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5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38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為什麼讀誦《三官經》靈驗的較多?
今天就《三官經》及修齋禮懺,做些許整理,方便初入道門者瞭解一二。
為何要禮懺、修齋?
道教是極為重視齋醮科儀的一個宗教。齋醮,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去解釋。齋,原意是指“齊”和“淨”,即為齋戒和潔淨之意,是指在進行宗教祭祀活動之前必須要沐浴更衣、不食葷酒、不居內寢,以表示祭祀之人對上天、神明及遠祖的敬重之情。道徒修齋,是為了要積德解衍,以和神保壽。醮,是對神明的進貢,亦是表達恭敬、祈求和懺悔心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發懺悔心”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而且南華真人曾提出“心齋”和“坐忘”的內齋之道,道醫學有“心寬一寸,病退一丈”的觀點,這和“心齋”的概念一脈相傳。
為什麼讀誦《三官經》靈驗的較多?
三官手書
在道教創教之初就有向三官大帝懺悔的先例。《三國志•張魯傳》一書曾記載,東漢時期,天師道就有為病人請祈的“三官手書”,具體做法是:“書病人姓字,銳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山,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意思是說,如果有教徒生病,就需要把自己此前所犯的罪過一式三份寫出來,一份放在山上,一份埋在地中,一份沉入水裡,此後即可疾病全消。
所以說,《三官懺》如果要拜的好,投至於天地水的三通懺表是必不可少。按照高一寸為砂,低一寸為水的形巒來確定山、水的方位,再由一份直下九幽,則為埋地;如此表法,當靈驗無比。只是現今,已經很少有如此周密完整的去行拜三官懺了…
《三官經》的中心主旨:懺悔
三官經的全稱為《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真經》,屬於玄門四品經之一,其名已經把誦持這部經典之後所能夠起到的實際意義全部點出。
中國人向來有早不言夢、夜不言鬼、午不言殺的習俗,作為道教徒每日持誦的午課內容,《三官經》的根本意義正在於教化人們要時刻戒除殺、盜、淫、妄、酒,以清淨之身誦經禮懺,持齋以奉道,修善以感格萬物。
《三官經》共計一千六百七十五字,雖然篇幅不長,卻字字珠璣。整部《三官經》的中心主旨即“懺悔”二字。經文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一句話是“不恤己身,不修片善”,由此才會招致天地所怨。經文一開始,便羅列出世間種種罪障,天尊告知說所有這些惡果都是人們自作孽。公眾號永修天師宮為了消除災障,三官大帝慈悲告示說,世間善男信女只有皈依三元,齋戒三年圓滿,日日念誦此經,踴躍懺悔,才能使得所有惡孽愆尤俱一赦除。這和當初祖天師創教後,規定教徒要以“三官手書”來自我懺悔的形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懺悔修善,不僅可以修持自身,更可福應萬靈,這是誦持字字真詮、行行滅罪的《三官經》可以起到的實質作用。《玉皇寶懺》上說“性一縱,則積甚丘山;心一悔,則釋如冰雪。故本行經教之昭示,乃罪福因緣之了明。”這段話的很好地解釋了“懺悔”的緣由,便是明罪福因果;“懺悔”的目的,便是要斷惡修善。
“三元神共護,萬聖眼同明。無災亦無障,永保道心寧。”道心安寧,是每一個修道者所期望達到的修行目標,也是所有禳災祈福之人所希望看到的結果。禮懺,首先要誠心以待,才有可能實現“卷卷句句消災障,行行字字滅罪衍”的不可思議功德。
三籙七品齋
與內齋之道相對應的是外齋,即《洞玄靈寶玄門大義》中提到的三籙七品,三籙指金籙齋、玉籙齋、黃籙齋;七品指三皇齋、自然齋、上清齋、指教齋、塗炭齋、明真齋、三元齋。進行這些齋醮儀式的目的是要上消天災、濟度眾生、下拔九幽。自古至今,拜懺的經懺科儀,從其內容和形式上看也不離這三點,以《三官懺》、《太歲懺》流通最廣。
三官懺適用於三元時節的法懺,一年可分三次,而《太歲懺》則是一年僅有一次的殊勝機緣…
《太歲懺》,全稱《太上正乙靈華太歲消災度厄寶懺》。在辭舊迎新之際,是對當年的所有作為的一種反思和醒察,更是對新的一年太歲神君的禮敬和祈福。唯有發心的懺悔一切,回向諸生,如此才有被赦罪庇佑的機會;太歲是一年職權之神,並不是凶神,若要蒙太歲神君庇佑加持,則新的一年就能開個好頭,功德利益均不可思議。
正像《太歲懺》所講的:”金木無淩犯之虞,水火免克刑之害,九宮安靜,四曜清寧,自長而幼,鹹消無妄之災…”
(龍虎法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