我叫鮑姑。”萍,據《玉篇》注:“大萍”即浮萍,有解熱,抗菌,抗瘧等作用,主治風濕,麻痹,腳氣,打撲損傷,目赤翳膜,口舌生瘡,吐血等。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婦女,能這樣跋山涉水,采藥行醫,以救萬民,實在令人欽佩。她足跡所到之處,至今皆有縣誌、府志及通史記載,這些地方誌書,都把她作為仙人,稱為鮑仙姑,她制的艾也稱“神艾”,其實她是一位不平凡的民間女醫師。 她醫術精良,擅長灸法。她是採用越秀山腳下漫山遍野生長的紅腳艾絨進行灸療治疾,因此,後人稱此艾為“鮑姑艾”。曾有詩讚頌:“越井崗頭雲作嶺,棗花簾子隔嶙峋。我來乞取三年艾,一灼應回萬古春。”一天,鮑姑在行醫采藥回歸途中,見一位年輕姑娘在河邊照容,邊照邊淌淚。鮑姑上前一看,見她臉上長了許多黑褐色的贅瘤,十分難看。鄉親們因此都鄙視她,亦無法找到男人,故而顧影自泣。

鮑姑問清緣由,即從藥囊中取出紅腳艾,搓成艾絨,用火點燃,輕輕地在姑娘臉上熏灼。不久,姑娘臉上的疙瘩全部脫落,看不到一點疤痕,變成了一個美貌的少女。她千恩萬謝,歡喜而去。

遺憾的是,鮑姑沒有留下什麼著作,後人認為,她的灸法經驗可能滲入到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該書有針灸醫方109條,其中灸方竟占90餘條,並對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項等都有較全面的論述。

據分析,葛洪不擅長灸法,他的精力主要集中於煉丹和養生上。《肘後備急方》中收入如此豐富的灸方,可能與擅長灸法的鮑姑有密切的關係。

《太平廣記》一書,在《崔煒傳》中,還有這樣一段記載:鮑姑升仙後,到唐貞元中節,在廣東番禹人陳設奇珍異寶于廟時,鮑姑化為一乞食老嫗,不慎打破人家酒甕,無錢賠償,正受到毆打,崔煒憐憫之,脫衣抵償,有一天,在路上又遇崔煒,鮑姑說:謝子為吾脫難,不至被毆,我善炙贅疣,今有越崗山艾少許奉給你,每遇贅疣,只一炷之,不獨愈苦,兼獲美豔,崔煒接受後數日,遇老僧贅於耳,煒出艾試炙之,果如鮑姑所說,後又由老僧介紹他下山治一位家財巨萬的姓任富翁的贅疣,煒因出艾,一炙而愈。任翁告煒說:謝君痊我所苦,無以厚酬,有錢十萬奉先生。這段記載,把鮑姑的越崗山艾,當成神艾,反映鮑姑炙術名不虛傳,她制的越崗山艾,療效極好。也可能是崔煒間接地得到鮑姑再傳弟子的炙術。

鮑姑的炙術,不僅擅名一時,而且相傳了好幾代人,直至明清兩代,也還有人不怕艱辛乞取鮑姑艾。有鼎來初寫的一首詩可為證: “越井崗頭雲作鄰,棗花簾子隔嶙岣,乃翁白石空餐盡,夫婿丹砂不療貧,蹩躃莫酬古酒客,龍鍾誰濟宿瘤人。我來乞取三年艾,一灼應回萬古春”。注:乃翁白石空餐盡,據《羊城古鈔》記載:鮑靚“常行部入海,遇風而斷炊,飲取白石煮食以自濟”。鮑姑死後,嶺南人民為了紀念她對醫學事業的重大貢獻,在廣州越秀山下三元宮內修建了鮑姑祠,以志紀念。

(道音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喜歡喝點小酒,藉著酒後微醺,釋放心中的壘塊。有時太過了,就睡著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4 20:0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