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97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白話佛法》不追逐名利,讓衆生快樂 [複製連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1-1 04:37: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文最後由 红花 於 2025-1-1 17:48 編輯

(一)
要心中平和啊。都是學佛人,都是好人,我們要愛他們,要心中平和,我們要有悲憫之心。要記住,我們對誰都要悲憫,就是説要可憐他。因爲你可憐他的話,你心中的恨就會少一點;你越可憐他,你心中的恨就越來越少。你去恨他幹嘛?多可憐的人啊。你們看看你們自己可憐不可憐?一會兒這個出事,一會兒那個出事;一會兒這裡痛,一會兒那裡傷。家裡天天有事情,沒有停的。

多可憐人家,心裡就有愛。因爲我們都是一樣的。爲什麼都是一樣的?因爲心是一樣的,佛心是一樣的,良心是一樣的,我們善良的本性是一樣的,都在一樣地學佛,我們就是一樣的人,一樣的聖人。這就是歌曲中説的:一樣的天空,一樣的陽光,一樣的生活。我們在觀音堂裡麵,是不是一樣地學佛啊?男人女人有什麼區別啊?好人壞人有什麼區別啊?都是人。問題是要把壞人變成好人,那就是更一樣了。平等心,師父剛才給你們講的那一句話就是,學佛人必須要有平等心。


(二)
接下來師父給大家講,要帶給衆生快樂,不要給別人帶來痛苦。你們現在有多少人給別人帶來痛苦啊?自己苦一點了,馬上去告訴人家,一邊哭,一邊講,讓人家跟着你一起痛苦。老婆整天數落:“我很痛苦啊,我不想活了。”天天在老公麵前説“我不想活了”,到最後,她還活着,老公説:“你再這麼説,我先不想活了呢。”因爲你把他弄得不想活了。少給人家痛苦,多給人家帶歡樂啊。

菩薩給我們帶來的是歡樂吧,菩薩什麼時候給我們帶來痛苦啊?心明眼亮,不痛苦。貪瞋痴慢疑,都是煩惱。最讓自己煩惱的就是懷疑人家。人家在講話,你懷疑人家在説你,接下來煩惱就來了。

人不要去太相信自己,人不能貪瞋痴慢疑,不要去懷疑人家。因爲懷疑人家就是不正當地見到的東西,叫邪見。如果是正見的話,我相信你,就叫正見;我懷疑你,就叫邪見。我剛剛桌子上還放了50塊錢,怎麼一下子沒了?你首先想到這個人不會偷,你正見,你心裡舒服了吧?想一想,説不定什麼時候被自己用掉了呢?想不起來了。明明放在這裡的,爲什麼沒了?好了,正見沒有了,接下來邪見開始了:“這個人在我房間裡的,剛才明明在的,怎麼會沒有了?可能就是他拿的。”好了,你的煩惱生了吧?你問他,他説:“沒有啊,我沒拿。”“還抵賴?”煩惱加重。


(三)
我舉這個例子就是告訴你們:正見就是首先你要相信他,你就不會産生煩惱;你一邪見了,你不相信他了,你就産生煩惱。你們這種事情還做得少啊?明明這個東西放在那裡的,你們記錯的有沒有啊?剛剛還在的,怎麼一下子沒了?一輩子這種事情有多少啊?有些人嘴巴裡還説呢,出鬼了,鬧鬼了。是你們自己的腦子不夠用啊,你們的腦子不好啊。

邪見之後,就是不正見,不正見就是邊見。邊見就是不是從正麵去看這個事情,從邊上去看這個事情,看出來都是歪的。舉個簡單例子:你們去看電影,坐在當中看的人和坐在邊上看的人,看着銀幕那是兩個概唸啊。坐在當中看的人,影片中的人臉是很好的;從邊上看上去,那就是寬銀幕,臉全是扁的。那你説他眼睛壞了嗎?沒有。邊見。所以要放棄屬於不正當的見。

凡是不正當的見,我們全部都要防止、放棄它。比方説這個菜端上來,怎麼這裡像給人家吃掉過一塊嘛。馬上偏見就來了。首先不去懷疑這個事實,就是正的,本來就是這樣的。首先想到的是有人會偷吃,偏見來了吧?所以要放棄自己的懷疑,否則都屬於不正當的見。有緣衆生一定要好好地改正自己的邪見、不正見和邊見。


(四)
我們在人間實際上吃苦頭最大的是兩個問題,我們吃了很多的苦頭都是在這兩個問題上,這兩個最大的苦頭是什麼?就是名和利。想一想,現在有貪官下來了,他吃的最大的苦頭是什麼?是名和利。爲錢做出那些不好的事情,爲爭名,最後失去了名。所以名利是最害人的。

名利,我先跟你們説名。一個人的名是虛偽的、可噁的,不要去追求名。有什麼意思啊?名是假的、虛的。不要去貪圖虛的東西,這是一個表麵而不實在的物質啊。比方説你是個教授,到了晚年你得了腦溢血,你什麼人都不認識了,你還是什麼教授啊?你什麼都記不住了,你還是教授呢?假的啊。你今天做一個總理,你明天下來了,你這總理沒了,這個都是虛的。因爲名會使人增加固執。因爲你是媽媽,你永遠都是對的,女兒永遠都是不對的,是不是增加自己的固執啊?

而且爲了名,你會增加自己的高低尊卑之分,就是高低貴賤之分。覺得我有名了,我是名譽會長,我有名了,我是誰誰誰……有什麼用啊? 你説名害人不害人?因爲有名之後,就會經常跟人家爭執。我是正的,他是副的。什麼正什麼副啊,不要去爭,你們所有的弟子都是爲弘法服務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能力啊,都是來弘法的。誰做得多,誰就是菩薩,有什麼好比的?丈夫跟太太説:“我什麼都能做。”“那你生個孩子看看。”條件不一樣,修的程度不一樣,所以境界也不一樣。做什麼事都不要去貪圖名利啊。


摘自《白話佛法》第五冊43.不追逐名利,讓衆生快樂

Screenshot_20241231_090648.jpg (329.91 KB, 下載次數: 0)

Screenshot_20241231_090757.jpg (400.95 KB, 下載次數: 0)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5 16:5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