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1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誦滿千遍《延命十句觀音經》:古今多種靈驗事,廣布官民與僧俗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無恥近乎勇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1-3 01:07:2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誦滿千遍《延命十句觀音經》:古今多種靈驗事,廣布官民與僧俗

十句觀音經內文

觀世音 ! 南無佛 !

與佛有因,與佛有緣,佛法相緣,常樂我淨。

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

中國古籍中的記載

在中國的古籍中,提及《延命十句觀音經》的記載,最早出自北宋時期編寫的類書(即今天百科全書之類)《太平御覽》(卷六五四)及《太平廣記》(卷一一一)。

據這兩部類書記載,《延命十句觀音經》最早來自於南朝時代劉宋的將軍王玄謨。元嘉二十七年(450年),王玄謨與北魏太武帝對戰,王軍大敗,回國後下獄,經名將沈慶之相救免死。在獄中,王玄謨夢見有人傳授《延命十句觀音經》,誦唸千遍後終於得救。

《太平御覽》(卷六五四)原文的記載是這樣的:「夢人謂之曰:汝誦《觀音經》千遍,則可得免禍。謨曰:命懸旦夕,千遍何由可得。乃授云:『觀世音,南無佛,與佛有因,與佛有緣,佛法相緣,常樂我淨。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既而誦滿千遍,將就戳,將軍沈慶之諫,遂免。」

南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 年),釋志磐撰《佛祖統紀》(七卷三六),還有南梁沈約撰《宋書》(卷七六)列傳第三十六《王玄謨傳》也有類似的紀錄。

此外,《魏書》(九卷八四《儒林.盧景裕傳》)和《北史》(十卷三十)都有記載誦經枷鎖自脫、臨刑刀折的應驗事情,並提到「此經號曰《高王觀世音》。」

綜合各種提到相關事蹟的記載,涉及的人名有王玄謨、盧景裕、孫敬德等幾位,事蹟大致相似,雖然細節有不同。所誦之句意思估計類同,而名稱則有《高王觀世音經》和《救生觀世音經》等幾個。而《十句觀音經》、《延命十句觀音經》等估計則為其後出現、指相同內容的異稱。

與「高王」的關係

求觀音救生、延命可以理解。為什麼跟高王有關?古籍中不同述說。其中一個是有關東魏孫敬德被誤為盜賊的事蹟。孫入獄後,捱不住拷打,認罪被判死刑。行刑前夕,孫懺悔自己業障,雖被冤枉而甘受業報。是夜夢一僧人教念救生觀世音經,醒來依囑念誦千遍,臨刑時刀將斬下,竟折為三段。孫皮肉不傷。監斬官把事情上報朝廷,丞相高歡免孫死罪。後來高歡下令書寫此經,廣告世間,故有稱之為《高王觀音經》。

特別提到《高王觀音經》,由於此經流通甚廣,因此把十句觀音經傳誦於漢地民間。

強調誦經靈驗 易於實踐和傳播

《高王觀世音經》最早見於「經錄」的記載,是在唐代僧人道宣的《大唐內典錄》(卷十)的〈歷代眾經應感興敬錄〉之下。編此錄時,道宣已是有意識地分辨佛經的真偽。值得注意的是,道宣記錄這一段經誦時,主張強調誦經的靈驗性,把這《救生觀世音經》跟《法華經》、《涅槃經》等經同等對待,並不因為「夢授」的內容,而把這段文字歸為偽經。

南宋僧人志磐編纂的佛教史書《佛祖統記》(卷三八)記載: 「本朝嘉祐中,龍學梅摯妻失目,使禱於上竺,一夕夢白衣人,教誦十句觀音經,遂誦之不輟,雙目復明。清獻趙公刊行其事。大士以茲至簡經法,教人於危厄之中,古今可紀三驗矣,可不信乎?」志磐在這一段話中舉出王玄謨、孫敬德及龍學梅妻子因誦此經而得救的奇蹟(古今可紀三驗矣),勸人對此經產生信心。在夢中授此經給龍妻的是「白衣人」,很可能就是「白衣大士」,(使禱於上竺)因為杭州上天竺寺主要供奉的正是白衣觀音。志磐法師在結論時強調,念誦十句觀音經,自古自今,由他所記靈驗事蹟已有三種,這樣還不算可信嗎?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宗教系榮譽退休教授于君方認為,《高王經》是在民間流傳甚廣的書籍,把觀音跟中國人的經驗緊密地接連在一起。傳播《高王經》的人們一向強調的是觀音親自把這個經教給王玄謨、或是孫敬德、或是龍學梅妻子念誦,而一旦他們念到一千次,他們的苦難就迎刃而解了。這些身受其恩的都是有名有姓的中國人,如果國人照辦,一定也能得到這樣的效果。這些經句能解決的都是很現實很具體的人生困難,而解決辦法是念誦,而不是參禪或精通義理,念經(或念咒)是每一個人都能實行的,這可以說是一種最平等、最民主的實踐佛教修持方法。(《「偽經」與觀音信仰》 / 中華佛學學報第八期1995.07)

到了近代,天台倓虛大師講述生平事跡時,提及十七歲未出家前,感染霍亂而病亡,因曾誦《高王經》而得復生。這記載出自倓虛大師《影塵回憶錄》第三章「死而復生的悲劇」。

以上從古籍中引述數種記載,略説《延命十句觀音經》在漢地出現和流布情况。從中可見,此十句誦語,雖然一般被認為不是由佛陀親說,但不礙它成為中國人佛教信仰中的一部分,因其應驗的事蹟而成為信靠仰仗的依怙。

來源:佛門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昨天的今天是昨天,明天的今天是明天,那今天的今天是那天?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2 22:1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