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2-16
- 最後登錄
- 2025-1-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9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294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灑脫有莊子,快意是人生!南華存真意,道家亦從容!
一、文采風流的莊子
莊子是一名隱士,一名道者,道家的南華真人。他的語言像詩歌一樣優美,充滿了韻文的味道,繼承和發揚了道家清靜無為的思想,呈現了楚國地區的文學藝術風格。
千百年來,他寫的《莊子》長盛不衰,文學家們從他那裡學寫作技巧,蘇東坡的文章天馬行空,任意西東,其中莊子的意味很濃。
清朝的大才子金聖歎,總結了千古以來寫文章的“六才子書”:《莊子》、《史記》、《離騷》、《水滸傳》、《杜甫律詩》、《西廂記》,號稱這六本書囊括了中國寫文章的技巧,很有趣的見解。
二、風度翩翩的道家
古代的名人,許多都有道家的瀟灑勁兒,諸葛亮整天坐著四輪車,優哉遊哉搖著一把鵝毛扇。
杜甫說“萬古雲霄一羽毛”,夠瀟灑,蘇東坡形容諸葛亮的老對手周瑜“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真是指點江山,風度翩翩!
三、灑脫舒適的文字
我們看看莊子的文采風流: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讀上面的文字,真如同成了仙人,與大鵬鳥一起自由自在飛翔在九天之上。那種爽利、瀟灑、快意,真是難以為人訴說!
我們先來逐句看一看,莊子的妙語。說的是:北冥有條大魚,叫做鯤。鯤有多大呢?太大了!不知到底有幾千里大,魚已經非常奇異,更奇異的是,鯤能化成一隻大鳥,叫做大鵬。大鳥多大?更大!僅僅背部,就不知到底有幾千里了,這還不連翅膀。大鵬鼓足勁兒一飛,它的翅膀就像垂天之雲、天邊的雲彩一樣浩大無窮。
垂,就是邊陲的陲,邊際、邊疆的意思。
四、廣闊無邊的內心
莊子的話,並非表面看這樣簡單,而是另有妙處,他為什麼寫大鵬?寫大魚?《莊子》第一篇,為什麼是逍遙遊?人生要想逍遙,要想解脫,首先一點,眼界要高、思路要開闊、心境要廣闊無邊。
南懷瑾先生說,有些修道的人,本為求解脫,卻拘泥於外在的條條框框,絲毫不得逍遙,反而越來越拘泥、越來越苦,持齋守戒有必要,但首要的是覺悟高,沒有這個內在的覺悟,單純拘泥於外在的表現,這就是捨本逐末,得不償失了!
五、比喻和物化
莊子的文章中,處處運用比喻的手法,什麼大魚、大鵬,其實代表的是一種理念。
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就是從別人那裡拿錢,或把思想強加給別人,莊子是瀟灑的智者,他不會強加,而要運用最為高妙的技巧,這種技巧就是比喻。
鯤變作鵬,是“物化”,物化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有趣現象,鯤變鵬,破繭成蝶,鯊魚變鹿,普通人通過修道變成神仙、超人,這都是物化。
六、古人和今人
北冥,就是世界最北端的大海,我們可以看作北極,這裡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古代人莊子描述的世界,竟然這樣大,隨便一說,就是北極南極,而現代人經常把北冥解讀為北海、渤海,這樣一來,胸襟氣度比起莊子就小多了。
人得能想,敢想才能邁出第一步。人類本來就有點兒可憐,宇宙中的小不點,不知道自己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現在如果連想都不敢去想,說都不敢去說,豈不是更悲哀,連古人都不如!
莊子就敢說,一條魚,叫做鯤,有幾千里那樣大,我們可以試著聯想一下。
魚都這麼大,何況承載它的海洋!這條魚還會變化,變成大鵬鳥,一飛沖天,在無邊無際的天上遨遊。多宏大的場景,多麼自由自在!所以古人往往讀《老子》以啟迪智慧,讀《莊子》以開闊心胸,讀了之後確實有效。
七、潛龍和飛龍
莊子通過比喻的手法,告訴我們一個人生哲理:一個人倒楣、不得志的時候,要深深地潛在水裡,動也不動。
這就是《易經》說的“潛龍勿用”,一旦有了機會,就要一飛沖天,變成大鵬遨遊天際,這叫做“飛龍在天”。
人一輩子低谷,也有高潮,需要低調的時候,要多低調有多低調;需要高調的時候,就得敢於沖出來,要多高調有多高調,否則,“天與不取,反受其咎”,該你的你不要,也是一種罪。
八、大鵬和天地
怒而飛,不是憤怒,而是一種鼓足力量,一下子飛起來的樣子,與“怒放”的用法近似,充盈到了最高點,一下子昇華了,飛起來了,大魚變成了大鵬。
大鵬的翅膀,像天邊的雲彩,我們可以想像一下:變化萬千的雲彩,何其浩瀚無邊!既然在天邊,那就是將整個天地都囊括在內。
大鵬的翅膀能囊括整個天地,我們不妨認為,如果整個天地是活的,那麼大鵬就代表了整個天地的精髓;如果把整個天地看作人體,那麼大鵬就是一個人修行所修的“精氣神”。
這樣一來,豐富的想像力,最終的落腳點落在了道家修行上面,怪不得道家將《莊子》稱為《南華真經》,把莊子其人叫做南華真人,其中的確暗藏玄機。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