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7-19
- 最後登錄
- 2025-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139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12158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古代斷頭飯上之所以會放一塊生肉,目的是安撫死囚。
古代封建社會執行死刑時有不少禁忌和規矩,像是午時三刻行刑、秋後問斬等,行刑前還有「聽妻入獄」、「斷頭飯」等制度,前者是男囚在處死前,被允許和妻子共赴雲雨,直到懷上身孕,避免家裡斷子絕孫,至於斷頭飯作為死囚的最後一餐,通常會比較豐盛,且飯菜上方會多放一塊生肉,原因很人性化。
根據《搜狐網》報導,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為了籠絡人心,展現自己的仁德,提出讓犯人在處決前飽餐一頓,稱為「斷頭飯」,之後的帝王也延續此方針,加上傳統死者為大的觀念,死囚在最後一頓飯都能享用酒肉,待吃飽喝足之後坦然服刑。
除此之外,獄卒還會在斷頭飯放上一塊生肉,背後原因跟迷信脫不了關係,因為古人認為,人死了之後要走奈何橋、喝孟婆湯,如果是尋常老百姓或是好人的話,理所當然能順利走過奈何橋,並且投胎轉世,但身負罪孽的靈魂則會被奈何橋旁的兇猛惡犬擋道,甚至是撕咬,為了能順利過橋投胎,才會特地準備生肉給惡犬吃,藉此安撫死囚,讓將死之人能夠得到心理安慰。
即便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但無論如何,斷頭飯算是給予了每位死刑犯最後的尊重,另外,斷頭飯其實也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響,因為在其宗教文化中有著「來世輪迴」的概念,認為若是在死前飽餐一頓,轉世之後兩者的恩怨就會消散。 |
|